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卡尔·维特根斯坦

卡尔·维特根斯坦是奥匈帝国晚期奥地利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是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和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斯坦的父亲。
中文名
卡尔·维特根斯坦
英文名
Karl Wittgenstein
民族
犹太
国籍
奥地利
出生年月
1847年4月8日
去世年月
1913年1月20日
职业
企业家

目录

卡尔·维特根斯坦坦出生于莱比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家非常早就已经德国化了,他们本来住在今天德国锡根-维特根施泰因县地区。他的祖父是赛因-维特根斯坦家族伯爵的大管家。1803年他去考尔巴赫做羊毛批发生意。 

1808年在拿破仑统治期间当时威斯特法伦王国下令国内所有人平等,因此所有犹太人必须在三个月内选择一个姓。维特根斯坦的祖父选择了他的出生地维特根斯坦。他的羊毛公司成为考尔巴赫最大的公司,但是后来又衰败了。他的儿子海因里希·克里斯蒂安·维特根斯坦在1830年代末把公司迁到莱比锡附近。

1847年卡尔·维特根斯坦出生,他是11个孩子中的第六个。三年后他们家迁往奥地利福森多尔夫。卡尔·维特根斯坦的四个弟弟和妹妹是在那里出生的。1860年他们家迁居维也纳,他父亲在那里做房产买卖。1886年卡尔·维特根斯坦接收了布拉格钢铁工业协团后设立了奥地利第一个钢铁垄断。1887年他继续收购钢铁厂。1890年他把上施蒂利亚的镰刀工业集中到尤登堡联合镰刀厂。1897年他的影响达到顶峰,这一年他购买了奥地利阿尔卑斯冶金集团的股票多数,此后他严格施行合理化和集中化政策。 

1898年他辞去所有职务,卖掉了他的奥地利工厂,把他的巨额财产转移到国外,然后和他的夫人去环球旅游。

卡尔·维特根斯坦卡尔·维特根斯坦


叛逆童年

11岁时卡尔·维特根斯坦首次企图出逃。17岁时他在学校里写做文章对于是否有不朽的灵魂提出质疑,因此学校对他警告,他退学。一年后,1865年,他真的离家出走。他从一个大学生手里买了一本护照后单独前往美国。据他自己说当时他只带了一把小提琴。他在纽约当酒店服务员、音乐家、教数学、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和音乐、小提琴、长号,最后还在一条内河船上当舵手。几乎一整年他没有向家里告诉任何消息。两年后他才回到维也纳。

艺术贡献

卡尔·维特根斯坦非常慷慨地赞助当时的艺术界。他为维也纳分离派的形成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古斯塔夫·马勒、布鲁诺·瓦尔特、帕布罗·卡萨尔斯等音乐家是维特根斯坦家的常客。卡尔及妻子都是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他们会在私家音乐厅的阴暗处一起弹奏最爱的巴赫、贝多芬或勃拉姆斯,也会经常在这个音乐厅中举办家庭音乐会,坐上宾客包括一连串教科书上的名字:勃拉姆斯、理查·施特劳斯、勋伯格和古斯塔夫·马勒。这样的华丽阵容绝不是暴发户数着金币就能堆砌出来的,对音乐的崇敬几乎是维特根斯坦家族的隐性基因,卡尔的表兄是著名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门德尔松的学生,而他的儿子保罗则是一名享誉世界的左臂钢琴家。

子女教育

在家里卡尔·维特根斯坦是一个专制的父亲和丈夫,他的孩子们常受到他的责备和惩罚,这可能尤其是导致了他的儿子们的心理额问题。卡尔·维特根斯坦——这个颇具才华的号手、小提琴演奏者,约阿希姆的表亲,一个与勃拉姆和施特劳斯结谊,收集了世上最好的音乐手稿的人,一个听古典音乐会时会用食指拭去眼泪并将那泪光闪闪的手指给妻子看的人——竟是所有人中最激烈反对儿子进入音乐领域的。和很多商业巨子一样,他对自己家中心理的运作理解粗浅,对儿子们的认识仅限于拿他们的成就和自己比较。如果他们不如自己精力充沛、有才干、有胆识或不像他那般甘愿冒险,他就认定他们会失败。维特根斯坦家兄弟——汉斯、库尔特、鲁迪、保罗和路德维希——身上那种要在父亲打造的钢铁、军火和银行事业中出人头地的压力,促成了他们所有五个人身上那种神经性和自毁的张力。

子女名单

赫敏·维特根斯坦(1874年出生于特普利采,1950年逝世)终身未嫁 

多拉·维特根斯坦(1876年出生和逝世于维也纳)出生时死去 

汉斯·维特根斯坦(1877年出生于维也纳,1902年逝世于美国切萨皮克湾,可能自杀) 

