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宁波市鄞州区金银彩绣艺术馆

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展厅面积近千平方米,投资1500多万元,共展出300余件金银彩绣作品,其中有不少明清时期的绣品尤为珍贵。艺术馆分展示、生产、研发等区域。在展示区域,有数百幅金银彩绣精品,其中一画幅巨大、具浓郁地域风情的《甬城元宵图》格外引人瞩目:250余名人物参与的欢庆热闹场面跃然于绣品画面,展现了老城厢内的城隍庙、天封塔等胜迹,有状元楼、缸鸭狗、升阳泰等百年老店,灯会抬阁穿巷来,舞龙舞狮当街闹,唱戏杂耍聚众乐,马灯高跷惹人喜,画舫鼓乐齐鸣、酒肆食客满堂……生动展现了宁波府百姓同庆元宵的宏大场面。作品在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中文名
宁波市鄞州区金银彩绣艺术馆
所在地点
宁波
投资
1500多万元
展厅面积
近千平方米

目录

构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长效机制,是实现非遗有效保护的重要保障。浙江省宁波市2008年提出实施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保护基地“三位一体”、相互联动的非遗保护模式,成为有效解决非遗传承和保护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宁波市已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近180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1项)、传承(传播)基地208个、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5名。今年,宁波在“三位一体”保护模式基础上推出“三位一体”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三位一体”保护项目测评工作,涌现出一大批“三位一体”优秀保护单位。本报从今日起将陆续刊发文章,介绍这些“三位一体”优秀保护单位进行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代表性做法和经验。

金银彩绣又称“金银绣”,即用金银丝线和其他各色丝线在丝绸品上绣制带有不同图案的绣品。

地处浙江东部沿海的鄞州,唐宋以来即以“鱼米之乡”闻名,由于蚕桑业的兴盛,当地刺绣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唐宋以来就有 “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大多数中老年人虽技艺在手,但因年老体弱和制作金银彩绣成本大、收益小等原因不得不改行。目前,鄞州区下应街道史家码村的史翠珍等四五个五六十岁的妇女,以及原鄞县城内拥有六代传承谱系的老艺人许谨伦,还在操此旧业。

2009年,裘群珠在鄞州下应街道注册成立了宁波金银彩绣有限公司,同时投资2800万元,在2011年初筹建了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该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馆内包括工艺流程展厅、宗教绣品展厅、创意家居饰品展厅和工艺收藏品展厅4个展厅,收集了明清以来珍贵的金银彩绣绣品300余件。

馆内作品馆内作品

近年来,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因注重研发而精品迭出,如获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的《百鸟和鸣》,获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的《博古四条屏》,特别是“镇馆之宝”、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甬城元宵图》。《甬城元宵图》长347厘米、宽192厘米,由鄞州5位艺人集体绣制,历时两年、近2万个工时,运用了20余种技法、数百种金银线和彩色丝线才最终完成,体现了金银彩绣的全部工艺。作品展示了明清时期明州城内250余名百姓欢庆元宵节的宏大场面,城隍庙、天封塔、缸鸭狗、状元楼、升阳泰等宁波名胜古迹和老字号都囊括其中。

目前,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已成为收藏家进行艺术交流的场所、青少年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观摩的基地和民间艺术展示的窗口。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现场观摩,还可以动手学习刺绣。作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和生产性传承基地,该艺术馆已与浙江省民间美术家协会合作成立了金银彩绣专业委员会,聘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专门研究和创新产品,整理出版有关史料,培养一批金银彩绣工艺继承人,同时通过市场运作、开发高端礼品、接受客户订单等市场化手段,使宁波金银彩绣工艺发扬光大。首个非遗博物馆——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的落户。4层850平方米,300多件展品,不仅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彩绣的古老历史,更让人感受到了这一古老“国宝”的时尚气息。

武则天时就有了金银绣袍

在艺术馆的300多件展品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明清时期至解放前的金银彩绣文物。大到戏袍,小到扇坠,尽管颜色有些暗淡,但曾经的精致依然让人赞叹。

