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打武生
- 中文名称
- 短打武生
- 所属分类
- 生行
目录
短打武生又称“撇子武生”,与
京剧短打武生,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江湖侠士。短打武生顾名思义,身着短装,偏重武打,要求动作敏捷、干净、利索。短打武生注重造型美,身段的舒展,武打的火爆、紧凑。
走边:是京剧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表现形式,也是短打武生善用的表现方法之一,很多是表现剧中人物在黑夜中急行,要通过演员的身段动作、神情,把人物内心紧张、警惕的情态表现出来。同时也能全面的展示演员的基本功。“走边”的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演员们多约定俗成地以伴奏乐器声响的不同给予分类。大体上可分为响边、哑边、边挂子和载歌载舞或边念边舞等多变又别致的混合边。各类走边,单人、双人,以及多人均可表演,双人以上的既可一人接连一人表演,也可同时多人一块表演。在传统老戏中,有多数走边的动作大致同起霸一样,然而具有多种内容的走边与单一内容的起霸却泾渭分明,从不混淆,如哑边和混合边。
哑边:有一最明显的特点,在人物出场以前,除堂鼓外其它乐器一律暂停伴奏,先由鼓师缓慢地打出“咚咚”鼓声给人以夜深人静之感,然后用滚奏手法使鼓声从轻缓到急骤,与人物疾步出场的亮相同时静止。然后,不论动作繁简,只要是黑夜潜行,基本是鼓声伴奏。如《四杰村》有余千、鲍金花、濮天鹏和冯洪每人单独表演后又合在一起的多人哑边,这一哑边的特点是动作简化,技巧突出,犹如各显不同行当身手的技巧汇演。这是一出由短打武生主演,武旦、武丑、二武生共同合作的武戏,技巧上不突出也就演不出《四杰村》的火爆特色。
混合边:是一种用大锣等乐器伴奏的,混合边与《三岔口》的边挂子有区别。载歌载舞的走边是混合边,舞而不唱的走边是边挂子。《大破铜网阵》是黄月山先生首创,后由张云溪先生改编的一出短打武生戏。剧中白玉堂有一场极为精彩、最要功力的走边表演,常被呼作哑边,其实是混合边的一种。内容是黑夜独行去探“冲霄楼”铜网阵。在人物尚未出场时先响起单一的鼓声,当出场亮相时改为大锣等伴奏,亮相后一切乐器暂停,演员表演“飞天十响”(从摔跤中移植而来的一组拍打带响的动作)之后在大锣等乐器伴奏下再次亮相。这时鼓声响起由轻缓到急骤,演员到台中表演“圈旋子”。张云溪先生在谈到表演经验时曾这样总结:“我在表演连串旋子技巧之前,一方面要储足气力,一方面要借助于鼓声轻重缓急的变化,表现出夜晚细察地形及警惕被敌袭击的神情,多用两耳凝神静听的身段,便可两者兼顾。继而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蹑足潜行,缓步到台中线时,一眼发现不远处有敌方巡逻人员迎面而来,惊觉下如脚踏弹簧,那旋子即刻腾空飞起,尽量做到速度快、姿势美、落地无声,这一连串的转圈旋子似闪转移动,远离原地。当末一个旋子落地亮相时要在下场门一边,仍以警惕神情回顾凝视。与发现巡逻人员时视点相同,这样才有前后呼应的艺术效果。”此后,边舞边唱一曲折桂令。这一场奇妙多变的特殊走边是张云溪先生改编这出戏后重新设计的,它既新颖又不脱离程式,对技巧的应用,对程式的妙用,是值得我们后辈人虚心学习的典范之作。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