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
- 中文名
- 凯文·迈克尔·拉德
- 外文名
- Kevin Michael Rudd
- 别名
- 陆克文
- 国籍
- 澳大利亚
- 出生地
-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楠伯镇
- 出生日期
- 1957年9月21日
目录
1981年大学毕业后,陆克文进入澳大利亚外交部服务,先派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1984年转派驻北京,专责分析中国政治及经济形势。1988年陆克文回国后升任为外交部助理次长。不久,陆克文为当时的昆士兰州议会反对党领袖的韦恩·戈斯(Wayne·Goss)工作,并协助他在第二年的大选中获胜。在戈斯出任昆士兰州州长后,即任命陆克文担任自己的幕僚长兼州政府内阁办事处总监。此时陆克文基本上已经成为昆士兰州最有权力的官员,并借此机会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在中小学发展外语教育的国家计划。
1992年陆克文推行了促进亚洲语言和文化学习的计划,方案被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Council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s)全票通过,并组织发表了该项方案的报告。这份报告日后也被称为“陆克文报告”(The Rudd Report)。
1995年戈斯政府下台后,陆克文离开昆士兰州政府,出任毕马威(KPMG)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事务顾问。1997年他出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亚洲语言系副主任。1998年,陆克文击败澳大利亚自由党在位议员,取得格里菲斯选区(Division of Griffith)的议席,进入国会众议院;2001年获提升为影子内阁外交部长,成为前座议员。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萨达姆的政权倒台,陆克文批评当时的霍华德政府支持美国的立场,但同时又保留了工党支持澳美同盟的立场。这些在议会中的表现使得陆克文的政策经验得到增强,他也因此成为一位知名的工党议员。同年2003年底工党党首西蒙·克林受到前党首金·比兹利的挑战时,陆克文又并未公开表态,12月克林辞职后,陆克文就开始被认为是一个可能的候选人,但他最终宣布不会参选,而会投票给其中一个候选人比兹利。
2005年1月,马克·莱瑟姆突然辞职,陆克文不参加党内竞选,前领袖比兹利则顺利当选党首,后在比兹利的影子内阁中,陆克文不但保住原有职务,更增加了影子贸易部长一职。
2006年12月4日,陆克文宣布挑战工党的时任领袖金·比兹利,并在党内领袖会议上以49票对39票击败了比兹利成为新一任工党的联邦领袖,并由女议员朱莉娅·吉拉德出任副领袖。这次人事变动,对在野已11年的澳大利亚工党来说,是关乎未来前途命运的时刻——在过去的11年中,工党已经替换了四任领袖。而这次陆克文利用“新官上任”的明星效应和“蜜月期”赴全澳各地展开“倾听之旅”和竞选宣传攻势;这使得他在民调中的声望逐渐攀升,超过了当时已经任职11年的总理约翰·霍华德的支持率。
2007年11月24日举行的联邦大选中,陆克文以压倒性优势带领工党增加了23个席次,得票率也增长5.44%,这使他击败曾三次连任、号称“政治不倒翁”的总理霍华德,于2007年12月3日宣誓就职成为澳大利亚新任总理。霍华德则因为在本次竞选当中丢失了自己坐镇33年之久的贝内朗选区(Division of Bennelong)席位而被撵出了国会,随即宣布永远退出澳大利亚的政治舞台。
2007年12月3日,新官上任的陆克文直接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彻底扭转了前任霍华德保守派政府常年以来拒绝在环境问题上做出承诺的态度。
2008年2月13日,陆克文在国会代表政府对过去白人政府实行的政策给澳大利亚土著带来的伤害——特别是对“被偷走的一代”的伤害进行正式道歉,此举被认为是澳大利亚迈向种族和解关键的一步。
