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秤架瑶族乡

秤架瑶族乡是阳山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距离县城49公里。东面毗邻韶关市乳源县,西与连州接壤。全乡下辖10个村委会,2005年末总人口1.73万人,3640户。总面积587.7平方公里,约占阳山县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有耕地面积16872亩,其中水田8933亩,旱地7647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十五”时期以来,秤架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三化一园”发展战略,全乡经济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阳山县
中文名
秤架瑶族乡
行政代码
441823201
身份证前6位
441823
长途区号
0763
邮政编码
511500
隶属政区
阳山县
行政级别
车牌号码
粤R
辖区面积
587.7km2
人口数量
约1.73万人
人口密度
29人/km2

目录

秤架瑶族乡是

秤架瑶族乡秤架瑶族乡

秤架瑶族乡区划

441823201200 210 秤架村委会 

441823201201 210 大陂村委会 

441823201202 220 杜菜村委会 

441823201203 220 炉田村委会 

441823201204 220 东坑村委会 

441823201205 220 漏水坪村委会 

441823201206 220 茅坪村委会 

441823201209 220 五元村委会 

441823201213 220 太平洞村委会 

441823201214 220 大坳村委会 

地方人口

秤架瑶族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5544 

男8145 

女7399 

家庭户户数3507 

家庭户总人口(总)15179 

家庭户男7901 

家庭户女7278 

0-14岁(总)5090

0-14岁男2541

0-14岁女2549

15-64岁(总)9299

15-64岁男5097

15-64岁女4202

65岁及以上(总)1155

65岁及以上男507

65岁及以上女64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4631

经济发展

秤架瑶族乡秤架瑶族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十五”时期以来,秤架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

辖区内有山地面积97453公顷,林业用地面积40201公顷,有林面积29800公顷,灌木林面积9000公顷,林业用地绿化率达96.5%,活木蓄积量58万多立方米。广东第一峰——

秤架瑶族乡秤架瑶族乡
阳山县秤架瑶族乡致富结硕果

“一村一品”和旅游业是秤架瑶族乡为自身经济长足发展寻找的两大抓手3个平原村主要以种植砂糖橘、沙田柚等果树及淮山为主;7个山区村主要发展食用菌,其中5个地理条件适宜的村已经建起了食用菌示范基地。同时,借力广东第一峰、天南峡生态旅游区等优势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拟在平原村建起10个现代家庭农场,目前有1个已经在试运营中。而兼具宣传与服务功能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也在初步筹划中。

作为

阳山县秤架瑶族乡--注入产业引领元素 多举推进土地整合

秤架瑶族乡是

附近景点附近景点
鸣翠谷旅游风景区

地方特产地方特产
阳山淮山

淮山是阳山县名、优、特农产品之一,品质优质、外观长直、个体大且光滑均匀,表皮黄褐色,肉质洁白,单个重1.5-3公斤,营养丰富,食药两用,具健脾、补肺、厚肠胃、益肾等功效。近年来,阳山县充分利用沿河两岸冲积平原肥沃、疏松、透气性好的沙质壤土,丘陵山区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规模化发展淮山生产。2009年,全县淮山种植面积2万多亩,总产量近4万吨,总产值达1.6亿元。产品不仅销往珠三角,且出口港澳台地区,成为广东省最大的淮山生产基地。

阳山淮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阳山洞冠梨

洞冠梨是阳山特有的珍果,广东名优果树品种,历史上曾作为贡品。其个大,一个约半斤重,味甜,皮薄,核小,水份含量高。

洞冠梨是一种沙梨,生长在日夜温差较大的山地,芯细汁多,爽甜无渣,是古时的贡品,故又称“贡梨”。是阳山县稀有的珍贵果品,其特点:一是果实硕大,单果一般有0.75—1.5千克,重者可达2.5—3千克;果实直径10—16厘米,高10—12厘米;二是果皮薄、光滑,肉嫩多汁,味道蜜甜,甘香袭人;三是果芯细,肉质洁白,剖开后存放数天不会变色。据《阳山县志》记载:“同冠梨大于常梨数倍,邑中佳果也。”1986年同冠梨被评为广东省优质水果品种。

同冠梨稀有珍贵,历史上就是名贵贡品。汉朝时,赵佗曾将此梨送给樊哙将军,故亦称“将军梨”。后来樊哙将军又将同冠梨送给皇帝。清朝铁笔御史郑土超,每年也购同冠梨进贡皇帝,故又称为“皇帝梨”。清末著名学者简朝亮品尝后诗兴大发,作《同冠梨》一首:“韩公昔来游,虽因诗不少,当有梨花树,坐吟听春鸟,至今得遗实,遥想意可晓,重逾七百铢,其大斯矫矫,幸以归君子,钉座清气饶,苟为热中人,何以济时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茶院乡    下一篇 越溪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