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 中文名称
-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 类 别
- 中国文化遗产
- 地 点
-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浪墅桥村
- 开放时间
- 1993 年5月
- 面 积
- 4万平方米
- 荣 誉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博物馆总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分博物馆和遗址展示区两部分组成。
博物馆主体建筑造型根据河姆渡7000年前“干栏式”建筑 “长脊、短檐、高床”的风格和特点设计,构筑出高于地面的架空层,人字形坡屋面上耸起5-7组交错构件,象征着7000年前榫卯木作技术,再配以土红色波纹陶瓦、炒米黄墙面,显得古朴、野趣,与河姆渡文化融为一体。序厅屋面形似展翅翱翔的鲲鹏,表现了河姆渡先民爱鸟、崇鸟的文化习俗。
遗址现场展示区位于博物馆东南100米处,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以考古发掘场景复原和“干栏式”建筑重建,先民生产生活场景再现为主体内容。在2800平方米考古发掘现场内布满密密麻麻的木建筑构件和散布其间的文物,不由得让人回想当时土破惊天的场面。在复原的"干栏式"建筑内外布置着各类生活、生产场景,妇女们纺纱织布,男人们斫木盖房。有的磨制骨器,有的捣谷脱壳,有的和泥制陶,有的凝神雕刻,使人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亲身体验先民创造灿烂文化的过程。
1995年被中共浙江省委、
河姆渡文化以1973年发现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命名,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分布于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地区东部,越海东达舟山群岛,南至台州路桥区。丰富的栽培稻、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独特的夹炭陶器和精美的象牙雕刻艺术品等是主要文化内涵。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是中国南方地区史前农耕文化的杰出代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技术的重要源头;木胎漆器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实物;木构水井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水井。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改写了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迄今共发现河姆渡文化遗址40多处,主要集中分布于姚江流域,其中已科学考古发掘的有:余姚河姆渡、鲻山、鲞架山、田螺山,宁波江北区慈湖、小东门、傅家山,奉化名山后,象山塔山等9处遗址。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