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兰镇
- 中文名
- 沙兰镇
- 行政代码
- 231084104
- 行政级别
- 镇
- 长途区号
- 0453
- 辖区面积
- 2015km2
- 人口
- 约2.2万人
- 人口密度
- 11人/km2
- 邮政编码
- 157000
- 车牌号码
- 黑C
- 隶属政区
- 宁安市
目录
沙兰镇是一个历史比较久远的镇,早在唐渤海国时期这里就是渤海国向唐朝进贡出使的南下驿站,沙兰镇即由驿站发展而来,在清代沙兰已经初具规模,这一点在清宁古塔流人的著作中可窥一斑,可以说沙兰有千年历史。
沙兰镇,清初隶属宁古塔将军管辖,是宁古塔城通往吉林乌拉官道上的沙岭站,后改称沙兰站。沙兰为满语“撒刺尔”的转音,汉译为“股子皮”,即“晒皮木架子”。
清末,归宁安府管辖。
中华民国成立后,初为宁安县沙兰镇乡,1928年改为沙兰镇。
东北沦陷后,1933年为沙兰镇保,1939年改设沙兰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隶第三自治区管辖;1947年5月,划归镜泊县管辖,为第三区。
1948年8月镜泊县并人宁安县,改为第六区。
1955年4月,改为沙兰区。
1956年5月,设置沙兰乡。
1958年9月,将八家乡并入改称沙兰人民公社。
1962年3月,将三陵一带划出成立三陵公社。1984年4月,将沙兰公社改为沙兰乡。
1985年5月,撤乡设镇,改为沙兰镇。
响水大米、宁安大蒜、宁安虹鳟鱼、镜泊湖红尾鱼、兰岗西瓜、天然野生蕨菜、宁安大白菜、针松茸、天蚕、七鳃鳗、酸菜白肉血肠、镜泊鲤鱼丝。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0285
男:15464
女:14821
家庭户户数:8599
家庭户总人口(总):30177
家庭户男:15373
家庭户女:14804
0-14岁(总):5848
0-14岁男:2952
0-14岁女:2896
15-64岁(总):22638
15-64岁男:11572
15-64岁女:11066
65岁及以上(总):1799
65岁及以上男:940
65岁及以上女:85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9559
地貌分为两个类型。第一类型是牡丹江流域二级阶地,岩石特征由杂填土层(厚 0.5 — 2.6 米)亚粘土层(厚 0.39 — 4.6 米)及玄武岩层等组成。地下水埋深(静水位)为 4.90 — 5.30 米;第二类型为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岩石特征由耕土层(厚 1.05 — 1.35 米)亚粘土层(厚 0.9 — 1.23 米)、淤泥质亚粘土层(厚 0.55 — 4.47 米)、砂砾层(厚 0.2 — 3.45 米)、淤泥质亚粘土层(厚 0.2 — 1.6 米)等组成,地下静水位埋深为 1.73 — 2.20 米。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方向为中高南北低,土质上部为耕地土。在沙兰境内南部有 5 万多亩的玄武岩台地,台地内地势平缓,地形复杂,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在 277-287 米之间。地面坡降 1/400 左右。地面上除少数面积覆盖有厚度不超过 10 厘米石岗土,长有稀疏矮小植被外,大部分面积因植被毁坏,岩石裸露,成为不毛之地。因岩石吸热量大,在春夏两季,台地的地表温度高于周边地区 5-8 ℃,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气候。闻名于世的响水大米就产自这样的生态环境。
沙兰镇在旅游产业方面也颇具特色。
沙兰镇辖区内内有小北湖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和营城子林场,林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较好,野猪、野鸡、狍子经常可见,野生木耳、猴头、松子、榛子、蕨菜、各类蘑菇、蚕茧、河蟹的商品量很大,玄武岩台地上出产的野生鲶鱼、鲫鱼、黄瓜香香味纯正,闻名遐迩,而白桦川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天蚕可见地。
沙兰镇的自然景观也很丰富,环境优美恬静的静江园是镇政府在原和胜水库基础上建设的旅游度假村,附近有老太太石、老虎洞、鸡蛋石等景观,其中鸡蛋石孤处一处,大若小房,圆如鸡蛋,触手却可晃动,镇南部的玄武岩台地气势磅礴,石海、石洞、石山、石湖地貌奇特,台地西部有“老君炉”、“仙人印”两处景观,在坚如磐石的台地上印有两道车轱辘印和马蹄印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沙兰镇历史悠久,留下许多古迹,有两处金代遗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东西营城子,当地人相传为隋唐时期罗成扫北屯兵之所。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