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
目录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连续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虽然明知蒋介石的邀请有虚假的一面,但为了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以有利于人民,毛泽东及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赫尔利的陪同下,于8月28日乘专机抵达重庆。
重庆谈判从8月29日开始,在谈判中,国民党的方针是可以在政治上作出一些开放民主自由的空头许诺,但一定要取消解放区人民和人民军队的存在。为了使谈判能够获得进展,中共方面曾经先后作过多次让步,如在军队问题上,共产党同意在未实现政治民主化之前,在公平合理地整顿全国军队的前提下,可将自己领导的120万军队缩编为24个师,至少20个师,使它占到整编后全国军队总数的1/7;在解放区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国民党必须承认解放区民选政府的原则下,同意退出广东、浙江等八个解放区,将部队撤到陇海路以北,以及苏北和皖北解放区。但是,国民党方面却执意不作出丝毫的让步,致使谈判长期陷入僵局。
经过艰苦的谈判,到了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予以发表。《会谈纪要》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这样就延缓了全面内战的爆发,这是国共会谈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会谈纪要》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这在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早就提议召开的党派会议,是战后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一个重大进展。会谈达成协议的各点还有:迅速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实现政治民主化,承认人人享有一切民主国家人民应该享有的民主自由权利;党派平等合法;取消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积极推行自治,实行自下而上的普选”;等等。协定的这些内容,对人民都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国民党当局顽固地拒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军队问题也未能真正解决,这就为后来的分裂和内战留下了伏笔。(摘自《(红色档案)题:重庆谈判》,新华社北京2001年6月14日电)
这次重庆谈判虽然在很多关键问题上和重大问题上没有能够获得解决,但是它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在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下,又不能不有所顾忌:一是经过八年抗战,全国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包括民主党派甚至国民党内部均有人反对战争;二是美、苏两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三是国民党政府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大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迅速开赴共产党控制区前线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目的在于尽一切可能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
1945年9月4日开始,国共两党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整个谈判过程几经周折,充满着激烈的政治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解放区问题。
国民党处心积虑地要取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深认识到,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但为了争取和平,共产党在谈判中作了必要的让步。中国共产党提出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表示人民军队可以大量削减。当时人民军队人数已超过一百万,共产党方面提出改编为48个师,而当时国民党的军队为263个师。但国民党方面断然否定中共的提议,苛刻地要求“中共军队之组编,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甚至要求共产党“交出军队”。其后共产党又进一步作出让步,同意国民党263个师,共产党43个师,比例接近1/7。国民党方面提出军队将编至140个师,中共方面提出可相应改编为20个师,双方军队比例仍为1/7。经过共产党多次让步与力争,国民党方面才表示“可以考虑”。
中国共产党提出解放区民主政府的存在是革命发展的结果,它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谈判一开始,共产党方面就提出“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的民选政府”,但国民党方面则表示“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争论最激烈的军队和解放区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10月上旬,谈判获得进展,毛泽东表示国共双方在一起商量团结合作、和平建国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强调“和为贵”,一定要用和平的方针来解决两党的争端。
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和周恩来、王若飞共同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纪要》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国民党方面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坚决避免内战。在纪要中,国民党表示,同意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之基本方针,承认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坚决避免内战,合作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并确认政治民主化、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同意迅速结束国民党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承诺释放政治犯,禁止司法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之权,并实行地方自治,进行自下而上的普选等。
然而,在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这两个根本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
谈判中,毛泽东等中共代表本着尊重民主、共商国是的精神,与民主人士、各阶层代表以至国民党上层人物,各国驻华使节以及新闻界朋友等,如实介绍两党分歧、谈判进展,全面阐述中共和平民主方针及谈判诚意,让国统区各阶层民众对中共关于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张有了深入了解。
经过43天复杂而艰苦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但双方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双十协定是以国共两党协商的方式产生的一个正式文件。这个文件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国民党再要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通过战争来削弱和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企图就已经暴露出来。国民党重新秘密印发反共的《剿匪手本》,阎锡山出兵攻打山西上党地区的人民军队。双十协定刚签订,蒋介石便调集110万军队,分三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图谋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进而占领整个东北。
党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抽调11万军队和2万名干部进入东北,争取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与此同时,各解放区军民对国民党的军事进犯坚决反击。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部队取得上党战役的胜利。人民军队连续进行邯郸、平绥、津浦三个战役,共歼敌10万余人,阻滞了国民党军深入华北、进军东北的行动。(据《中国共产党简史》)
1946年1月10日,中共代表同国民党政府代表正式签订停止国内冲突的协定。同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蒋介石在美国授意下,坚持在停战协定中将东北除外,以便在东北放手大打,然后再把战火烧向关内;蒋介石在下达停战令的前后,还密令国民党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中国共产党代表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地揭露了美蒋反动派的阴谋;人民解放军也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在自卫反击中击退了“抢占战略要点”的国民党军。
1月10日至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38名代表。会上经过激烈斗争,通过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案等五项协议。这五项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在当时情况下对人民是有利的。
政协闭幕后,国民党特务在较场口破坏重庆各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打伤民主人士多人。国民党顽固分子说政协协议是国民党的失败,蒋介石也对政协协议表示不满。最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国共内战仍然爆发。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 下一篇 比利时国家男子足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