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李嘉存

李嘉存是回族人,1954年出生在北京珠市口四圣庙。 1983年,电影厂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叫《甄三》,李嘉存是被选中的群众演员,在剧里头演一个摔跤手。 那时候李嘉存虽然是群众演员,拍起戏来却是非常敬业,可劲地摔,而且是真摔。凭着在天桥打下的扎实功底,李嘉存摔的技术、摔的认真,完全赶上现在流行的武术指导。年轻的李嘉存尽管失去了进国家摔跤队的大好时机,但他工作、身体因此受益不少。
出生地
北京
国籍
中国(内地)
职业
演员

目录

人物简介

1954年生于北京南城,中国铁路文工团演员。号伴牛堂主、三不斋人、二吃堂痴人,回族,70年代末向著名国画名家康宁先生学习国画,2001年到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从师赵宁安先生、郭怡琮先生、张立辰先生、郭石夫先生学习。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南京画院特聘画师、杭州画院特聘画师。
李嘉存自幼酷爱艺术,少时受家庭的熏陶,热爱京剧,曾在戏校学过武生花脸,后因”文革”辍学。上班以后,他博览群书,研习文艺理论,探求各种行当的表演技艺。他为人坦诚、直爽、热情而重义气,所以,有不少文艺界的艺术家是他的良师益友。
1988年嘉存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为师,开始了他真正的艺术生涯。此后他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他既注重传统相声段子的表演,以夯实自己的基本功,还参加过不少讴歌改革开放的新相声和小品的演出。
李嘉存表演京剧花脸行当,唱、念、作、打样样在行,而且他还酷爱绘画和收藏。他与诸多的书画家关系甚佳,经常在书画家的指导下,挥笔丹青。他的彩墨画曾在中国相声艺术节和马来西亚相声艺术节等处展出并获奖。在李嘉存的床头,张挂着“不可偷闲”的横幅,这是高英培先生的“师训”。
李嘉存曾参演过《宰相刘罗锅》 《慈禧西行》《人间灶王》《雷雨》等剧目,表演过《武坠子》《新编四郎探母》等诸多优秀的作品。在书法和绘画上造诣颇深,拜欧阳中石先生为师,在书画艺术上精益求精。

演艺经历

参演电影
2011 《蛋炒饭》
2008 《小小心愿》
1998 《没事偷着乐》
参演电视剧
2012 《喜来乐传奇》
2009 《烟北平》
2007 《糊涂小天使》
2005 《尘世笑谈》
2005 《六女当铺》
2004 《六面埋伏》
2002 《开心就好—男人无烦恼》
2002 《愤怒的蝴蝶》
2000 《东西奇遇结良缘》
2000 《京城大状师》
1999 《人间灶王》
1997 《慈禧西行》
1996 《雷雨》
1995 《官场大先生》
1994 《宰相刘罗锅》
广告作品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说起这句广告词,大家就会想起李嘉存。人们都说,这句广告词从李嘉存的口中说出来的味道那叫一个纯正。

