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陶器
- 中文名称
- 荣昌陶器
- 产地
- 重庆市荣昌县
- 类别
- 陶器
目录
“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罄”,这是对荣昌陶特点的具体概括,是安富能够位列中国三大陶都、荣昌陶能够并称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实力支撑。“红如枣”是指陶器上釉烧制后,呈现出来的红色光泽,温润如玉;优质陶泥在陶艺大师灵巧的双手下,拉出犹如纸一样薄的手拉坯并且成形,故而称为“薄如纸”。“亮如镜”是指陶器釉面光滑,晶莹剔透,像镜子一样;若将荣昌陶器用拇指和中指轻轻一弹,就会听到“咚”的脆响,有如乐器奏出的优美罄声,这就是荣昌陶的第四个特点——“声如磬”。
荣昌陶瓷业自古有之,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两千年前的
关于荣昌独具特色的陶土,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帝尧时期,中原大地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大家推选鲧来治水,但鲧花了9年时间也没有把洪水制服,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当时,天神给了他神龙玄龟去治水,神龙用尾巴在地上划一下,就成了一道河渠,然后玄龟把背上背的泥土丢一点在地上,地面就自动长成了一道河堤。就这样一道道河渠的开通,经过13年的努力,禹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当时,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据说,大禹的故乡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羌族自治乡的禹里沟,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后,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当时带着神龙玄龟去治水,正好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很想进去抱一抱儿子,可又怕抱着儿子就走不了,最后还是狠狠心没进去探望,悄悄从家门口走了。但毕竟父子连心,走了一段路后,心里又十分牵挂,禹就站在路边扯了一团草来搓手上的泥,一分心,草上的锯齿把手割伤了,血滴下来,把玄龟背上背的神泥浸湿了一块,这块神泥后来就落在荣昌县的安富镇。玄龟背上的神泥是落地生根,随水势增长的,落到安富镇后,就自动生长,阻拦水势,这一长,就不知道长了几千亩,所以,现在荣昌全县到处都是这种优质陶土,那些浸透了大禹手上的鲜血的泥土是红色的,没有浸上鲜血的泥土是白色的。 《诗经》、《尚书》、《左传》、《孟子》、《墨子》、《荀子》、《楚辞》、《管子》、《国语》、《韩非子》等书对大禹治水的事迹都有详细记载,西汉著名史家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和《五帝本纪》中,完整地记录下自黄帝到鲧禹的世系和鲧的祖父昌意居若水,娶蜀山氏为妻的史料。《史记·六国年表》中指出:“禹兴于西羌” 。西汉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杨雄在《蜀记·蜀王本纪》有这样记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当时的广柔县辖境盖有今羌区汶川、理县、北川及茂县、都江堰市部分地区。《拾遗记》里也有神龙曳尾开渠,玄龟随后负泥建堤的故事。应该说,这个传说还是有一定的依据的,但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人们对荣昌县陶土质量与众不同的赞叹。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