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
- 中文名
- 尚长荣
- 原名
- 尚叔欣
- 国
- 籍:中国
- 出生地
- 北京
- 籍
- 贯: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县
- 出生日期
- 1940年
- 民
- 族:汉族
- 职
- 业:京剧表演艺术家
目录
尚长荣,1940年生,原名尚叔欣。祖籍
尚长荣艺术视野开阔,不囿于门户之见。因此在表演艺术上博采前辈名家之众长。他掌握传统技艺又不为传统技艺束缚,而是凭借其艺术感悟力,立意高远地追求“性格化”的表演艺术。在创作人物时力求做到“内重、外准”。他勤奋好学,功力深厚,积极进取,坚持走铜锤花脸、架子花脸兼优并举的路子,突出了唱做结合、歌舞结合,走出了一条将“架子花脸铜锤唱”与“铜锤花脸架子功”相结合的道路。所塑造的人物或大气磅礴,或质朴雄浑。表演唱念并举,张弛有度,激情四溢。尚长荣是活跃于当今京剧舞台上的最具创作力的京剧艺术家,他具有强烈的追寻京剧艺术当代文化底蕴的自觉意识。在舞台实践中,尚长荣探索人生、激活传统,富有为传统艺术寻找新文化支撑的探索精神。他在唱念的音量、音色上,高低收放、粗细刚柔上,都比传统的规范反差大得多;他在做工身段上,于注意工架的洗练、凝重、边式的同时又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他在体验与表现、程式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等等的对立统一上,运用自如。评论界认为,尚长荣在当代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尚长荣原籍河北南宫县,远祖是清初"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他的曾祖父尚志铨曾任清远县令,到祖父尚元照这一代时,尚家已家道败落,尚元照在京城某王府里充当"采买"养家糊口。尚长荣的父亲尚小云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是独创了"尚派"旦角艺术流派的大师。尚家在上世纪中叶成为中国有名的梨园世家,除尚长荣的父亲尚小云大师外,他的大哥尚长春是武生艺术家,二哥尚长麟继承父亲的"尚派"成为旦角艺术家,他的叔叔尚富霞也是京剧名家。1940年7月15日夜半时分,一个大胖男孩在老北平宣武门外椿树二条一号的院落里诞生,他便是尚长荣。当时,尚小云正领着荣春社的科班学生在前门中和戏院演戏,由于忙,没顾上事先给孩子取上名字,因正在大伏天,家里人便按"大伏"的谐音给孩子取了个奶名叫大福。
由于这一年尚小云已年届四十,又是在第二子尚长麟生下8年之后,才又得了这个老疙瘩儿子,因此,他对尚长荣就特别疼爱。那时,尚家作为梨园名门,家大业大,但是,尚小云对孩子的教育却很严格,尚长荣与他的两位哥哥一样,从小就养成了刻苦俭朴的品格。
在梨园界,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无不经历过千辛万苦。深知学艺、成名之难的尚小云,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走他的路,常常在家里的饭桌上对孩子们说:"在这一亩三分地(指舞台)上吃饭是很不容易的!"他想把幼子培养成为学问家,不让他学戏。尚长荣6岁时,尚小云在家里办私塾,请了一位老学究教他读书。但由于这种死读书非常窒息人,尚长荣向往着能到洋学堂和别的孩子一起念书、唱歌跳舞。一年后,他随父亲到了天津,终于进了一家名叫燕达的小学就读,但只有一年多,他又随父亲回到北平。这时,北平迎来了解放。1950年,尚家已搬到旧刑部街居住,父亲又给尚长荣请来了一位古文功底很深的老师吴荣唐。这位唇上留着小胡子、手执司迪克的私塾先生,虽然人长得很严肃,但书教得很活,读《论语》时不仅领着尚长荣朗读课文,而且还讲解字句的含义,并引申出做人的道理。有一次,吴荣唐带来一幅字,上书"竹本我师",笔力遒劲,他让尚长荣恭恭敬敬地一气临摹了4幅,然后开始评说尚长荣笔法的优缺点,最后说道:"我平生爱竹、画竹、写竹,这是因为,竹子不畏严寒,永远保持自己的坚毅品格。你要以竹为师,像它那样傲雪凌寒,这样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这段话,给尚长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尚长荣开始懂事的时候起,每当父亲带着荣春社的人演戏时,母亲王蕊芳便会带着他去观看演出。