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戏
- 中文名称
- 文明戏
- 别 称
- 新戏 新剧
- 英文名称
- crude stage play
- 出现场合
- 戏曲
- 代表人物
- 林雍容、张俊生、张笑影等
- 代表剧目
- 《宦海潮》《渔家女》和《锯碗丁》等
目录
文明戏起源上世纪30年代末期,由天津曲坛上演十样杂耍演变而成。内容不仅包括鼓曲和相声,而且有杂技、戏法和魔术。“文明戏”是早期的京剧改革。文明戏的剧目都是以清末民初期间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主。
(1)都是着时装(包括
文明戏产生在上世纪30年代末期,而且内容、念白、唱词也反映那个社会的趣味形象。要说技巧,就是念白讲感情,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干板垛子有情、有韵。特别是念白功夫讲究,故事也能贴近生活。打段唱念都是演员即兴自编,舞台效果往往是十分强烈的。 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 Amate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
1914年是甲寅年。这一年,已经沉寂下去的上海新剧忽然又热闹了起来。剧团之多,演出规模之大,观众之痴迷,比起原来的新剧活动,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次突如其来的“繁盛”,被称为文明戏的“
如《宦海潮》《渔家女》和《
小生
乘革命之浪潮而兴起的文明戏,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而逐渐衰落。辛亥革命的果实为
甲寅年间,文明戏的畸形繁荣,隐含着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在商业资本的刺激下,愈演愈烈。
1914年8月,上海出现了一个以男女合演相号召的新剧团——民兴社。民兴社的男女合演,并非男演员饰男角色,女演员饰女角色,反而是女演员反串男角,男演员则演女角。
民兴社开场戏编演的《
1906年到1916年为第一个阶段,特点是以“新剧”为主,兼称“文明戏”。
1917年到1930年为第二个阶段,特点是“文明戏”、“新剧”混称,以“文明戏”为主。
1930年到40年代末为第三个阶段,特点是“新剧”、“白话新剧”、“话剧”、“文明戏”混称,后期以“话剧”为主。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