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名称
手机媒体
外文名
 
地位
“第五媒体”

目录

手机媒体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基本特点

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是

手机媒体手机媒体

中国信息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互联网信息时代手机影响力赶超广电媒体。从2000年到2006年10月底,固定电话用户由1.45亿户增加到3.71亿户,年均增长21%;移动电话用户由8500万户增加到4.49亿户,年均增长40%,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用户由3370万户增加到1.31亿户,年均增长32%,居世界第二位。目前中国的电话和互联网用户分别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和十分之一。中国4.49亿手机用户相当于2005年全国日报发行量总和9660万份的4倍,相当于同期全国上网电脑总数的3倍多,和全国电视拥有户数基本持平。

在从无线短信服务到彩信服务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前进和突破,以及无线网络的平台支持,让手机真正具备了媒体的特征。

第一,短信服务的不断升级提高了短信内容的信息承载量;

第二,手机的便携性使得信息的送达率达到最大化;

第三,无线互联网和手机的结合保证和提升了传播终端用户的互动性。无线互联网是以手机为媒体终端建立的无线网络,随身性极强,相对于有线互联网络来说,它在使用上更加方便,信息传播更加及时。

近年来,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纷纷问世,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一道新的风景线,多种宽带无线技术并存将是必由之路,无线通信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无处不在的最佳服务。中国报刊广电媒体纷纷抢占手机网络传播新高地手机媒体作为互联网与无线通信融合的产物,由于其具有便携性、即时性的优势,集个性化和互动化于一身,成为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甚至有人称其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公司正式开通短信(SMS)服务,这种原本为客户节约开支的文本业务,却成为移动通讯公司的最快经济增长点,全国短信发送总条数由2001年的189亿条到2005年的2600亿条以上,创下200多亿的市场份额,手机短信不仅创造了让人震撼的“拇指经济”,也开辟了新的传播渠道。随着短信增长的趋缓,一种新的增值业务“彩信”(MMS)震撼登场,它是在移动网络的支持下,以WAP无线应用协议为载体传递多媒体的内容和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多媒体格式,例如音乐、贺卡、新闻照片、

手机媒体手机媒体

尽管受制于技术标准、政策、商业模式、终端等因素,手机媒体的发展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但是手机媒体正在改变现有传播格局,形成新的交流环境,媒体生态更加复杂,传播主体更加多元,用户分化更加明显,冲击舆论调控机制。手机媒体的发展导致社会控制进一步弱化。 

手机媒体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虚假与不良信息传播、侵犯个人隐私、信息垃圾、信息安全、手机所固有的技术缺陷如屏幕小、电池不足等。 

对手机媒体监管存在不少难点,诸如:传播者身份的隐蔽性、手机用户的海量性、跨地域传播带来的挑战、政策法规滞后等。在中国实行手机和网络实名制不切实际而且存在负效应。 

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各种组织要学会运用手机媒体,特别是面对当今多元化、即时性、多样性的舆论生态环境,必须积极运用手机这一最新媒体,顺应新闻传播规律,提高传播技巧,主动设置议程,及时发布信息,努力占得舆论引导的先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对手机媒体的管理,要尊重手机媒体发展的特殊规律,创新手机媒体管理的原则。在制定有关手机媒体的政策与法规时,要避免鸵鸟政策。政策制定与立法原则应该是顺应和促进手机媒体产业发展,规范与发展并重。 

手机传播的不足

1、虚假与不良信息传播

2、侵犯个人隐私

3、信息垃圾

4、信息安全

手机传播中负面效应

一 手机短信传播中的违法问题

二 手机垃圾消息

三 负面短信造成信息污染和不良的社会效应

四 手机传播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危及国家安全


手机媒体形式

手机媒体手机媒体
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信息传播渠道,使得观众能够通过手机,以最快的速度观看最新的动态信息,手机电视具备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交互性。缺点是:显示屏幕小,现有网络提供连接速度有限,最终显示图像不是非常清晰,手机电视信号不稳定,耗电比较多。另外移动电视要占用

手机媒体手机媒体
一、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人性化”
(一)手机媒体传播的移动即时性———将人从“禁闭”中解放出来
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补偿和延伸,“纠正”了网络媒体的时间偏向,使信息传播由及时性转变到即时性:最为快捷方便地传播、接收信息。手机媒体将人从机器跟前和紧闭的室内解放出来,真正地做到了将人类说话和走路这两种基本交流方式结合到一起。