荣春社的小学员们在家里练功排戏,他更是天天看到。这样耳濡目染,在尚长荣幼小的心灵中,艺术的种子便渐渐开始发芽。早在尚长荣5岁时,有一天尚小云从外边回到家,保姆来向他告状说:"大福这几天中邪了,连吃喝也没心思,现在正在厨房后头一个人疯呢。"尚小云悄悄跑去一看,发现儿子正学着《四郎探母》中杨宗保的腔调,奶声奶气地在念台词:"俺,杨宗保,奉了父帅将令,巡营哨。众将官,听我号令!"尚小云看了很高兴,禁不住吆喝了一声"好小子。"那一年年底,荣春社决定在阴历腊月二十五日到三庆戏院演出封箱戏《四郎探母》,要找个演小杨宗保的演员,大家正估计着谁能来演这个角儿时,尚小云对五弟尚富霞说:"让大福上吧。"尚富霞有点迟疑:"他……行吗?"尚小云说:"我见过他背地里自个儿练过,行。"吃饭时,尚小云问儿子:"你敢不敢上台唱戏?"尚长荣停住筷子:"爸,是真的还是假的?"尚小云说:"你要敢,就是真的。"尚长荣便说:"要是真的,我就敢!"尚小云乐了,说:"好儿子,你上台不能使性子。"尚长荣说:"不会。"推开碗,连饭也不吃,起身就往外跑,说:"爸,娘,我找师哥们对台词儿去。"
到了那一天,尚长荣很早就起了床,保姆问他早饭想吃点啥,他便说:"别打岔,我正背词儿。"穿鞋袜时也没心思,老琢磨着戏里的台词。到了下午,化妆师帮尚长荣穿上新做的箭衣、小马褂,给他戴一顶"小珠子头",腰下挂一口宝剑,右手拿一根小马鞭,全副戎装,俨然一位小英雄。这天是尚小云亲自压阵饰演铁镜公主,前面"坐宫"、"盗令"、"出关"一场接一场很顺利。轮到尚长荣的杨宗保出场,嘿,八个一式"红大铠"的大个龙套给他保着驾,他一句西皮摇板:"迈步且把宝帐进,见了父帅说分明。"一本正经的大奶嗓,有板有眼,顿时引得全场一片喝彩声。当台上的戏演到杨宗保进帐参见,杨四郎呼唤杨宗保"一旁坐下"时,尚长荣因为个子小,挨不着椅子,只好由检场师傅把他抱上椅子,这样两只脚便荡在半空中,更加天真可爱。戏散后,许多观众忘不了这个5岁的"娃娃生"。事后,父亲给了他一瓶冰橘子汁作为奖品。
1950年,已经长成大孩子的尚长荣,处处透出外秀内刚的气质。那时,尚小云京剧团有位武功教师叫耿明义,他见尚长荣整天在家里跟着吴荣唐先生背古文,与整个家庭和剧团的氛围不协调,便主动对尚小云提议说:"我看你家小三老大不小了,在咱这样的家庭,是练功的年龄了,你真想让他读书出仕啊?"尚小云说:"不知他能不能走这条路?"耿明义说:"那还不如叫他先跟着我练练功,打打基础,万一他将来能走读书出仕的路,也多一门学问。"尚小云迟疑地说:"要不要拜师?"耿明义道:"自家孩子,我能不出点力吗?算我收个小徒弟,不用拜。"耿明义曾是尚长荣大哥尚长春的恩师,如今又成为尚长荣的奶师,从此,尚长荣每天早晨就跟着耿明义练功,练完了再读书。
数月后,尚小云京剧团到青岛演出,尚长荣也跟着父母去了。一天,正居住在青岛的京剧名家吴素秋到他们住的瀛洲旅馆来看望老师,她一见虎虎有生气的尚长荣就喜欢上了,便问尚小云:"三弟学戏了吗?"尚小云说:"他正读书呢。"吴素秋道:"老师,依我看,三弟还是学戏好。"尚小云问她:"你看他学什么行当?"吴素秋道:"大弟是武生,二弟承继了老师的旦角,依我看,三弟虎气十足,说话声音响亮,是块唱花脸的料。自从金三爷过去后,这两年有能耐的,也就是(裘)盛戎、(袁)世海成了大器。"
"金三爷"就是京剧历史上著名的花脸艺术大师金少山,他是幼小的尚长荣心中的偶像。但母亲王蕊芳却说:"长荣平日挺嘎的,谁知道他愿不愿意往脸上抹烟锅子?"不想这句话却把尚长荣的"嘎劲"激起来了,他说:"娘,脸上抹了黑的白的,可以洗的呀!"尚小云听儿子这口气,是愿意学花脸的了,便问吴素秋:"让他拜谁呢?"吴素秋说:"现成的就有一个。"尚小云夫妇也赞成了,大家都知道,吴素秋所指的是当时正在青岛的花脸名家陈富瑞。陈富瑞毕业于富连成科班,戏路宽广,曾给尚小云等名家配戏,两家还沾点亲,尚长荣平时管他叫二舅。
不久,尚小云和陈富瑞见了面,对他说:"我家小三拜你为师;你呢,正式收,一切按礼数来。"尚小云张罗着举办了一个隆重的仪式,梨园界的许多同仁都出席致贺,幼小的尚长荣正式拜了陈富瑞为师,按老规矩磕了头。拜师完后的第二天,陈富瑞就来到瀛洲旅馆为尚长荣授课,第一课教的是花脸戏《草桥关》,以后又教了一出《御果园》,也是花脸行当的骨子老戏。尚长荣刻苦学习,进步极快,第二年春节时,当尚小云京剧团再次到青岛演出,尚长荣的《御果园》便正式挂牌亮相,获得很大成功。演完戏后尚长荣一回到后台,就被来"保驾"的陈富瑞欣喜地抱起来。