人物轶事

摔跤
李嘉存小时候一点也不胖,踢球、打乒乓球、跳绳、双杠他都玩得很带劲,还在小小年纪尝试了重量级的竞技项目——摔跤和举重,早早奠定了革命的本钱。那时候的天桥,出了好几位摔跤大人物。李嘉存小时候嘴上说的、耳朵里灌的、手里比划的,都和摔跤有关。赶上礼拜天,就跟着一群人跑到天桥练上了。
摔跤不但要有巧劲,还得有力气,之后李嘉存再接再厉又喜欢上了举重。1983年,电影厂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叫《甄三》,李嘉存是被选中的群众演员,在剧里头演一个摔跤手。
那时候,李嘉存虽然是群众演员,拍起戏来却是非常敬业,可劲地摔,而且是真摔。凭着在天桥打下的扎实功底,李嘉存摔的技术、摔的认真,完全赶上现在流行的武术指导。年轻的李嘉存尽管失去了进国家摔跤队的大好时机,但他工作、身体因此受益不少。
李嘉存小时候家里老有戏班的人来往,受梨园家庭的熏染,他打小就喜欢吊两嗓子。涂了油彩,一亮嗓子,还是个全场叫好的角儿。
厨师
比起唱戏,李嘉存从小就想干一份能犒劳自己嘴的事业,他认为厨师是最最理想的职业选择。十几岁起学艺,李嘉存已经蒸炒煮烙跑堂站灶的无不学遍,靠着对饮食文化的深情厚谊,李嘉存成了名厨,赚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在《慈禧西行》里演国厨,那完全是大厨生活的本色表演。
李嘉存很像佛说中的弥勒,时而露出的笑意中有种大度的洒脱。
形象大使好人缘
其实在那个众所周知的广告之前,李嘉存就已经在画画、说相声、演戏等方面很有成就,只不过这个广告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了他记住了他。内向的李嘉存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只是很淡淡地说:“这只是我若干作品中的一个作品,只不过这个作品让人们记住我了。这都是一步一步的,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
李嘉存成为“蓝天”牙膏的形象大使是个很巧合的机会。当时做片子的导演是他的一位朋友,偶然谈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实在太少,就问李嘉存能不能去试试,结果去了一试镜都感觉挺合适,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
说起当时的情景,李嘉存觉得天津牙膏厂选择他是冒一定风险的。那时候产品做广告,往往考虑使用名人,他的形象能否被大众注意并接受还需打一个问号。广告出来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前一个半月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悄无声息。当时天津牙膏厂的效益不太好,启用李嘉存时,职工们心里就没底,这么一来,大家更是担忧。但没想到两个月后,订单如雪片一样地飞向了天津牙膏厂。李嘉存成功了,天津牙膏厂也迅速站了起来。
自从被老百姓记住后,李嘉存常常在大街上给人认出来。他曾讲过一件很有趣的事。他在玉泉路住的时候,有一次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在大街上拦住了他,对他说:“兄弟,你一看就老实,所以你做的产品宣传我信得过,那个牙膏呀,我老用!”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业,但是他似乎对画画、收藏更专业。
看看版面上的人物照,读者朋友一准能认出,他是大笑星李嘉存。过年了,把这么个“大宝贝”请到我们的栏目来,顿时给版面增加了喜庆的气氛。不过,来我们版面做客倒不是想介绍他的曲艺艺术,而是他的另两个专长———收藏和绘画。
喜欢收藏“牛”
荧幕上李嘉存敦厚善良,风趣幽默,很得人缘;生活中的李嘉存则干嘛嘛行。外表粗犷的他,在生活中是一个细心的人,就连家中的装饰也无不出自他手。
一次到北京办事,在一位朋友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李嘉存的两层楼住宅。室内设置算不上豪华,但却有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会客厅陈列柜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紫砂壶和小玩意,粗略数了一下,光紫砂壶就有几百把。李嘉存说,他最喜欢养壶,每得一把新壶,都是细心养过之后再存放在柜子里。而那些小玩意是他们夫妻最割舍不掉的,已经跟随他们20多年,都快成古董了。
李嘉存喜欢中国画,他可以不吃饭,可以不去玩,但家中不能没有字画。所以,他家的每间屋子都挂一两张名人字画。
除了喜欢字画,李嘉存还喜欢收藏“牛”。家中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牛”,每次外出拍戏,不管多远,只要看到与牛有关的工艺品,他都会带回来。他画室的名字也叫拜牛堂。“我喜欢牛的性格,也许与自己的性格有相同之处,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有点爱屋及乌吧。”
画画也是专业
李嘉存自小酷爱书画,46岁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学国画。他有个书斋,名为“三不斋”,意为“不躁、不满、不油滑”。演艺圈里有书画爱好的人不少,如蓝天野、张金玲是画花鸟的好手,郁钧剑、唐国强酷爱书法,但像李嘉存一样对绘画痴迷到自费去中央美院学画的还真不多。说到几年前的求学经历,李嘉存自豪之余又不无留恋:“那是2001年,我突然想,既然自己喜欢画画,为什么不正儿八经地上学去呢。从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因为没机会受正规教育,其实是想上学想疯了的。我多少有点名了,确实特别忙,要抽出大块的时间非常难。我夫人就鼓励我说,你都快五十的人了,该争取一下。”终于鼓足勇气报了名,拿到了学生证,班里20多人,李嘉存责无旁贷地成了“大哥”。被老师安排坐在第一排的他,也成了班里一景。“我这么大岁数,顶着一光头坐那儿常让人看了想乐。最可笑的是我进校门,保安拦住我说,李老师您找谁,我说不找谁我来上学,没人信,直到拿出学生证才行。”
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李嘉存就曾师从著名国画家康宁先生学画。在中央美院一年时间里,又相继从赵宁安、郭怡琮、郭石夫、张立辰那儿得到了系统的理论熏陶。当记者问他,老师是否会因为他是名人而网开一面时,他立即摇头道,“才不会呢,我也常受到批评,只不过老师们都很有涵养,批评人的方式也很委婉。”一年的学习,对他的绘画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除了得到名家的认可外,李嘉存的画还成了市场上不少人收藏的目标。在兰州一个拍卖会上,他一个4尺对裁的《大吉图》被人以28000元拍下。
对于自己的画,李嘉存自有清醒认识。他真诚地说:“我最喜欢的国画家是李苦禅、王雪涛、康宁,他们都是达到巅峰的大师,我跟人家没法比,虽然自己感觉画得也还有点意思,可距离还远着呢。我怎么理解绘画艺术?可能见仁见智吧,我认为就是写情写意,之所以醉心于国画,就是因为我认为那是老祖宗留下的精华。”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王法长    下一篇 米歇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