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
- 中文名称
- 九宫
- 所属类型
- 古代戏曲
目录
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近人
正宫:传统调高称谓。工尺七调之一。曲笛筒音为“凡”字,合今之1 = G 。筒音为2,二胡为26弦。
中吕:中国古乐音律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共分十二律﹐阴阳各六,中吕是其中第六律。此外,中吕也是元曲的词牌名和中国古代的一种度量衡单位。
南吕: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南吕为其一也。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高八度各律)与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属于南吕宫的词牌主要有:“干荷叶”、“江南柳”等;属于南吕宫的曲牌主要有“一枝花”、“金字经”、“四块玉”、“落梅风”等。
仙吕: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或称为仙吕调。仙吕宫乐曲宫调名。以宫声为主的调式。周德清《中原音韵》等书所载:“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仙吕调清新绵邈。”元杂剧第一折大都用仙吕宫套曲。《新唐书·礼乐志十二》:“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为七宫。”亦省称仙吕。
黄钟: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中吕为其一也。十二律制: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高八度各律)与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 古人认为每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如“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中吕宫高下闪赚、黄钟宫富贵缠绵、正宫惆怅雄壮、道宫飘逸清幽……”(周德清《中原音韵》)。
大石调: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古代乐律名。大石调风流蕴藉。唐天宝十三载,大乐署改诸乐名,太簇商时号大食调。宋乐与古乐差二律,故俗呼黄锺商为大石调,大吕商为高大石调,太簇商为中管高大石调。燕乐二十八调,用声各别。大石调用高五、高凡、高工、尺、上、高一、高四、六、合九声;高大石调用下五、下凡、工、尺、上、下一、下四、六、合九声。
双调:“双调”这个名词在宋代还没有这样的用法。一首令词,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重”字读chóng)。《墨庄漫录》记载一个故事,据说“宣和年间,钱塘人关子东在毗陵,梦中遇到一个美髯老人,传授给他一首名为《太平乐》的新曲子。关子东醒来后,只记得五拍,过了四年,关子东回到钱塘,又梦见那个美髯老人。老人取出笛子来把从前那个曲于吹了一遍,关子东才知道是一首重头小令。以前记住的五拍,刚是一片。于是关子东依照老人所传的曲拍,填成一首词,题名为《桂华明》”。按“桂花明”这个词调,至今犹存。此词分上下叠,每叠五句。上下叠句式音韵皆同,故曰“重头小令。”这是明见于宋人著作的,可知宋代人称这类词为“重头小令”而不称为“双调小令”。
商调:“商”属于中国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也是七音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五正声。当音阶的首音音高为C时,五正声的音序和阶名依次为:第1级“宫”(C),第2级“商”(D),第3级“角”(E),第5级“徵”(G)“,第6级“羽”(A)”。
越调:越调是河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市。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期间许多越调艺人(如张桂兰)等都曾转入过地摊说唱,等灾荒过后,再重新回到舞台来演唱戏曲。木偶的越调分支在南阳一带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间职业木偶艺人至今仍十分活跃。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V horách duní 下一篇 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