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文哏

文哏是相声的一种表演风格。在相声演艺中,习惯把以叙述为主,有人物行动、喜剧情节的段子称为“文哏”。将以说功为主的演员赞为“擅长文哏”。对大部单口相声也统称“文哏”。文哏,就是以文学作品为基本内容的段子,说起来比较文雅,含有知识性,马三立、苏文茂的很多作品都属文哏,如《批三国》等, 著名相声演员苏文茂因擅长文哏相声被称为“文哏大师”。文而不温,含蓄隽永,文雅俊逸,文采飞扬,书卷气浓郁,就是对其最好的说明。

目录

文哏是相声的一种表演风格。在相声演艺中,习惯把以叙述为主,有人物行动、喜剧情节的段子称为“文哏”。将以说功为主的演员赞为“擅长文哏”。对大部单口相声也统称“文哏”。

由来

先秦俳优的”优孟衣冠”、“言非若是”和西汉东方朔的机智巧辩等,均可以认同为“文哏”的起源,在艺术功能、表现形式上均有相通之处。唐代的“弄参年”因与副手“苍鹘”争执与扑打,就不限于“文哏”了。再如“和生”、“商谜”、“象生”等以文会友、谐语悦人、见仁见智的表演,恰是古代的文化联谊活动。在各种江湖技艺中,说功逗哏,不断创造,积累了不少笑话。在文人辅助下,艺人向有“雅而不谑,谐而不俗,雅俗共赏”的追求与约束。在长期比较、鉴别、选择中,依自身素质与情趣加工提炼了部分节目,促进了向“文哏”演进,逐渐形成了稳健、细致、和谐、启智的表演风格,企望进入幽默隽永、妙趣天成、褒贬有度、发人深省的深醇境界,自成高格。

在清乾、嘉、道、咸年间盛行的“全堂八角鼓”演艺中,张三禄、窦一笑等的说功引起了大宅门堂会的重视。由说唱、说逗、说讲结合发展到“拆唱八角鼓”、“文哏相声”的形式演变。涌现出“八旗子弟”中的俊杰阿燕涛(1838-1910),以擅于编演“文哏”节目而成为与朱绍文、沈春和并列的“三派”之一,通过在城南游艺园、东、西城“明地”献艺,成为相声文哏的祖先。

阿燕涛以自身艺能与实践经验培育出接班人恩绪,1860年起,长期出现在隆福寺庙会和豪门堂会,以“大恩子”响名,单口、对口均有积累,并有“文哏”造诣,言传身带了马氏求艺者,艺名“小恩子”。悉心传授中赏识其人品艺品,乃以爱女恩萃卿妻之(马三立之母,曾演唱京韵大鼓)。又荐门婿拜春长隆为师,排名马德禄,在京津负有盛誉。同时,红紫当头的“万人迷”(李德钖)、“张麻子”(德泉)也拜恩培(避光绪讳而更名)先生为师,可见其在“文哏”上的建树之功。

恩先生传授的《孔子周游列国》、《讲四书》、《三字经》、《批三国》、《文章会》等,均为相声宝库丰富了精品。由张麻子逗、万人迷捧的《中华民国文明词》曾盛极一时。经马德禄、马桂元、刘桂田等的传承变化,马三立在实践中以“壬辰”、“衣期”、“中东”等辙韵变化表现不同内容的《西江月》演出,在化冷为热、文而不瘟的幽默点评中,扩展了“文哏”的表现天地,做到了意趣自如,融情入理,自然生谐。

从《西江月》到《改革开放科技兴》可以看出马氏文哏的创新、持久性,在欣赏群的合作中促其伴随时代前进。

著名人物

将以说功为主的演员赞为“擅长文哏”。

《批三国》、《批水浒》、《对春联》、《八大文学》、《孔子周游列国》、《讲四书》、《文章会》、《大办喜事》、《学习光复道》、《西江月》《姓名学》《酒的研究》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沈阳化工大学    下一篇 一生一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