2008年04月09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9日晨抵达北京,开始其对中国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陆克文是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来华访问的。
2008年6月5日在出席此间一个会议时倡议,在2020年前建立“亚太同盟”,吸收澳大利亚、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参加,从而在亚太地区安全、商贸、经济和政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008年12月15日,陆克文发表了减少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白皮书,并提出在2020年之前减排至低于2000年水平5~15%的排污交易计划(Emissions Trading Scheme),又称碳污染削减计划(Carbon Pollution Reduction Scheme)。此计划得到了当时反对党领袖——属于温和保守派的麦肯·腾博的支持,计划于2010年推行。然而2009年12月1日,反对党自由党内部发生领导权纠纷,腾博以一票之差输给了政治上极端保守的托尼·艾伯特,反对党在环境问题的立场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从不相信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的阿伯特带领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先后两次在参议院驳回了工党的提议,而本应是工党盟友的澳大利亚绿党也突然翻卦投出了反对票(原因是他们认为陆克文的环境政策提议不够激进)。
2010年5月,陆克文政府宣布将从2012年7月起,向暴利盈余的矿业公司征收净收入40%的资源暴利税(Resource Super Profit Tax),来取代之前仅有25%的开采权使用费。此决定触动了矿业主和投资人的利益,并引发了矿工担心会因此失业的恐慌,遭到了矿业的强烈反对。在矿业集团耗资数亿的媒体攻势的鼓动下,澳大利亚多地爆发数千人的示威游行,游行者在陆克文举行演讲的场地外面,拿着扩音器表达不满。资源税成为陆克文执政期间的最主要决策失误,导致陆克文的支持率大幅度下跌,工党在一些选区的支持率甚至跌破30%,落后于自由党—国家党联盟的支持率。
2010年6月21日,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与陆克文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会谈,双方签署10项总值逾88亿美元的商业协议,其中有7项涵盖资源和能源领域。有分析家认为此举表示中澳关系已从胡士泰力拓间谍案的纠纷低谷中走出。
2010年6月,包括澳大利亚工人工会在内的不少组织、政治掮客和工党两院成员,表示转而支持时任联邦副总理的吉拉德,开始暗中操作撤换陆克文。随即在6月23号吉拉德宣布挑战陆克文的领导地位,并公开要求陆克文尽快举行党首选举。陆克文表示将迎战,然而此时他发现他已失去大部分党内议员支持,6月24日在举行党内选举前夕,陆克文宣布放弃票选,吉拉德直接当选新任工党领袖和澳大利亚总理,财政部长韦恩·斯旺将担任副总理。随即在当天陆克文发表讲话宣布辞职,说自己在任联邦总理任内竭尽所能,并称为自己的成绩而感到骄傲。但在讲话中,陆克文最后未能忍住情感,面对镜头含泪辞职。成为后座议员的陆克文在后来的2010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中出面声明会顾全大局支持吉拉德,并在后来的大选中成功卫冕了自己的格里菲斯席位。
2010年8月21日的联邦大选中吉拉德政府遭遇败绩,丧失了十多个席位,失去了议会多数。9月,在大选僵持了三个星期仍无结果之后,工党最终靠着绿党的一票和三名独立议员的支持才勉强成立了悬峙政府,保住了执政资格。在大选后许多评论人士(包括曾经败给陆克文的前总理霍华德)都指出,陆克文仍为总理时虽然在2010年初民意有所下降,但是他本人在选民中的声望仍然很高,工党在大选前不到四个月的时候用非常手段临阵换将是一个最大的败笔,使得其输掉了前届大选赢来的多数席位,并处于必须听命于绿党和独立议员左右的被动局面。
2010年9月14日,吉拉德公布新一届内阁名单,前任外交部长史蒂芬·史密斯主动让位改做国防部长,由陆克文担任外交部长,并在同年9月代吉拉德参加联合国代表大会。