在过去,京剧名家为了使自己的功底练得更扎实些,并让自己的戏路更加宽广,他们常常要先后拜几位老师,以便吸取众家之长。尚小云年轻时就曾拜过几位老师,而且还改了行当,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他自然胸有成竹。1951年5月,他带剧团到上海演出时,著名旦角艺术家芙蓉草(赵桐珊)来看他们,芙蓉草对尚长荣的《御果园》、《遇皇后》十分赞赏,提议尚长荣再拜一位名师,以拓宽戏路。尚小云很高兴,便请他推荐人选,芙蓉草说:"黄金大戏院的李克昌不是很好吗?"尚小云一拍大腿"绝,这个人强,不知他肯不肯收?"芙蓉草说:"他看了长荣的戏,也喜欢这孩子。"李克昌是上海有名的花脸艺术名家,虽系票友下海,但成就很高。于是,尚家便在上海国际饭店丰泽园举行了拜师礼,尚长荣又正式拜李克昌为师。第二天,李克昌就到尚长荣住的一品香饭店来说戏,教授的剧目是铜锤骨子戏《刺王僚》。尚长荣虽出身名门,但学戏时绝没一点"公子哥儿"、"少爷"的脾气,他认认真真地学。而李克昌也不把他当名家子弟,而是严格地教,唱词,念白,一句一句地抠,往往一段唱,甚至一个词反复练,十遍八遍不稀奇,第二天再检查,有一点点走样便从头再来,那就是二十遍三十遍地练了。
1956年夏天,已经在舞台上滚了好几年的尚长荣,已开始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他为父亲尚小云配过不少戏,如在《乾坤福寿镜》中饰金眼豹,《穆柯寨》中演焦赞,《金水桥》中扮秦英。但是,尚长荣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初步成功,在刚刚结束"倒仓"以后,又张罗着让父亲请一位花脸老师教戏。几经考虑,选定了苏连汉。苏连汉也是富连成科班出来的,与马连良同辈,他早就听说尚家三公子学戏很刻苦,条件又好,于是便答应收。在庄重而简朴的拜师礼后,尚长荣又认真地开始向苏连汉学《连环套》、《下河东》、《芦花荡》、《大探二》、《探阴山》、《丁甲山》等许多花脸戏。与此同时,尚长荣还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丰富自己的知识,从多方面提高艺术素养。
1959年,尚小云剧团为支援大西北建设,全团成建制内迁到了西安,成为陕西省京剧团。征尘未洗,剧团就举行公演,尚长荣与父亲同台演出了《汉明妃》、《梁红玉》等戏,其艺术才能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陕西省文化局改变了原先安排尚长荣到省戏校当教师的初衷,把他调入陕西省京剧团,参加新编传奇剧《山河泪》的演出,让他饰演剧中主角熊廷弼。这个戏宣扬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尚长荣在刻画人物上下了功夫,又读了许多历史著作,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演来充满激情,艺术上获得很大成功,该戏成为陕西省向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剧目。
尚长荣在舞台上站住脚跟后,依旧感到不满足,他觉得,与前辈艺术家相比,自己还缺少一些气势,他崇拜"活霸王"金少山、"活曹操"郝寿臣、"活窦尔敦"侯喜瑞,向往铜锤花脸的粗犷和架子花脸的细腻,认为自己只有达到了金、郝、侯三位大师的水准,才是花脸演员的最高境界,才算是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和父亲商量,决定拜当时惟一在世的"花脸前三杰"之一的侯喜瑞为师。侯喜瑞10岁时入富连成科班,深得花脸前辈黄润甫真传,早年一直与梅兰芳合作演出。1960年6月,尚长荣在尚小云的带领下,在北京鸿宾楼饭庄正式拜侯喜瑞为师,马连良、萧长华、裘盛戎等均到场祝贺,这一次,侯喜瑞只要求他行鞠躬礼而不让磕头拜师。此后,尚长荣便开始留在北京到侯喜瑞家学戏。侯喜瑞老师的《连环套》、《法门寺》、《取洛阳》等戏,表演上气势磅礴,塑造人物细腻入微,处处透出"精、气、神"的变化,出神入化,尚长荣越学,就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像海绵吸水似的,一股脑儿把侯喜瑞老师所教的"看家本领"全装到了心里。
尚长荣这四次拜师经历,为他后来在京剧舞台上的革新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谈到戏曲的创新与发展时,尚长荣认为“原汁原味是魂,戏曲的本体生命和本体风格是根和源,不能乱动。拯救、创新、继承和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这需要长时间的探索追求,千万不能走火入魔。”他表示,《廉吏于成龙》没有豪华的大制作和大平台,朴实、返璞归真,土得掉渣,唱腔有创新,但不失京剧的根本韵律,“戏戏曲曲,曲是半边天呀。”
