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三杨庄遗址博物馆
- 中文名称
- 内黄县三杨庄遗址博物馆
- 地
- 址:河南省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
- 所属类别
- 博物馆
- 开馆时间
- 2009年9月25日
目录
迄今只是对4处庭院遗存的坍塌原貌进行了平面揭露,尚未作单体或局部解剖工作。
第一处庭院建筑遗存(按发掘时间先后排序)位于三杨庄村北约500米。本区域目前勘探面积为3600平方米。在钻探范围内,南、北部均发现有较大面积的夯土遗存,南部发现有古道路遗迹,宽约4米左右。这些遗迹均位于同一地层深度(距现地表深5米左右)。
第二处庭院遗存位于三杨庄村西北,东距第一处庭院遗存约500米,西北距二帝陵也大约为500米。该处庭院遗址揭露较为完整,遗址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庭院的平面布局从南向北依次为:第一进院南墙及南大门、东厢房、西门房,第二进院南墙、南门、西厢房、正房等。南大门外偏东南约5米处还有一眼水井及通往水井的用碎瓦铺设的便道,水井壁系小砖(与房基用砖相同)圈砌,井口周围用同样的砖铺砌成近方形的低井台;水井的周围还分布有较多的水槽、盆、瓮等陶器(有的可能因残破而废弃),石磨等石器;水井西侧约5米处,有一处特殊的编织遗存,遗迹四角为3块砖摞成的4个分布呈长方形的砖垛,砖垛内堆积有较多的长宽为10×5厘米的砖块,砖块的中部刻有可以缠线(或细绳)的凹槽,故此,推测该处可能为编制竹席或草席类物品的遗迹。庭院西北角有一带瓦顶的厕所。在庭院的西侧,还清理出一座形状规范的圆形水池。在该庭院遗址内及南大门外、水池内,清理出5个大石臼、2个小石臼、石磨、石磙等石器,陶水槽、碗、甑、盆、罐、豆、瓮、轮盘等陶器,铁犁、釜、刀等铁器;主房瓦顶东侧表层还初步清理出带有“益寿万岁”字样瓦当的筒瓦数件;二进院内西部地面初步清出3枚“货泉”铜钱。
第三处庭院建筑遗存位于三杨庄村北,东北距第一处庭院遗存近100米。该庭院建筑遗存揭露得也较为完整,面积大致为30×30平方米,庭院的平面布局从南向北依次为:第一进院南墙及南大门、南厢房,第二进院墙、正房等,庭院东西两侧有墙。庭院东西墙外分别有一条宽窄、长度大致相同的水沟,西侧水沟分为南北两段。南门外西侧有水井一眼,井壁的用砖及砌法与第二处庭院的水井相同,只是没有砖铺的井台。庭院后有一小的建筑遗存,目前推测可能为厕所。正房后还发现有2排树木残存遗迹,从清理出的残存的树叶痕迹初步判断,多为桑树,也有榆树。南厢房版筑夯土南墙(也为整个庭院的南墙,已经倒塌)的块状大小清晰可辨。特别是在该庭院的东西两侧水沟外和后面(北侧)清理出有排列整齐的十分明晰的高低相间的田垄遗迹,田垄的走向有东西向的,但多为南北向,田垄的宽度大致在50厘米左右。有迹象表明,在南门外不大的活动场地南侧,也为农田,且有一条不宽的南北向与外界相通的道路。在庭院内外的地面上散落有石碓、小石臼、陶瓮、陶盆等遗物,同时还发现有半枚“货泉”铜钱。
第四处庭院建筑遗存位于第三处庭院遗存东25米,大致东西并列,尚未完整清理与揭露。平面布局接近第三处庭院遗存,只是西侧未有边沟,代之的是一行南北向的树木;院后有一附属遗迹,与第三处庭院遗存类似,可能为厕所。厕所后也种植有树木,并有一方形坑。
从目前已经得到清理的4组庭院的情况看,它们均为坐北朝南,方向一致(南偏西约10°),显系统一规定所致;均为二进院布局,南门外为小范围的经常活动场地,且各有自己的水井;庭院之间互不相连,四周由农田相隔;所有房屋顶部均使用筒板瓦,主房屋顶更是全部用筒板扣合,由于房屋系洪水浸泡而坍塌(非冲毁),故所有瓦顶均不同程度地保留了板瓦与筒瓦扣合时的原状。
大遗址是承载人类社会文明的主体,是延续文明的物证,是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宝贵资源。该遗址首次再现了汉代农业乡里的真实景象,为研究汉代的基层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资料。所揭示的汉代中下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庭院与生活环境,填补了考古学研究的空白。首次发现的大面积汉代耕作农田遗迹,也为研究汉代农耕文明、耕作制度及土地分配制度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这些保存较为完好的汉代民居建筑实物遗存,对研究汉代一般民居建筑及其工艺技术等也提供了新颖的实物资料。
门 票:30元/人
开放时间:08:30—17:30
免票人群:1.4米以下儿童(含1.4米)、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军人凭相关有效证件免票
优惠政策:50-60老人凭老年证、学生凭学生证到景区购买半价票15元/人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