2012年2月,时任外交部长的陆克文和多个前座内阁同僚的矛盾开始公开化,原因是忠于吉拉德的议员指控陆克文有意图夺回总理席位。在陆克文外交访问美国华盛顿期间,以西蒙·克林为首的数个吉拉德阵营议员开始在媒体上公开攻击陆克文。2013年2月22日,身在美国的陆克文突然宣告因为内阁同事的攻击太过火而吉拉德却不加以制止,自己无法在不被总理支持的情况下继续担任外交部长的职务,宣告辞职并将回国考虑下一步动作。回国后他发表讲话说,工党在吉拉德的领导下无法在下届选举中战胜由托尼·阿博特领导的反对党,因此他将挑战工党党魁一职。2013年2月27日,议会党团进行投票决定陆克文与吉拉德中谁出任党魁的职位,陆克文以31:71票不敌吉拉德,吉拉德留任党领袖和总理。之后陆克文声明将遵守承诺退居议会后座并不会再挑战吉拉德的领导地位,并呼吁吉拉德一派不要报复在党内投票中支持他的议员。他空出的外交部长一职则不久后由前新南威尔士州州长鲍勃·卡尔接替。
2013年3月,在总理吉拉德面临党内的信任危机及民调低迷的情况下,党内一批议员纷纷鼓动陆克文挑战党魁位置。2013年3月21号,时任地区发展部长的前工党领袖西蒙·克林宣布要求吉拉德进行领导权的投票,并号召陆克文参选,吉拉德随后回应同意在当天下午召开党团会议投票。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投票前10分钟,陆克文表态称将履行承诺不会挑战,此举促使在当天的投票中吉拉德在无人竞争中自动当选领袖。事后很多支持陆克文挑战的部长均被迫辞职,提出此事的克林更是遭到了严重处分,恼羞成怒的克林公开大骂陆克文是“没有脊梁”。而陆克文称自己咨询过支持者,得知无法获得党团多数支持,挑战吉拉德不是明智之举。之后陆克文更是声称,除非党内多数人做出决定请他出山,否则他不会主动参与任何领导权的争执。
2013年6月10日,民意陷入低谷的吉拉德再次出现地位危机,关于她已经失去工党党内支持的传言四起。同时民意调查显示工党在即将来临的大选中很可能会输得只剩下不到40个众议院席位,有后座议员暗地里将工党比喻成泰坦尼克号,一些过去吉拉德的铁杆支持者甚至也认为大选无望。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评论员认为在民间仍有人气的陆克文是工党挽回一些败局唯一的希望,而《澳大利亚人报》则报道陆克文在6月7日访问吉朗市时曾被情绪激动的支持者围堵要求他出面挑战党魁位置。
2013年6月26日晚,吉拉德主动提出党内投票决定领导权问题,并放话输家必须永远退出政坛。陆克文随即宣布将挑战吉拉德。然而投票时,吉拉德阵营的数位内阁部长倒戈,其中包括参与颠覆陆克文、有“吉拉德禁卫队长”外号的劳资关系部长比尔·肖顿(Bill Shorten)。最终陆克文以57票对45票击败吉拉德,再次当选澳大利亚执政工党党魁,并重新出任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内阁三分之一的部长辞职,她也随后宣布自己将在下次大选之后退出政坛。
2013年9月7日,工党在联邦议会选举中完败于自由党-国家党联盟,结束了6年的执政期。时任总理、工党领袖陆克文在承认败选的同时辞去工党党首。
2013年11月13日晚,陆克文在众议院宣布辞去联邦议会议员职务,正式退出政坛。他表示“选择此时辞职是为把可能引发的混乱减到最低程度。”
陆克文解释原因是为家人考虑。陆克文说,感谢选民选举他成为联邦议会议员并出任总理,称总理职务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同时,他祝愿现任总理托尼·阿博特及家人一切顺利。陆克文还寄语现任工党领袖比尔·肖滕,认为“比尔为工党带来了强大的力量。我有信心他会率领工党重获胜利。”
2010年6月,陆克文因为遭到吉拉德联同执政工党多名资深人士挑战他党魁和总理地位,仓猝宣布举行党领袖选举。结果落败,黯然下台,成为澳大利亚1972年以来任期最短的总理。接替他的朱莉娅·吉拉德从而成为澳首位女总理。执政党内部对陆克文的“造反”成功,让该国政坛剧烈震动。
6月24日,陆克文在家人陪伴下通过媒体发表告别讲话,其间几度哽咽,最终落泪,但始终坚持保持微笑。
“矿业税”压垮陆克文
陆克文“主动交出”总理宝座,副总理朱莉娅·吉拉德直接当选执政党工党党首,并成为新总理。澳大利亚迎来历史上首位女总理。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对资源行业推行高达40%的资源超额利润税,是导致陆克文提早结束总理生涯的导火索。
媒体将此称为“戏剧性的一幕”,但对于澳大利亚人来说,他们又似乎早有准备。当地媒体一直密切关注该国政坛变化,曾发表评论警告,“矿业税正使工党在全国流血”,“澳大利亚选民已经向陆克文发出政治死亡令”。
