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走西口

走西口”是指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
俗称
走西口
特征
种地、经商谋生,也有移民
民族
汉族、蒙古族等
流出地
山西、陕西、河北等
流入地
内外蒙古
界限
长城

目录

杀虎口杀虎口

    上的“走西口”,亦称“走口外”,是指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走西口”中的“西口”,其具体位置历来众说纷纭,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是,最早的“西口”特指杀虎口(今

杀虎口全景杀虎口全景

    商的走西口是从明代开中制的实施开始的。众多的山西人把粮食等物资运往边关换取盐引是走西口的主要内容。明代中期之后,开中制变成了折色制,盐商分为边商与内商,许多山西盐商从边商转向内商,向

“走西口”极大地加强了口外边地与内地的联系。以山西为例,清代以来有一句谚语说:“雁门关上雁难飞,归化圆宝如山堆。

历史上,山西人“走西口”多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形成两条主要路线: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

“走西口”虽说是穷人的不得已行为,其中却也不乏把小买卖做成大生意的成功例子,且逐渐形成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商业群体。有学者认为,清代

据高春平介绍,包头在清代时,仅是一个规模很小的村落,人口很少,后来因为走西口的商人,过往的人多了、车马多了,才逐渐发展和繁荣起来,因而内蒙古至今还留存着很多走西口的晋商后代。走西口创造了一个民族融合的大舞台,在晋蒙文化互相交融的过程中,山西人把汉族的中原文化带到了内蒙古地区,同时蒙古人民也把草原游牧文化留给了汉人。

在此过程中,文化习俗上留下的东西丰富而多元。比如今天在内蒙仍有很多以山西地名命名的街巷,如呼和浩特的宁武巷、宁化巷等;在内蒙古和河北地区的二人台,山西的晋剧在内蒙古地区至今都很受欢迎;饮食文化中的速冻饺子等据说也是山西人“走西口”后互相传开的;内蒙古地区的建筑也受到山西文化的影响,走西口出去的一部分人作为工匠给当地一些王公、牧民修筑房屋,许多建筑如会馆等用的斗拱、琉璃瓦等,都是当时从山西运过去的。高春平在乌兰巴托采访晋商的后裔时,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到大盛魁当年在乌兰巴托一带的规模及山西人拉砖瓦过去做建筑的事,老人说这是因为山西人当时的乡土情愫特别浓,比如过年时要请唱家乡戏等,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来寄托思乡之情。

如今,在晋西北一带与内蒙古的贸易往来依然存在,然而,今天人们不再需要艰难跋涉走西口,发达、便捷的现代交通工具为人们打开了新的通途。如今的杀虎口因有历史的积淀,且生态环境好,已形成了西口旅游文化的品牌,杀虎口博物馆也在当地建成,使独特的边塞文化、军事文化、晋商文化、西口文化再一次得到了见证。

走西口现象与其说是消失,不如说是已成为了过去几代人的辛酸创业史的符号,它的故事作为精神榜样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今天,《走西口》等许多体现着这段历史的电视剧、京剧等艺术表现形式打开了人们对走西口及晋商故事的好奇与探索,这些关注足以证明人们在今天对蒙汉文化和走西口历史的继承和吸收。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起源号    下一篇 陌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