他认为,现代的一些歌舞剧、声光电的恰当运用可以烘托戏,但是过分运用走火入魔,就离题很远了。如果年轻人喜欢DISCO,我们就用,那么就失去了戏曲的自我。戏曲人要加强自身的国学修养,厚今薄古、厚古薄今都不好,“从事戏曲是一门学问,自身要博学,这样才能激活传统,融入时代。现在要张开双臂、拥抱传统,重要的是克服浮躁、潜心求索。”
在以《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为代表的新创剧目中,尚长荣探索人性、激活传统,积极为传统艺术寻找新文化支撑的探索精神。尤其是在《曹操与杨修》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的曹操形象,被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贞观盛世》中他继续在运用和挖掘京剧的表演手段,塑造了魏征这一芳名传世的贤臣形象,在《廉吏于成龙》中他抓住“廉”字这一灵魂主线,将一个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的清官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每一位观众面前。他所塑的人物角色都具鲜明的性格,给人以无穷回味。尚长荣以自己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丰厚的艺术实践和丰硕的成果,推动了京剧花脸艺术的新发展,为弘扬和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演的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获得第一、三届、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榜首),《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被誉为戏曲舞台上的“尚长荣三部曲”。
其他代表剧目:《姚刚》、《连环套》、《霸王别姬》、《李逵探母》、《黑旋风李逵》、《将相和》、《飞虎山》、《野猪林》、《延安军民》、《张飞敬贤》、《曹操与杨修》、《歧王梦》、《贞观盛事》等。
1959年参加陕西省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扮演《山河泪》中的熊廷弼,获表演奖。
曾荣获1988年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优秀表演奖”。
1998年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之星”殊誉。在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中塑造的曹操形象,充分显示了他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以《贞观盛事》中的魏征一角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十届“文华表演奖”和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2011年9月19日国际戏剧协会第33届世界代表大会,京剧大师尚长荣当选为“世界戏剧大使”,“世界戏剧大使”是国际剧协授予世界表演艺术领域里最杰出人物的一个终身荣誉称号。7位大使中包括冰岛前总统、波兰前总统、尼日利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等,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成为第8位世界戏剧大使。他主演的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获得第一、三届、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榜首),《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被誉为戏曲舞台上的“尚长荣三部曲”。
