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消费率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的最终消费(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GDP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其公式为: 消费率=消费基金/GDP×100%。其中,消费基金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中文名
消费率
别称
最终消费率
作用
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
计算公式
消费率=消费基金/GDP×100%

目录

消费率与投资率、贸易率消费率与投资率、贸易率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额占国内生产总值使用额的比重,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用公式表示为: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法GDP)×100% 

解析消费率

21世纪后消费率变化21世纪后消费率变化

社会上有人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最终消费,用生产法GDP代替支出法GDP计算消费率,但这种方法大大低估了消费率。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存在较大差异,它仅与最终消费中的商品性货物消费相对应,服务性消费以及实物性消费、自产自用消费和其他虚拟消费都不包括在内,因此不能全面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果中用于最终消费的总量。

在国内生产总值一定且净出口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资本形成总额和最终消费额是此消彼长的。例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如果用于投资的部分多了,投资率就会提升,那么可用于消费的部分就减少了,消费率便会相对降低。

一般来说,投资是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较高的投资率不仅可以直接带动生产的增长,还会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保持经济较快地增长,都维持较高的投资率水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投资率会逐步趋缓,消费率逐步提升。此时,经济增长也由投资拉动为主转为以消费拉动为主,此后,消费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消费率的提高同时可以刺激生产的扩大,增加投资,对GDP产生双轨拉动。 

确定消费率的原则 

国民经济总体的消费率,是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它高低主要受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和积累率的高低的影响。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反映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消费所起的作用大小。由于居民消费一般占最终消费的80%以上,居民消费率的高低决定最终消费率的高低。 

在正常情况下,消费率的确定应遵循的原则有:   

1.消费率的下限不能低于前期已达到的水平,上限是不能导致因积累不足而使劳动者的装备率、进而使劳动者人均提供的国民收入低于前期已达到的水平。   

2.消费者个体的消费率。即消费者个人或家庭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如果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不用于投资,那么这一比例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个人或家庭可支配收入在储蓄与消费上的分配比例,也就是说取决于消费者在现期消费和延期消费(储蓄)关系上的选择。 

对策

 第一,确立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观念。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关系,根本转变以生产为目的、消费为生产服务的观念,真正确立以消费为目的、生产为消费服务观念,彻底克服重积累、轻消费,片面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倾向。虽然消费、投资和出口并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归根到底,消费是根本,既是生产的起点,又是生产的归宿。只有把生产建立在消费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才能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能真正体现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的发展的目的性。

 第二,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个人倾斜力度,是改变我国消费率过低、促进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客观需要。从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率看,除个别年份外,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都普遍滞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1979―200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7%,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分别低于GDP年均增长率3.3和3.7个百分点。与国际水平比较,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份额明显偏低。比如,1978-2002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NP的比重的平均值为56.97%,比英、法、加拿大、韩、日、泰国等低10―27个百分点。居民在收入分配中得到的份额过小,导致购买力不足,生产相对过剩。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利益割据,自我发展需要,盲目扩大生产能力,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造成产能相对过剩,产业结构失衡,企业无序竞争,产品质量不高,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要科学规划,科学决策,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以产品质量为中心,杜绝重复和浪费,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大消费市场执法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四,注重精神产品的生产开发,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文化体育娱乐、卫生保健、旅游、通信等有利于提高身心素质和身体健康的精神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今天,人们物质产品得到较大满足的同时,精神产品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生活中最具增长潜力和最具发展前景的消费亮点。

 第五,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利用社会保障机制调节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功能,会增大社会成员生存和生活的风险。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消费的助推器,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消除消费方面的谨慎心理,稳定消费倾向和支出预期。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机制在调节消费需求中的作用,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包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居民提供较完善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二是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提高城乡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建立起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在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规范和完善城市“低保”的基础上,稳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尽快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为农村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和医疗保障,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非均衡发展的态势。

 第六,创造有利于扩大消费的体制环境。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为此,必须深化消费领域的改革,优化消费环境。一是加快清理和修订不利于消费结构升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信贷消费政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信贷消费的规模和领域;二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对城乡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资,完善商品流通和服务设施,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的商品流通网络建设,保证商品流通渠道畅通,要加强对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三是加大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力度,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第七,更新消费观念,提倡信贷消费。我国大多数家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勤俭持家,重积累而轻消费,对未来的忧患意识较强,消费过于保守,使一些潜在的购买力难以变为现实消费需求。要提高消费率,就要帮助消费者树立新的消费观念,使消费者会花钱,敢花钱。利用消费信贷拓展消费,要从购车、买房和教育消费起步,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拓宽消费信贷领域,确定合理的消费信贷利率,延长贷款年限,简化贷款手续,使更多的消费者利用信贷消费方式,实现消费升级。 

消费率过低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

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2005年下降到52.1%,而上世纪90年代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接近80%; 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 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消费率过低造成储蓄率过高,进而又促使高储蓄率转化为高 投资率,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粗放式的经济增长难以转变。相应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进而出现国内 流动性过剩,刺激过度投资和 资产价格膨胀, 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这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需要应对的最突出挑战。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累计折旧    下一篇 大大集团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