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本
- 中文名
- 院本
- 外文名
- The hospital
- 类 型
- 文学
- 属 于
- 体裁
目录
院本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但金代只存有“院本名目”,对“院本”形态难有真正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对金院本的理解、认识都信从明代朱权的“行院之本”说。对此,
金代戏剧的代表样式——院本,是“戏”向“戏曲”飞跃的基础,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金院本现存七百零六个名目,分属“和曲院本”、“上皇院本”、“题目院本”、“霸王院本”、“诸杂大小院本”、“院幺”、“诸杂院爨”、“冲撞引首”、“拴搐艳段”、“打略拴搐”、“诸杂砌”等十一类。前五类均冠以“院本”,是根据题材及故事容量所作的概括。后六类比较复杂,多为院本所需要的各种表演伎艺。金院本每场四、五人,有末泥、副末、装孤、副净、引戏等,后来增出装旦,形成比较完整的脚色行当。院本的表演手段不止说白与科范,已有“曲”的因素。金院本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戏曲的本质是运用脚色行当在一个完整的故事里摹拟人的生活,以程式化的综合艺术手段表达思想感情,使美的东西得以充分体现,从而引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脚色行当与程式化的综合艺术手段成为“公共财富”后,也带来人物塑造类型化的倾向,使作品的情节、细节与语言出现雷同问题。
金亡后,院本在舞台上渐次消失了。实际上,它的艺术经验没有泯灭,而是溶化到新的北曲杂剧中。
1. 金 元 时,行院(
金院本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主要表现在:①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②在金院本脚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
金院本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但金代只存有“院本名目”,对“院本”形态难有真正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对金院本的理解、认识都信从明代朱权的“行院之本”说。对此,王万岭《金代院本非“行院之本”》提出异议,认为:“金院本与后来的元明院本有很大的区别,也与所谓的行院没有直接关系。金院本的‘院’字并不是‘行院’的简称,应是由金代宣徽院汉人教坊的‘官本杂剧’演化而成。”这一观点与朱权等传统看法完全不同,“行院之本”以王国维的理解创作和演出主体是倡伎艺人,而宣徽院教坊演出本则属于官方的,一民间,一官方,差距甚大,意味悬殊。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