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
- 中文名
- 黔东南州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地址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建筑面积约164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480平方米馆藏文物10000余件文物价值4000余万元
- 地址
-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建筑面积约164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480平方米馆藏文物10000余件文物价值4000余万元
- 建筑面积
- 约164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480平方米馆藏文物10000余件文物价值4000余万元
- 展陈面积
- 约1480平方米馆藏文物10000余件文物价值4000余万元
- 馆藏文物
- 10000余件文物价值4000余万元
- 文物价值
- 4000余万元
目录
贵州省黔东南州被称为“苗侗文化的大本营”,
是世界上苗族、侗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刺绣是苗侗民族历史文化中特有重要表现形式,那写在衣服上的图腾和文字,以其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已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座以“太阳鼓”这个被苗族视为神灵的化身命名的博物馆——苗侗服饰民间博物馆,已成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聚集区最有影响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窗口。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的创建人杨建红馆长,从1985年开始收集以苗侗为主的民族服饰。当时她在当地的“国营”博物馆做接待工作,来博物馆参观的国际参观者虽然分别来自美国、瑞典和日本等多个不同国家,但他们都对馆藏的少数民族服饰有特别的兴趣,而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服饰展品中,刺绣是其中最基本也是最亮丽的元素。渐渐地杨建红认识到苗侗服饰更深厚的文化价值,杨建红开始去不同苗绣的村寨采风调研,深入了解苗绣的制作过程,到村寨寻访绣衣、结识绣娘、研习绣艺,从此走上了一条收藏、研究、守护、展示苗侗服饰的“文化苦旅”。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是通过服饰来记录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的。为此,有专家将苗族服饰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而且不同地区的苗族在整体的民族着装风格下,其服装样式、常用图案也不尽相同,传递出很多信息,包括居住的环境、崇拜的神灵、文化的融合和影响等。
经过几年的积累和专研,杨建红于2000年下海创办了以她名字命名的苗绣工作室,从事民族服饰的收藏、保护、展示、培训、研发和销售。工作室吸引了一大批到黔东南的外国游客,特别的文化内涵、原生态的精神诉求、高超的刺绣技艺,一件件苗侗民族服饰的展卖品令参观者叹为观止。2008年,杨建红举全家之力,倾其所有,建立了黔东南首家民营专题博物馆——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
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是一座四层小楼,共有展品120多套苗族侗族服饰、800多件(张)刺绣绣片、2000多张苗族服饰剪纸和30件纺织器具。2012年7月,已获国家文物局注册。博物馆拥有一位擅长锡绣的省级苗绣传承人,两位擅长其他苗绣绣法的州级苗绣传承人,三位传承人都获得过贵州省举办的能工巧匠大奖。
刺绣种类刺绣分为侗绣和苗绣。苗绣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绣包括了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和剑河苗绣。雷山苗绣属于典型的苗绣,包括皱绣、破线绣等多种技法,而花溪苗绣以挑花为主,这在苗绣中属于基础功夫。剑河苗绣就是锡绣,是以金属锡为制作材料的一种刺绣方法,华丽高贵,目前使用很少,只流传在剑河县的两三个村里。
2010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