尚长荣在饮食上讲究合理和清淡。他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这些疾病都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有关。而今有一句话:“80%的毛病都是吃出来的”,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进食关。我们不能做一个美食家,而应该做个饮食的科学家。“人体对营养的需要,只要全面充足就行了,过剩就会积存在体内,排泄不掉,只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引发疾病。”尚长荣在平时的饮食中总是吃七八分饱,动物内脏和较油腻的食物是不吃的。
尚长荣还有个喜好吃杂粮的习惯,每月都要吃上几次,像玉米面、小米粥、高粱米、荞麦做的饭等。这些杂粮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起到抗衰老和抗癌的作用。“现在我最怕的是宴会和应酬,能不去的就不去,有时去了,也是象征性地吃上几口。毕竟油腻食品、动物内脏、高脂肪高能量的东西摄入过多,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还是家庭烧的几只家常菜好,合我胃口,符合健康理念。”
尚长荣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老人在养生中更要有这种自知之明的精神。老人要服老,莫与他人较劲,莫逞能称英雄,更不能与自己青年时期情况相比。特别是不能做各种危险动作,不能过分透支,否则会危及自己健康及生命。“像世界断肢再植之父、年逾7旬高龄的陈中伟先生为了取钥匙,竟然冒险在高楼上沿墙翻窗,结果从空中坠落而身亡,十分可惜。艺术大师陈逸飞先生已近6旬,不顾自己沉疴,仍在现场指导拍片,结果力不能支而倒了下来。前车之覆,后车之戒,这些生命的教训值得吸取。”平时尚老从不大跨度的跳越,不乱穿马路,不长时间拎十分沉重的东西。一旦有身体不适,就及时去医院求诊,从不拖延。他说:老人对自己的健康要慎之又慎,有时偶然的疏忽,就会造成终生的遗憾。这样的教训是很多的。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通过戏曲领悟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正气”
问:今年10月15日,您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了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请问您是怎么理解的?让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尚长荣:首先我想说能参加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深感荣幸,也备受鼓舞和激励。我是第二个发言的,汇报完毕,总书记带头鼓掌。他说:“长荣同志,古为今用,以古鉴今。你刚才提到的《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我都看过,感到很有现实针对性,能够起到启迪、警示的作用,我支持你们继续搞好这方面的工作。”我当时感觉热血沸腾,这是对我们戏曲工作的充分肯定,是信任、是重托,更是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文艺作品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联系到我们京剧,我们作为戏曲人,就是要在舞台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扬惩恶扬善的理念。优秀的戏曲作品,弘扬的都是真善美,鞭挞的都是假恶丑。我们不仅要带给观众艺术享受,还要关照现实和启迪思想,就是让观众通过戏曲领悟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正气。
我们要身体力行,精益求精,创作出更多唤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不断把有力量、讲道义的好戏奉献给观众,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魅力,尽一个有良心的戏曲人应尽的天职!
