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镇
- 中文名
- 渤海镇
- 行政代码
- 231084102
- 行政级别
- 镇
- 长途区号
- 0453
- 辖区面积
- 506km2
- 邮政编码
- 157000
- 车牌号码
- 黑C
- 隶属政区
- 宁安市
目录
渤海镇辖区地处渤海平原中心,牡丹江纵贯全境。全镇总面积5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万亩,水田约占40%,是宁安县主要水稻产区之一。牡丹江畔响水村生产的响水优质大米驰名中外,已被国家定为人民大会堂和国宴用米。工业方面,除县属农机修造厂、电机厂外,镇办工业有铸造厂、家具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5975万元。交通便捷,距镇5公里有图佳线东京城站和牡丹江市通往镜泊湖的公路。全镇共辖1个街道和渤海、上京、龙泉、双庙子、西地、白庙子、拐湾、拐角、土台子、阿卜、江东、江西、响水、瀑布、上官地、大朱家、西安、天心、东莲花、西莲花、前莲花、新建、红岩等28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100人;朝鲜、满、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26.7%;总人口中有1/4的人居住镇内。镇政府驻于镇内。
响水大米、宁安大蒜、宁安虹鳟鱼、镜泊湖红尾鱼、兰岗西瓜、天然野生蕨菜、宁安大白菜、针松茸、天蚕、七鳃鳗、酸菜白肉血肠、镜泊鲤鱼丝。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3793
男:12067
女:11726
家庭户户数:7203
家庭户总人口(总):23774
家庭户男:12058
家庭户女:11716
0-14岁(总):4092
0-14岁男:2081
0-14岁女:2011
15-64岁(总):18112
15-64岁男:9271
15-64岁女:8841
65岁及以上(总):1589
65岁及以上男:715
65岁及以上女:87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3378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渤海镇自2005年—2008年共投入资金近800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与改造。首先改造三处供水水源地,供水管道总长度达15600延长米,地下排水管道长度达4000延长米。其次修水泥边沟1580延长米,新上主次干道高档次路灯124盏,建停车场1处4000平方米,建设了总长为200延长米的标准化步行街及下水工程,建设了占地30000平方米的优质米种子库,特别是2006年投入75万元改造了地下排水管道3000延长米,结束了城镇污水明排的历史,建设了5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文化站、700平方米的镇中心卫生院和2000延长米的硬质化路面,今年又对镇内的“一街两路”进行了仿古改造,改造镇内人行路16000平方米,其中铺装玄武岩路面8000平方米,还有4000平方米正在铺装,铺装花砖6000平方米,建筑物立面改造已完成75%。截止目前,全镇实现供水普及率为100%,办公楼、小区住宅楼供热100%,路灯亮化率100%,道路铺装完好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砖瓦化普及率在100%以上,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6平方米。
二是提升绿化、美化档次。08年渤海镇投资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绿化公园一处,投资15万元新建3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一处,花楸、云杉等栽种绿化树1800株,主次干道绿化一次性达标,铺设草坪花园两处,使建城区的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街道绿化率达到9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以上,建设用地面积6%以上。2006年渤海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今年正在申报国家级。
三是强势推进城乡洁净工程。围绕“一心、四线”两年来,全镇共组织大型的集中环境整治大会战14次,组织镇村干部进行环境整治大拉练4次,并对拉练结果进行现场实地打分。同时,出动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学生、群众3万余人次,动用大小机动车辆1860台次,镇村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清运垃圾1.5万立方米,清理边沟7.5万延长米,清水渠8700延长米,柴草垛出村13个,植绿化树1.2万株,种植花卉5.1万株,清理占道物35处,粉刷围墙2.5万延长米,使镇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强化文明创建基础。渤海镇根据实际制定文明村镇建设规划,明确工作任务,镇党委指派主抓农村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亲自抓,同时将已往建设规划中放弃不建的和建设标准不高的工程重新启动起来,要求各村坚决保证建设资金投入,保持原有的建设档次和标准。同时结合各村实际制定出台了对群众的鼓励政策,使群众的建设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各村分别以党员服务区为单位,以农村“五要”为标准将文明村建设任务分配到人头,充分发挥普通党员的骨干带动作用。二是完善管理评比机制。在进一步完善“八有,三不准”管理机制和扎实落实农村“五要”制度基础上,将《村规民约》的完善放在首位,增强《村规民约》的针对性、可行性。以“小法规”的形式约束群众。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各村分别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活动,目前,我镇的“十星级”文明户总户数达到了4987户,占农村总户数的70%。三促进社会和谐。自2007年3月起,扎实开展了“三比三评”活动,投资80万元修建了镇综合文化活动室,实现了“四个经常”和“四个提升”,即:文化活动经常,文明氛围提升。设施维护经常,服务水平提升。爱心互助经常,和谐氛围提升。安全巡逻经常,平安建设水平提升。
一是优质米产业。强力打造优质米基地,推广“寒地三超”栽培和“两段式”育苗及“一段超早”新技术。2007年两项种植技术应用分别达到5万亩和18300亩,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