随着陆克文的下台,澳大利亚各大媒体网站上有关“矿业税”的广告在一天内被全部撤换。
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陆克文支持澳大利亚军队继续驻军并参加战斗。陆克文出任影子外交部长时提出了“三个支柱”外交政策框架,即:与联合国结合、与亚洲结合、维持与美国的同盟,在执政后成为陆克文政府的外交政策指导。在出兵伊拉克问题上,陆克文虽不同意发动伊拉克战争,但认为国家应该继续支持驻伊部队,但逐步减少驻军并对伊拉克提供军事和非军事方面的帮助确保伊拉克和平、稳定的转型。根据此政策,第一次陆克文政府当选后就开始计划从伊撤军(2007年时驻伊澳军仍有1575人)。2008年6月1日起澳大利亚部队开始撤离伊拉克(包括训练伊拉克部队的教官),2009年之后只留下一支保护澳大利亚大使馆和外交人员的部队,以及两位担任联合国职务的武官。2011年前者亦撤出伊拉克。
陆克文批判新自由主义,认为它制造了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而且称这两者“被证明只是伪装成经济哲学的个人贪婪”,它们对经济管制的彻底放松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出现。陆克文提倡第三条道路,认为政府应该对竞争市场进行恰当的监管和发生金融危机时进行干预。
2013年7月1日第二次任职澳大利亚总理后就新内阁的阵容进行了说明时表示“中国的资源热已经终结”,并同时表示将强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资源以外产业,称这是:“实现经济多样化,保持增长”。
2007年12月3日,陆克文刚上任总理后,随即签署《京都议定书》。在宣布这一举措时,陆克文称这是“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上抵御气候变化的努力上,我们国家迈出的相当大的一步。”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陆克文支持利用排放限额交易机制减少排放,而不是反对党提出的“直接介入”政策。但排放交易政策在第一任陆克文政府执政时由于未能和参议院小党达成共识而未能实现,在吉拉德政府任内变相实现:实行的机制是先以固定排放价对排放收税,在数年后再转为交易型的市场定价机制。第二任陆克文政府上台后宣布将研究加快转向市场定价的时间表,同时他也坚决反对自由党建造核电站满足能源需求的计划。
在野生动物保护上,陆克文政府采取积极政策。特别是在日本侵入澳大利亚邻海捕鲸问题上,政府对反抗活动基本持支持态度,并不惜将日本告上海牙国际法庭。《南极捕鲸案(澳大利亚诉日本;新西兰介入)》已于2013年6月26日到7月16日进行公开聆讯,估计国际法庭将在数月后宣判。
陆克文能说一口流利的京腔普通话,被称为第一位能讲流利汉语的西方领导人。
10岁时,母亲给了陆克文一本关于介绍世界古代文明的书,他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文化,开始对亚洲向往,特别对中国感兴趣,这也促使他在大学里选择学习中文。1976年,陆克文进入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学习,主修汉语和中国历史,成绩优异,获一级荣誉学士学位。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他觉察到了中国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决定把中文作为自己的专业。他不仅研读中国历史,也研究亚洲政治。“陆克文”一名便为他就读大学时所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在澳大利亚驻北京使馆担任外交官,负责分析中国政治及经济形势,这些经历使他对中国的了解远超过一般澳大利亚政治精英的水平,而他那口流利的普通话在西方国家领导人中更是绝无仅有的。
《陆克文:总理是位中国通》由
据陆克文自己透露,2004年陆克文在上海时曾带自己当时还在复旦大学学中文的儿子去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一大”的会址参观。他表示,自己走上从政的道路是因为当年波罗的海三国的森林兄弟们激励了他。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