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1] 评论[0] 编辑

沈阳“面人汤”

沈阳“面人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19世纪初,北京面塑艺人汤子博与弟弟汤有益,用特制的面捏制成各种花果、动物、人物,将面人从最初的签举式玩具,创造成案头陈设的艺术品,在当时被誉为“面人汤”。
中文名称
沈阳“面人汤”
分类
手工艺
流行地区
辽宁省沈阳市

目录

面人汤传承人汤福祥面人汤传承人汤福祥
   19世纪初,

《八仙过海》《八仙过海》
   沈阳“面人汤”的创作过程简单而神奇,面人的操作平台只是一张尺幅小桌,创作在双手中进行,左手掌心起着调色盘的作用,五个手指便是雕塑台,右手拿着牛角塑刀进行雕刻。传统的“面人汤”捏人物是有一套传承方法的,捏一个简单人物为例,大概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捏人物的头部。捏头部有个口诀:“竖三停,横五眼”。“竖三停”是指捏制人物的面部的长度,鼻子的长度谓停,一个鼻子,便称作一停,那么三停的长度,就是人的脸的长度了。“横五眼”是指脸的宽度为五只眼睛的距离。

第二步制作躯干。汤家面人制作的躯干口诀是:“行七坐五盘三半”。这也是说的以头为单位,其精确度与古时画论并无二致。

第三步就是安胳膊和手。手的做法比较复杂,先是将面捏揉出手部的拇指和一个没有手指的手套状。具体手指是要用剪刀剪出每一个指形的。

代表作

沈阳“面人汤”代表性作品有《红楼十二钗》、《三英战吕布》、《许仙借伞》、《昭君出塞》、《贵妃醉酒》、《土地公婆》、《潮神河伯》、《东北老太太》、《胖小嬉戏》等。

社会意义

   “面人汤”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是适应市井平民的需求而产生的,具有形态多样、造型夸张、色彩鲜明等民间艺术特色。沈阳“面人汤” 源自民间生活,融于民间生活,美化民间生活,是农耕社会市井生活的缩影,对于研究中国市井文化、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

附件列表


1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河口起义纪念馆    下一篇 塔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