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豹纹魟

中文名:豹纹魟(拼音:bào wén hóng); 英文名:Reticulate whipray; 学名:Himantura uarnak。 豹纹魟,又名黄线窄尾,最大记录宽度为2米,总长度为6米,重量为120公斤。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红海及地中海东部(经由苏伊士运河)到非洲南部,东至法属玻里尼西亚,北至中国台湾,南至澳大利亚。一般大多活動於沿岸的沙泥底海域,以底栖虾蟹、蠕虫及水母等为食。尾刺有毒腺,是危险的海洋生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中文名
豹纹魟
英文名
Reticulate whipray
体长
全长6米
体重
120公斤

目录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目: 燕魟目 Myliobatiformes 科: 土魟科 Dasyatidae 属: 窄尾魟属 Himantura 种: 豹纹魟 H. uarnak 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区

物种介绍

中文名:豹纹魟(拼音:bào wén hóng); 英文名:Reticulate whipray; 学名:Himantura uarnak。 豹纹魟,又名黄线窄尾,最大记录宽度为2米,总长度为6米,重量为120公斤。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红海及地中海东部(经由苏伊士运河)到非洲南部,东至法属玻里尼西亚,北至中国台湾,南至澳大利亚。一般大多活動於沿岸的沙泥底海域,以底栖虾蟹、蠕虫及水母等为食。尾刺有毒腺,是危险的海洋生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食性

虾蟹、蠕虫及水母

习性

昼伏夜出,尾刺有毒腺

外形特征

豹纹魟最大记录宽度为2米,总长度为6米,重量为120公斤。 体盘菱形,前缘微凹,与吻端成60度;体盘宽比体盘长约大1.1-1.2倍,最宽处在体盘的中部。吻颇尖,相当突出;吻长等於体盘长的1/4,比眼间隔大约2倍。眼颇小,稍突出,眼径约与喷水孔稍小。口小,口前吻长比口宽大2.5-2.7倍。口底乳突4-7个,中部3个中的左右旁边2个最明显,最中央的乳突细小或消失;最外侧的2个存在,但小型,而内侧2个细小或消失。尾细长,為体盘长的3倍餘;背及腹侧面之皮褶完全消失;尾刺1枚。幼体背部中央自鳃区到肩带区有一小群圆锥形小棘,中央一列较大,且為黄色;成鱼之小棘分佈扩大,甚至整个尾部都有棘。幼鱼体背面白色而佈满黑点,随成长而渐呈灰色,但仍佈满黑点,成鱼则呈淡褐色,且黑点扩大成豹纹斑或云状斑纹;腹面淡白,边区褐色;尾部具黑白相间之色环,延伸至尾部末端。Dasyatis uarnak为本种之同种异名。

生态习性

豹纹魟是底栖性鱼类,是最大型魟鱼之一。一般大多活动於沿岸的沙泥底海域,亦常随着高潮时而进入河口区或更浅的潟湖区,甚至也可被发现於珊瑚礁区的沙泥地。活动深度在5-50米间。昼伏夜出,常将身体埋入沙中,仅露出两眼及呼吸孔,伺机捕食,以小鱼、底栖虾蟹、蠕虫及水母等为食。尾刺有毒腺,是危险的海洋生物。

地理分布

豹纹魟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红海及地中海东部(经由苏伊士运河)到非洲南部,东至法属玻里尼西亚,北至中国台湾,南至澳大利亚。

生长繁殖

豹纹魟繁殖是胎生的,夏季繁殖,每次产3-5尾幼鱼,孕育期长达1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朱景文    下一篇 金淑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