“说书唱戏,劝人学好”,戏曲慷慨激昂的旋律、动人的情感、高台教化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心灵
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通过一部部戏曲得以弘扬和传承。请您结合戏曲的故事和人物来谈谈戏曲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发挥的作用。
尚长荣:戏曲在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京剧是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戏曲文化传统的精髓。从古至今,中国的戏曲弘扬的都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华美德。这方面的剧目很多,像《岳母刺字》、《孟母择邻》,还有我们花脸经常演的《李逵探母》。那么一个猛将,内心深处却有他的善良、细腻和热爱母亲的美好一面。比方说《红鬃烈马》中的王宝钏,她执著地忠于爱情,现在我们也应该引以为启迪。再比方说《四郎探母》,这出戏取材于《杨家将》,不单是杨延辉思母而去探母,表现母子情深这样的美德。这个戏要往深里思考,就是各民族还是融合好。
“说书唱戏,劝人学好”,戏曲慷慨激昂的旋律、动人的情感、高台教化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心灵。观众爱看忠孝节义的好戏,不仅在剧场里欣赏到好听好看的艺术,而且感受到我们中国古代先贤的正义和美德。很多老人,甚至于诸多革命前辈说他们小的时候就是在农村里看戏受到的启发,知道的历史,参加的革命。
这些清官廉吏身上,体现的是民族气节,寄托的是老百姓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恶丑的鞭挞
问:通过戏曲,让一批刚正不阿、侠肝义胆的清官廉吏深入人心、深受百姓爱戴。如包公、海瑞,还有您主演的廉吏于成龙等。这些清官廉吏形象传递了怎样的价值观念,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期许?
尚长荣:戏曲里的清官戏很多,像《海瑞上疏》、《海瑞罢官》,海刚峰一生居官清廉,刚正不阿,打击奸臣污吏,反对贪污和奢侈,因而深得民众爱戴。包龙图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像《铡美案》、《赤桑镇》。《赤桑镇》每句台词都值得研究。这出戏是讲包公的侄子在萧山县被当地的土豪劣绅给拉下水,抢男霸女。包公自己的侄子触犯国法了,他也要惩罚。包公是被嫂子养大的,他管她叫嫂娘,他把嫂娘的儿子给铡了,然后他自己对嫂娘赔情说,将来你百年之后,我给你当儿子。最后他这种刚正的精神也感动了嫂子。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剧目不单京剧有,豫剧、河北梆子都有。而且包公不仅能对皇亲国戚执法,还能“铡判官”。像老生戏还有《四进士》,毛朋、顾读、田伦、刘题四人是明朝同年进士,他们立誓为官不得违法渎职,如果谁要是贪污受贿或者是搞私人情感了,准备棺木一口,仰面还乡。事隔多年,田伦补江西巡按,包庇亲人行贿;顾读为信阳知州,贪赃受贿;刘题为上蔡县丞,不理民冤;唯河南八府巡案毛朋,志节未易。最后毛朋革了县丞刘题的职,把贪赃枉法的田伦、顾读捉拿归案。戏曲就是要在舞台上潜移默化地去渗透一种正义。所以凡是演这样的戏,老百姓都爱看。这些清官廉吏身上,体现的是民族气节,寄托的是老百姓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恶丑的鞭挞。
无病休嫌瘦,奉公莫怨贫,知足无烦恼,布衣乐终身。非我之有莫伸手,非分之财不进门
问:您在《廉吏于成龙》中塑造的“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这个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您如何看待于成龙这个人物形象,他在人格、品行、操守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尚长荣:我在60岁之前曾经有个愿望,就是在退休之前能够排一出清代的戏,不要什么皇宫的斗争,而是用人格魅力去感动人。因此我们在创作《廉吏于成龙》这部戏的时候,摆脱了僵化的创作模式,没有把于成龙塑造成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位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廉吏,一位生活在真实生活里的好人。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权势,为民请命,既有胸怀天下的豪情,又有心系苍生的柔情。
