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博物馆
- 中文名
- 松阳县博物馆
- 成立时间
- 1986年4月
- 地址
- 松阳县市民广场西侧吴家山山脚
- 占地面积
- 2586平方米
- 建筑面积
- 3300平方米
目录
松阳县博物馆自对外开放以来,在县里引起了不小的哄动,接待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其中有外国来宾、中小学生等等。使博物馆成为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2012年5月,由丽水市社科联命名“丽水市第一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三年来,松阳县博物馆有效发挥了作为文化活动展示中心的综合作用,推动了松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松阳县博物馆建于1986年4月,原设在县级文保单位
“松阳基本文物陈列”是新馆展览的主体,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膏腴之府——括苍深处的桃花源”是序厅。当观众们从博物馆室外楼梯缓步走进二楼序厅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巨幅大理石阴刻松阳全景图。只见画面上群山环绕、峰峦叠嶂,整个县域嵌于其间,阡陌纵横、良田万顷。松阴溪犹若玉带,从中蜿蜒穿过,桃花掩映处,白鹭成群,风光旖旎,堪称“浙南的桃花源”。而画面上方的文字又对古邑作了最好的诠释:“地名松阳,水名松阴,负阴抱阳,化生万物,天人同构造化地;仙人府地,风物宜人,物阜咸丰,人杰地灵,福被苍生佑万民;千山浓翠,万壑松风,泉石清流,景致迷人,绿谷氤氲总相宜;长松当歌,古邑如画,澄怀观道,静照忘求,桃源胜境不老情”。
第二单元“人文初始——新石器时期至秦汉”介绍了松阳从史前新石器时代到东汉初期的历史概况,又分为三部分:“新石器时期的藏品展示”集中展出了阴岗山、占安山、营盘背等遗址出土的石斧、石镞、石环、石钺等诸多新石器时期文物。根据这些出土文物推断,松阳的人类活动可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是浙南最早的人类活动区域之一。松阳究竟为什么叫松阳?明万历年间的《郡县释名·浙江卷》称:“松阳地处长松山之南,故名松阳县。”《吴地志》则说:“县东南临大溪有松树,大八十一围,腹中空,可容三十人坐,故取此为名。”无论何种说法为是,松阳都与松树结下了不解之缘。“松阳县名的由来”场景以屹立的独山、蜿蜒的松荫溪和开阔的松古盆地为背景,复原了一棵巨大的仿真松树,并制作了辛勤劳作的一家三口雕像,使整个场景显得逼真壮观。“商周时期的藏品展示”展出了松阳商周时期的一批文物,其中不乏印纹陶盉、印纹陶罐、原始瓷豆等精品。
第三单元“千年古县——汉末至南北朝”同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松阳县制的变迁:松阳的建制为处州各县之始,最初隶属于会稽郡,自兹以降历经多次更名、复名、并县和复县。1982年,国务院批准松阳复县,隶属丽水地区(今丽水市),一直延续至今。第二部分集中展示了松阳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如汉代的陶灶、三国时期的铜镜和东晋的鸡首壶等。这些文物彰显了当地手工业的发达。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松阳的粮仓地位。松阳自古以农为本、以粮为先,有“处州粮仓”的美誉,而农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发达的水利。这一部分以松古平原和松阴溪为原型,以仿真的植被、蓝天下广袤的原野为背景,复原了先民们的“竹笼卵石坝”筑堰技术,配以龙骨水车等实物,形成了生动逼真、通俗易懂的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单元“文化鼎盛——唐至宋元”分为四个部分,介绍了唐、宋、元时松阳教育、宗教、经济、文化鼎盛的情况。在农业的发展带动下,松阳的经济文化实现了大繁荣,成为历史上文化最发达、人才最集中、各种手工技艺最精湛的时期。松阳的县学始于唐武德四年(621),是丽水地区最早设置的地方官办学校(现在的文庙便是其旧址)。宋、元时期,各类书院隆盛,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苏轼、李邕等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或摩崖石刻。