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白雪仙

白雪仙(原名陈淑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一九二八年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广东广州,籍贯广东顺德人,粤剧名伶小生王白驹荣之女,排行第九,故行内爱称她为「九姑娘」,世人尊称她为仙姐。
性别
出生日期
1928-05-19
出生地
广东广州
星座
金牛座
国籍
中国(香港)
职业
其它

目录

白雪仙在1928年4月23日于广州出世和读书。后来白驹荣携眷迁港居住,住在湾仔凤凰台,白雪仙便就读敦梅学校读四年班,一年后转到岭英中学,再转读圣保禄中学。

演艺事业

十二岁白雪仙拜“万能泰斗”薛觉先为师,在觉先声剧团任梅香,“白雪仙”这个艺名是其姐在戏院见到“白雪公主”的名字,觉得适合仙姐,这名便由此而来。(另一说:白为父亲白驹荣的白,雪是师母唐雪卿的雪,仙为师父薛觉先之谐音)十六岁在师兄陈锦棠的锦添花剧团初任正印花旦,但只做了一年,白雪仙嫌自己年纪轻及火候不足,甘愿做二帮花旦。白雪仙与任剑辉相识于澳门的新声剧团,50年代起合作无间,先后组织过鸿运、利荣华、多宝等剧团,1956年任白二人与梁醒波、靓次伯组成仙凤鸣剧团。1961年为演出《白蛇新传》而招募数十名少女担任舞蹈艺员,后经筛选、培训、改组,成为“雏凤鸣剧团”,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香港最受欢迎的粤剧团之一。白雪仙演罢《白蛇新传》后淡出粤剧舞台,1964年筹拍古装宫闱电影《李后主》,拍摄历时四年,1968年上映,虽然破当时票房纪录,但由于投资巨大仍要亏本,白雪仙为要赎回因投资拍摄而卖去的楼宇,于1968年末至1969年初再度起班,此为仙凤鸣剧团最后一次舞台演出,自此过着退休生活。

白雪仙的代表作:《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西楼错梦》、《九天玄女》、《红楼梦》、《穿金宝扇》、《花田八喜》、《琵琶记》、《桂枝告状》、《唐伯虎点秋香》、《阳春白雪两争辉》、《红了樱桃碎了心》等。

晚年

在1996年获得香港演艺学院颁授荣誉院士。同年捐款壹仟伍佰万港圆予香港大学,校方以校园西端大楼命名,白雪仙亲笔题写任白楼三字悬于外墙,命名典礼于11月29日任剑辉逝世七周年纪念日举行。于2001年《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获颁“终身成就奖”,由当时即将退休的政务司陈方安生担任颁奖嘉宾。于2004年获香港大学颁授名誉文学博士。2008年,白雪仙获香港艺术发展局的香港艺术发展奖中颁发“终生成就奖”,从特首曾荫权手中接过奖项。

1989年11月29日任剑辉病逝,白雪仙为纪念任剑辉成立任白慈善基金会,首个筹款活动于1990年重新剪接任白最后合作电影《李后主》,作全港公开义映,封密廿二年的瑰宝因任剑辉离世才再度与观众会面,天人永隔光影留痕,遗憾中略慰一众哀思;“十年一梦凄凉”白雪仙为纪念任剑辉逝世十周年,于1999年二十世纪告别前,电影《李后主》如梦如电只亮相筹款晚会一场;2004年白雪仙为纪念任剑辉逝世十五周年,召回本已退隐移民加拿大十二年的徒儿龙剑笙重踏舞台,与梅雪诗、陈宝珠、谢雪心及朱剑丹演出《重按霓裳歌遍彻》筹款晚会一场;随后2005年龙剑笙再度伙拍梅雪诗正式重挂雏凤鸣剧团班牌,白雪仙为艺术总监,公演《西楼错梦》三十二场;2006年为仙凤鸣剧团五十周年纪念,白雪仙与雏凤鸣剧团再会观众,搬演名剧《帝女花》共上演三十四场,门票皆火速售罄。


荣誉成绩

2001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2006年国际演艺协会卓越艺术家奖
2008年香港艺术发展奖终身成就奖
2013年获香港政府颁发金紫荆勋章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海市蜃楼    下一篇 罗恩·埃尔达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