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骨髓穿刺

目录

骨髓穿刺是诊断大多数白血病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不少患者及家属仍对骨髓穿刺心存疑虑,主要顾虑这种操作有无风险。

骨髓穿刺部位

骨髓穿刺常选骨盆的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此部位骨性标志清楚,周围无大血管及神经主干,故安全性好。如多次穿刺取材不满意,少数情况下可选胸骨穿刺,只要执行斜行进针(和胸骨成30°~45°进针),不穿透胸骨,也是较安全的。穿刺前都要在穿刺点局部进行麻醉,麻醉药自皮肤、皮下,直达骨表面的骨膜,故穿刺时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熟练的操作者通常10余分钟即可完成,因此不必有任何顾虑。穿刺点局部粘贴无菌敷料后2~3天不宜清洗(包括洗澡),以避免局部感染。

适应证

诊断大多数白血病必不可少的手段。

认识误区

有人将骨髓穿刺误认为“抽脊髓”,即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以为这可引起截瘫。实际上二者不是一回事,穿刺的部位完全不同。腰椎穿刺的部位是脊柱(大脊梁骨)的腰部,即从腰椎骨的间隙进针。实际上只要掌握要领,规范操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非常安全的。

骨髓穿刺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取材不满意”,最多的原因是穿刺针未真正进入骨髓腔,所抽取的内容实为附近组织血管内的血液,或虽进入骨髓腔,但抽取内容物过多,即将骨髓腔内血管损伤,使血管内的外周血液和骨髓液混合,造成骨髓液的“稀释”,俗称“混血”。上述2种情况造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就犹如血涂片的成分。只要穿刺的操作者掌握要领,包括正确定位、保证穿刺针在骨髓腔内,以及抽取内容物勿过多混血,同时患者在良好的麻醉下,克服恐惧心态,配合操作,绝大多数骨髓穿刺都能顺利完成,并且十分安全。真正发生麻醉意外(过敏)、局部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是十分少见的。

骨髓穿刺失败原因

由于少数患者因病情特殊也会造成骨髓穿刺失败,原因有:

1.骨髓坏死

有时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的同时,也伴发大量溶解、坏死,称为骨髓坏死。此时骨髓液十分稀薄,涂片观察几乎找不到完整的细胞,而只留下残存的破碎细胞,无法辨认,也无法诊断。好在此种情况非常罕见,数百次穿刺,仅可能发生1次。

2.干抽

(1)细胞过度增生  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过度增生,细胞十分拥挤,彼此间相互牵拉而难以通过负压抽出,称为“干抽”。

(2)增生低下或伴纤维组织增生  少数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有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其中白血病细胞的绝对数也明显减少,称为“增生低下”,或同时伴纤维组织增生,即所谓的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也可发生“干抽”。

上述后2种情况均可改用骨髓活检解决问题,改用一根稍粗的骨髓穿刺针,其前端带有能勾取骨髓组织的装置,具体操作步骤和骨髓穿刺大体相同,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勾取的骨髓组织可同时涂片,固定后做成病理切片,都能做出诊断。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一篇 癫痫发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