第一部分“县学教育”就讲述了这一段历史。第二部分“宗教盛行”重点介绍了松阳唯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庆寺塔,并陈列了该塔修复前后的图片资料及清理塔基时出土的兽件、瓦件、佛像等实物。第三部分“采矿和矿冶业”复原了当时烧爆法采矿的场景,简陋的工具、摇曳的焰火、古铜色的雕塑矿工……极具历史沧桑感与真实感。第三部分“松香采制”展出了采制松香的各种工具及南宋庆元元年(1195)墓葬出土的松香,使观众了解到松阳松香采制的悠久历史,以及如今松阳松香人遍布大江南北,松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1/3的现状。第四部分“琢瓷作鼎碧于水”是本单元的重点,展出了凤耳瓶、弦纹盖瓶、青瓷瓜棱执壶、刻菊花纹盘、梅瓶等型制多样、质量精美的瓷器,其中不乏属国宝级珍品。
第五单元“商贸通衢——明清至民国”主要叙述了明清至民国年间,松阳以商兴族、以农养儒、以耕读传家,使全县处于社会安定、稳定发展阶段的故事。第一部分“交通”通过各类图片资料,陈列了当时松阳四条古驿道的陆路和松阴溪的水路交通情况。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部分“松阳高腔”除采用传统的服装、道具、乐器等实物展示外,还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循环播放相关影像资料。明清之际,松阳社会相对安定、水陆交通便利,从而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也使松阳与外界的商贸往来日益增多。当时,县内手工业作坊和特色商铺林立,商业繁荣,成为辐射丽水、金华、衢州乃至福建、安徽的商贸中心和流通枢纽。第三部分“明清古街”以松阳县城保存至今的明清古街为原型,将丙烯画、蜡像模型与器具实物相结合,复原了松阳的茶铺烟铺。观众穿行于古街上,耳边是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叮叮咚咚的打铁声和黄米果的制作声,显得别有风味。
第六单元“黎明曙光——辛亥革命至松阳解放”重点介绍了鸦片战争以来,松阳人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不懈斗争。无论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松阳民众都积极投身参与,涌现出一大批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志士仁人,谱写出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该单元集中对松阳革命史上的英雄人物及事件作了介绍,展出了匕首、军刀、军号、鸟枪等革命文物,展现了松古盆地、箬寮岘山麓汹涌澎湃的革命历程。为了更全面、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示松阳的古往今来,展厅还设有两个多媒体互动屏,辅助介绍了古民居、水利工程、桥梁建筑、牌坊塔寺、民俗文物及今日松阳等内容。
松阳人杰地灵、贤俊广众,历史上曾有不少人物为当地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博物馆以2006年松阳十大历史名人评选为基础,从中遴选了张玉娘、叶法善、叶梦得、沈晦、项安世、练鲁、王景、詹雨、詹宝、高焕然、刘德怀等杰出人士,在三楼开辟了松阳名人展厅,以期通过他们的生平事迹来弘扬松阳的文化底蕴和名人文化,让观众在品味名人人生、感悟名人事迹、走近名人心扉的同时,带来思想上的启迪。这一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著名女词人张玉娘的场景。张玉娘系南宋末年人士,自幼喜好文墨,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她不顾家庭反对,不仅坚守与青梅竹马但家道中落的沈佺之间的婚约,还用私房钱资助其上京应试,并写下了不少情真意切的诗词。可惜天不佑人,沈佺因病英年早逝,张玉娘也在郁郁寡欢中于数年后去世,年仅27岁。据说与其朝夕相处的两个侍女以及生前畜养的鹦鹉不久后均因悲痛而亡,留下了一段令人感叹的“闺房三清鹦鹉墓”故事。在该场景中,一个纤纤少女手捧诗书,眉宇间有着淡淡哀伤,两个贴身婢女坐于亭中,灵性十足的鹦鹉停立枝头,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荷花绽放,整体环境一如其词,既有清丽凄婉的悲唱,又有豪放激烈的咏叹。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