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琴书
- 中文名
- 北京琴书
- 起 源
- 河北廊坊及北京郊区的五音大
- 知识保护
- 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别 名
- 单琴大鼓、扬琴大鼓
- 使用乐器
- 三弦、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
- 流行地域
- 北京、天津、河北
目录
早期的曲目以长篇大书为主,后来北京琴书大师关学曾与琴师
《七国演义》,又名《前后七国》、《金盒春秋》。《七国演义》分成《前七国志》与《后七国志》两部,其中《前七国孙庞演义》自潼关镇白起偷营,朱仙镇
关学曾(1922—2006),最出色的传统艺术家之一,北京琴书泰斗,曾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他14岁学艺,拜常德山为师习唱单琴大鼓。参与组建了北京曲艺团、北京曲剧团,积极编演新曲目。与琴师吴长宝合作期间,成功改良了单琴大鼓,并更名为北京琴书。《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长寿村》为其保留曲目。创作作品百余段,演唱过上千个段子,演出近2万场。曾两次赴朝慰问演出。抗美援朝的前线、自卫反击战的猫耳洞,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声音。1996年参与发起曲艺进校园活动,并参加了数十场演出。出版了《关学曾北京琴书经典唱段专辑》CD。有北京琴书泰斗之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新中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2003年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2006年9月荣获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
翟青山(1903—1952),五音大鼓艺人(北京琴书前身),北京通州人,家住马驹桥地区柴家务(俗称柴府)村。民国十九年(1930年),翟青山在天津说书,兼演奉调大鼓。二十一年(1932年),他以三弦奏音响大而影响演唱为由,开始研究改由悠扬动听的扬琴伴奏,并与师弟魏德祥一起,边探讨,边排练,边改进。又在西河大鼓与乐(lào)亭大鼓基础上,共同研究将两种唱腔融合一起,并用一架扬琴予以伴奏,成为另一新种唱腔,定名为“单琴大鼓”。二十三年(1934年)夏,他在天数仁昌电台试验播唱,一举成功。从此,他独树一帜,唱遍京津地区,受到广大听众欢迎,被誉为“单琴大王”。次年他的《乔太学》、《三世调缘》,《刘二娃拴娃》等6段典目灌有唱片,传遍全国。翟青山创造的单琴大鼓善于表演长篇故事,如《前后七国》、《回龙传》和《黄凤配》等,更便于表演短篇故事,如《蓝桥会》、《卖油郎》、《乱点鸳鸯谱》、《关黄刀》、《华容道》等等,还可以配合时事,及时表演,如《王贵与李香香》、《杨靖宇殉国》、《枪毙原文会》等,达到宣传鼓舞效果。
魏文华(1937— ),相声、北京琴书著名演员。历任天津市南开区曲艺团主要相声演员、曲艺队队长,天津实验曲艺团党支部委员和曲艺队队长,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相声、小品教师。
她生于曲艺世家。其父魏雅三系曲艺乐师,其母魏墨香系曲艺演员。魏文华6岁即随父母演出于东北各地(演唱曲艺和地方杂曲)。1947年拜张文彬为师,学习相声,学演了《六口人》、《四辈》、《反七口》、《报菜名》等段子。1952年拜武魁海为师,学演的段子有《八扇屏》、《富贵图》、《暗八扇》、《黄鹤楼》、《捉放曹》等。1956年后以学唱型的节目为主,常演的段子有《学评戏》、《黄梅戏》、《学梆子》、《学大鼓》及《对坐数来宝》等。
1965年拜师关学曾, 学唱北京琴书, 她学演的曲目有《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洗油澡》等,颇受观众欢迎。“文革”期间她仍坚持演出北京琴书《磐石湾》等。1986年调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从事教学管理。现虽已退休,仍被校方聘为专业教师,教授中专和大专相声课程,为培养曲艺新人贡献余热。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