作为我市“三金一嵌”的代表性工艺之一,金银彩绣是用含金量20%的金线和含银量20%的银线结合各色彩线,在真丝质地的面料上刺绣成手工艺品的一种技法。当代著名学者赵朴初曾题词赞为:“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妙笔神针”。宁波金银彩绣以浓郁的地方色彩、独有的民间风格及丰富的形象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

“金银彩绣原来叫金银绣,现在的这个名字才叫了40多年。”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馆长裘群珠向记者介绍说,金银彩绣在古时称为“盘金”、“盘银”,始于汉而盛于唐,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从已有史料看:唐代武则天(公元683-705)曾赠送僚属金字、银字绣袍,这可能是开创金银绣艺术的最早文字记载。唐天宝三年(743年)鉴真东渡日本前,曾居住在宁波阿育王寺,后来到日本,带去我国的木雕、漆器、彩塑佛像及金银彩绣千手佛等艺术品。金银彩绣千手佛,至今仍被日本奉为国宝。明代戴缙夫妇墓地出土多件金银彩绣绣制的衣裙、文饰等。“上世纪60年代,我市正式将金银绣定名为金银彩绣。”裘群珠说。

馆内作品馆内作品

镇馆之宝由五人联手绣成

一幅巨大的金银彩绣作品《甬城元宵图》,被单独地挂在了一楼的一间展厅里。这件作品展现了明清时的明州城内,250余名百姓欢庆元宵节的宏大场面。

“这是我们艺术馆的镇馆之宝。”裘群珠告诉记者,这件长275厘米、宽90厘米的作品,是由鄞州金银彩绣传承人史翠珍、张世君、沙珍珠等5名手工艺人费时2个月1000个工时才完成的,几乎体现了金银彩绣的全部工艺,在刺绣技法和表现手法上融汇古今,运用了鲜花绣、网绣、盘金绣、盘银绣、打籽绣等20余种技法,仅金银线、彩色丝线就达数十种,“今年10月份,刚刚获得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体现了金银彩绣目前的最高水平”。

记者看到,“城隍庙”、“天封塔”、“缸鸭狗”、“状元楼”、“升阳泰”等宁波的名胜古迹和老字号都可在绣品上找到。绣品上的月亮不仅有自然的光晕,而且会随着视线的转动给人不同的观感。250多个闹元宵的人物,不仅动作神态各不相同,而且每个人穿的衣服也都不一样,“在船上玩耍的这个小女孩穿的花衣服,就用了5种刺绣技法。”裘群珠介绍道。

“金银彩绣的乐趣不比十字绣差”

展品中有不少是宁波金银彩绣有限公司的最新作品,其中有雍容华贵的旗袍,精美的挎包、手机袋、杯垫、钱包,甚至还有高约2米的屏风。“它们展现了金银彩绣这一古老非遗与当下生活对接的可能性。”裘群珠说,“只要制作得精巧,非遗就能变成时尚的生活艺术,融入当代生活是金银彩绣得以生存、发展的方向。”

据裘馆长介绍,尽管已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但金银彩绣传承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活清苦,钱又不多,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做刺绣。”

去年,浙江省民间美术家协会将金银彩绣研究基地放在了新注册成立的宁波金银彩绣有限公司,希望依托市场化道路,拯救即将没落的金银彩绣传统技艺。做了20多年工艺品生意的裘群珠,组织专家开发了一系列产品,“金银彩绣完全可以和十字绣一样,做成礼品、工艺品进入市场,像汽车坐垫、杯垫、沙发套等日用品,都可运用金银彩绣工艺。”

“希望市民多到艺术馆来走走,或现场观摩,或动手学习刺绣。其实,金银彩绣的乐趣不比十字绣差呢!”裘群珠透露,下步她将在市内开设门店,借鉴十字绣的市场推广模式,发展扩大民间刺绣爱好者队伍,使更多的人爱上金银彩绣。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石灰石    下一篇 石洞沟森林公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