手机媒体手机媒体
(一)运行特性
大众传播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运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摘要:一是政治制度;二是各利益团体;三是受众监督。在新闻媒介逐步市场化运营的今天,社会各利益团体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广告商的影响。因为广告收入是新闻媒介运行发展的“粮草”。所以,无论是传统的三大媒介,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介,都得腾出大量的版面和空间,为广告商摇旗呐喊。而手机媒体传播在这方面可能行不通。手机报、手机电视的运行中,不可能像报纸、电视那样大量刊登广告,甚至广告将在手机媒体中消失。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摘要:
1、手机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不适合广告传播。手机的最大优势在于传播的方便性、快捷性和有效性。正是这些优点决定了它的物理缺陷——显示屏固定偏小。这不符合广告商通过大版面、有冲击性的画面、图片、镜头以及有穿透性的语言来打动受众的初衷。另外,手机的基础功能依然是完成人际间的通讯。
2、手机媒体传播的“微妙身份”不容许广告出现。手机传播(

手机媒体手机媒体
(一)手机媒体对新闻选择的需求
新闻选择是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对传播媒介是普遍适用的。手机媒体是传统媒体的衍生物,适用新闻选择的规律自不必说。因此,根据手机媒体的特性,在新闻选择四大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适用手机媒体新闻选择的标准摘要:
1、强调新闻真实性、新鲜性。真实性、新鲜性是新闻的生命,手机媒体要传播新闻,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强调向受众提供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
2、突出新闻的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服务性、趣味性。对手机媒介来说,时效性即时间新,内容新;重要性即势必引起人们关心的事实;接近性即强调和受众心理的接近;服务性即提供给受众需要的、贴心的服务性信息;趣味性即富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引起受众的感情共鸣,增添生活的“调料”。
3、符合新闻法规摘要:即选择新闻法规答应的新闻提供给受众。
(二)手机媒体传播对新闻体裁的要求
新闻体裁是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和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统称,有消息和通讯两种体裁。选择什么样的体裁来报道新闻,既取决于新闻本身,也取决于不同媒介的特征。就是同一体裁、同一新闻在不同媒介下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分析适于手机传播的新闻体裁,对于手机传播至关重要。
手机主要功能是完成人际间的通讯,传播新闻只是手机的附加功能,而且受众集中、窄化,这些就决定了手机传播中所提供的新闻信息要新鲜、明了、简练。消息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凝炼的语言向受众传播最大信息量的一种常用体裁。由此不难看出,消息的特征和手机传播的要求是吻合的。而通讯要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议论、抒情等,则不适合手机传播。
(三)手机传播对新闻写作的要求
1、动态消息摘要:“迅速简洁的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这既是它的定义,也是它的写作要求——迅速、简洁。手机报、手机电视中更需要强调这一点。
2、综合消息摘要:即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这里的“综合”有别于报纸、电视等。在手机报、手机电视中的“综合”,要强调围绕新闻点去综合,即根据受众关心的核心综合。比如报道一场比赛,手机媒体中不能按照比赛的进程报道,而应围绕比赛结果进行,当然现场直播除外。另外,这样的综合需要建立在对受众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相关研究

手机媒体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新颖,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新闻传播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宏观和,使学生把握手机媒体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其整体的框架;在微观上,能够借助教学使学生对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学的实践业务知识有具体的了解。全书共分八个章节,具体内容涉及:手机媒体概说、手机短信、纸质媒体与手机媒体的握手、手机电视、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手机媒体的经营策略、负效应和管理等。

目录
第一章 手机媒体概说
 第一节 手机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 手机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
 第三节 i—mode:手机媒体的先行者
 第四节 3g使手机媒体走向成熟
第二章 手机中的人际传播——手机短信
 第一节 手机短信与人际传播
 第二节 手机短信的传播特点
第三章 纸质媒体与手机媒体的握手
 第一节 中国手机报的发展
 第二节 手机报案例分析
 第三节 手机出版
第四章 手机多媒体传播:手机电视
 第一节 手机电视:直观型、交互性的便携媒体
 第二节 手机电视的发展
第五章 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
 第一节 手机媒体的特征
 第二节 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
 第三节 手机用户研究
 第四节 移动博客
第六章 手机媒体的经营策略
 第一节 手机广告
 第二节 手机游戏
 第三节 在手机媒体新应用中寻觅商机
第七章 手机媒体的负效应
 第一节 手机信息传播中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 手机功能多样化引发的侵犯隐私权问题
 第三节 手机病毒
 第四节 手机带来的人身安全——电池爆炸
 第五节 手机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
 第六节 形形色色的手机媒体新难题
第八章 手机媒体的管理
 第一节 手机媒体管理的特殊性
 第二节 手机实名制
参考文献
附录1 相关术语解释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辛亥革民武昌起义纪念馆    下一篇 无锡博物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