作为戏尾点睛之笔的“泥土情”,直指于成龙忧济苍生的崇高精神境界。一只沉甸甸的竹箱子,跟随于成龙走南闯北,十八年未曾离身。在贪污成风的封建官场中,在康亲王的亲信勒春看来,箱中必是于成龙十八年所敛之财。殊不知,打开箱,取出物,呈现在人眼前的竟是一包包泥土!这些土,是于成龙在任职之地所取,为的是让老百姓的情感和嘱托永远伴随身边。脚踏着厚实的泥土,心平如镜;牵念着善良的赤子,怀揣真情。到最后“人生路”这个唱段,是很感人的。“欲如火,不遏则燎原;贪如水,不遏则灭顶。”这两句话讲得真好,我们把它移植到了这部戏里。“无病休嫌瘦,奉公莫怨贫,知足无烦恼,布衣乐终身。非我之有莫伸手,非分之财不进门。”这是于成龙一生的箴训,我也想以此和大家共勉。
有人说这个戏,当干部的爱看,老百姓更爱看,是一个很感人的戏,不是悲剧,却让人掉泪。我们每演这个戏,好像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为主人公一颗正直的心深深感动,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是非曲直,看到了人心冷暖。
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当官要当什么样的官?我们创作《廉吏于成龙》的初衷并不是要去说教,而是要用戏曲艺术、表演手法把于成龙这个人物演绎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人物本身的崇高品格和傲然风骨感动观众。
为官之法,一清廉,二谨慎,三勤苦
问:您在《贞观盛事》中饰演的谏臣魏征以“隋亡于奢”为鉴,进谏力戒奢靡之风,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尚长荣:魏征在《隋唐演义》中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个说得太好了,我说这应该是干部必读,也是我们演员必读的。
魏征和李世民不仅是贤臣明君,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友谊,其中有些历史上留下来的两个人的对话非常感人。《贞观盛事》里有“夜访魏征”这场戏。李世民夜访魏征,到了魏征的住宅一看,堂堂的大唐宰相怎么住得如此简陋,“院无高墙,顶无遮漏,屋无正厅”,马上命人停建一个宫殿去给他修。魏征曾三次上表婉谢。魏征说:“陛下,此举差矣。焉能动用大唐国库钱财,修缮魏征个人私宅。为官之法,一清廉,二谨慎,三勤苦。微臣身为谏议大夫,又是陛下的钟爱之臣,怎敢不清慎自律,以身作则?”每次念到这的时候,观众是满场鼓掌。
《贞观盛事》这部戏再现了盛唐时代的一对明君贤臣,没有唐太宗的胸怀,就没有魏征的直谏;没有魏征的犯颜直谏,可能也没有贞观之治的盛唐局面,用现在的话说,他们很合拍。魏征常对唐太宗说“隋亡于奢”、“戒奢以俭立国之本”。当前我们全党上下正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力戒奢靡,因此我们用戏曲的形式演绎这段故事,对于当今社会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反腐、反奢靡不仅要有制度的约束,更重要是对人的人生观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问:请您谈谈当下的反腐败形势。对治理腐败您有什么建议?
尚长荣:近一个时期,特别是十八大之后,在反腐倡廉上,在铲除贪腐上,中央的政策极其正确,措施非常得力,习近平总书记的历次讲话我们都是坚决拥护。
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这太符合民心了。以前有些现象真看不惯,有的干部不管是大干部、中干部、小干部,一天几个醉。以前看不惯的,甚至于当时看着是丑陋现象的,也没法说呀。有句话叫“懒馋占贪变”嘛,真是看不惯以前的奢靡之风。魏征常对唐太宗说“戒奢以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正是贞观之治最核心的精神。
有的人看着于成龙他也说好,但是他还是“奉公怨贫”,还是要伸手。所以反腐、反奢靡不仅要有制度的约束,更重要是对人的人生观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就是这样坚持下去,就是这样反腐反贪,戒奢靡,这是中国的兴旺之路。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圆,我们齐心努力,齐心拼搏,前景无量。
如果每位公民,尤其是各位官员都遵守法律和各项社会规范,都能够管好自己,那必将是一幅太平盛世的美图
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请问您是怎么理解这两者的关系的?
尚长荣:“人人治人,国虽治而必乱;人人治己,国虽乱而必治。”这是《廉吏于成龙》中于成龙一句令人难忘的台词。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归根结底还要靠人来执行。如果每位公民,尤其是各位官员都遵守法律和各项社会规范,都能够管好自己,那必将是一幅太平盛世的美图。作为一个公民应该知法懂法,知礼懂礼,守礼用礼。健全法制,使人民有正确合理的法律可遵守。德治,在途径上可以理解为以德治国,在结果上可以理解为人人遵守道德准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施行德治的源泉,我们要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益的文化给养。德治是法治的有益补充,选用德才兼备之人去践行依法治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问:“认真演戏,正直做人”是您一直谨记的家训,请您谈谈家风特别是您父亲尚小云对您的影响。
尚长荣:父亲一直教育我们:“认真演戏,正直做人。”我父亲是个耿直坚毅的人,无论治艺、治学、治家,各方面都要求得非常严格。父亲的革新意识极强,始终坚持站在艺术创新的前沿,不断探索艺术的未知领域、开拓京剧发展的空间。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父亲的艺术风格自然而然地浸润到了我的艺术创造中。父亲热心公益,仗义疏财。1959年,父亲为支援大西北建设,移居西安,曾经无偿地献出了66件古玩字画。有的人说这些古玩字画现在是价值连城,当时我父亲是无偿地都送给了陕西博物馆。父亲曾说:“积金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德遗子孙,方可用长久。”作为家人,我得到了他一笔最大的财富,这个财富不是房产,不是黄金,也不是珠宝,是他的为人之路,从艺精神,是我们尚门后代永远享受不完的精神财富。
我一直以“做平常的人,演不平常的戏”来自律。作为戏曲演员一定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高度热情,把创演优秀的剧目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观众的掌声、认可和支持是对戏曲家最大的肯定。汉代张衡的名言“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我们要以古代先贤格言为行为守则,多一点担当,多一点奉献。
国强民富,文化艺术兴旺,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问:请谈谈您心中的“中国梦”。
尚长荣: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想,对于我来说,从事戏曲也有六十多年了。作为一个戏曲演员,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一个戏曲人就是要在舞台上用好听好看的艺术作品奉献给社会,在好听好看当中传递彰扬一种精神,就是中华美德。每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梦想,自己要做一个有出息的、有抱负的,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以前我最喜欢的一本外国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这两句话对我来说是念念不忘。想一想人的一生,做了哪些于社会有益的事情,做了哪些于人民大众有益的事情。作为戏曲演员把戏演好,不要去沾染那些俗习恶习。
如果说现在的梦想,那就是国强民富文艺兴旺。这个文艺兴旺、戏曲兴旺是包括我们自身京剧在内的。国强民富,文化艺术兴旺,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京剧大师尚长荣携《曹操与杨修》走进国戏学堂
2017年11月20日晚,京剧四大名旦尚小云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尚长荣先生,携其为艺术指导的京剧名作《曹操与杨修》剧组主创走进中国戏曲学院,在《与艺术面对面》系列活动中分享了这部“里程碑”作品的台前幕后。
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京剧《曹操与杨修》的艺术指导、第一代“曹操”扮演者、京剧大师尚长荣,本轮主演董洪松、陈圣杰,以及戏剧评论家梧桐,共同为同学们上了一堂有关文化传承的京剧课。
2014年5月,传承版《曹操与杨修》由杨东虎、陈圣杰等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接过经典版接力棒,完成剧中主要角色的扮演。
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介绍,3年里,在传承的过程中,尚长荣担任艺术指导,从“眼睛怎么瞪”、“什么时候瞪”开始教起,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准,同时严格要求青年演员不断挖掘角色、丰富人物内心。以亲身示范结合启发式引导、坐唱教学结合舞台实践对该戏进行打磨。
他指出,“我们所认识的传承,绝不是教会年轻演员一出戏一个人物那么简单,尚长荣先生是在长期的磨合中教他们如何去塑造一个人物。”
尚长荣先生表示,“《曹操与杨修》创排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的作品,需要有创新,但创新怎么创,绝不不是改换曹操的脸谱的颜色。我看了大量的曹操的文集,感受到他内心的复杂。最终意识到一切还是依靠京剧最基本的手、眼、身、法、步,但要把它们用活,使得它们处处可以表现人物。”
对于京剧的传承,尚长荣表示,“我们追求的是精准传承,这绝非克隆,而是以精确的手眼身法去表现人物,以有生命的人物来指挥我们的手眼身法。”
这位京剧大师指出,戏曲表演最忌讳的是卖弄技巧,“任何一点讨要廉价掌声的想法都会令人物失去真实的光彩,我们应该敢于在舞台上表现自己的追求,塑造真正有生命力的角色。”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梅兰芳纪念馆 下一篇 4·11北京大屯路隧道豪车车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