库尔特·维特根斯坦(1878年出生于维也纳,1918年11月逝世,自杀) 

海伦·维特根斯坦(1879年出生于维也纳,1956年逝世)与一名政府官员结婚 

鲁道尔夫·维特根斯坦(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1904年逝世,自杀) 

玛格丽特·维特根斯坦(1882年9月19日出生于维也纳,1958年逝世于维也纳),1904年结婚,1923年离婚 

保罗·维特根斯坦(1887年5月11日出生于维也纳,1961年3月3日逝世于纽约),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负伤丧失右臂,依靠惊人的毅力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独臂钢琴家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出生于维也纳,1951年4月29日逝世于剑桥),著名哲学家

卡尔·维特根斯坦家族卡尔·维特根斯坦家族


家族衰落

在蒙克的著名传记《维特根斯坦:天才之为责任》中,这个家族的成员们跑起了龙套,但是,他们也都有着注定不平凡的人生。他们之所以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多半源自卡尔·维特根斯坦,那位哲学家的父亲。他为子孙创建了一个巨大的工业帝国,包括为数众多的钢铁公司、轧钢厂,以及遍布全国的煤矿、金属矿,除此之外,“他至少在三个大型银行和一个军火公司的董事会中占有席位”。畅销书《货币战争》曾把卡尔·维特根斯坦看做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奥地利的代理人,就好像在美国担当代理人的洛克菲勒一样。这无疑是小道流传的八卦,但是作为哈布斯王朝的钢铁巨头,他的朋友,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能在死后享受大量传记制造的闪耀光环,他为什么不能让“维特根斯坦”成为欧洲巨贾的象征符号呢?他的表兄卡尔·门戈曾说,一战前,卡尔的财富“被估算为两亿克朗—二战后,这些钱至少和同额的美元等值”。不过,正如《维特根斯坦之家》的作者所说,“这些数字也没什么意义,不如就说他富可敌国”。但这些历史都已经湮没无闻。

也许,维特根斯坦之所以没能被当作财富符号流传于世,除了被那位哲学家的耀眼光芒掩盖之外,主要原因在于卡尔缺乏商业头脑的败家子嗣们未能守住这庞大的家产。正如此书英文版书名“A Family at War”所暗示的那样,这个流淌着犹太血液的家族在震荡整个欧洲的两次战争的洗礼之后,泼天的财富已经烟消云散。政府为了还债,把印钞机开足了马力,奥地利克朗随之贬值16倍。到了1922年,纸币已经一文不值,“而消费品价格比战前水平高出了14000倍”。更不用说等到二战,虽然早几代人就开始信奉天主教,但受到罪恶的犹太血缘的牵连,维特根斯坦家族的成员们,为了在纳粹血流成河的虎口中活下来,将存于瑞士的最后一笔巨额财产提前解冻并将其中大部分都无偿捐给了希特勒—这位路德维希在林茨郊区读书时的同学,而他们家捐出的黄金“比德国人在一年后攫获的捷克国家黄金储备的十分之一还要多”。

人物传记

亚历山大·沃所著的《维特根斯坦之家》是奥地利著名家族维特根斯坦家族的传记,其中首先揭露的便是这样一个事实:对于二十世纪之初的欧洲人,战争是一个暧昧的语词,对它的向往随时都会在长久的不安躁动之后表露出来。人们渴求或自我暗示的甚至不是战争本身,而是自己祖国的毁灭。战争的消息传来时,发生在维特根斯坦家族内部的细微转变值得回味。首先,作者指出1914年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与年轻德国男人一样,“精神枯竭,亟需戏剧”;他在当年6月28日的笔记里写道:“我一再希望,情势会彻底发展到崩溃的地步,这样我就能变身为不同的人。”但是在战争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自己祖国的失败不再具有一丝半点的偶然性了;路德维希的哥哥保罗同样持此观点,尽管他认为这仅仅关涉荣誉。但就维特根斯坦家族而言,更难以结束的毋宁说是内战。作者在书中直言,家族内部一直充斥着某种难以弥合的紧张关系,惟有音乐响起,他们才会暂时中断因政治或哲学问题的争吵。譬如保罗与路德维希的龃龉,即可以视为此种关系的一个缩影。亚历山大·沃教授在本书最后一节如此概括这个家族性格以及它的终局:像鸡尾酒般混合着的自尊、荣誉感和顽固,阻碍了他和兄弟姐妹们的和解。但就此而言,维特根斯坦家的每个人都很相像,每个人都难辞其咎。

维特根斯坦之家维特根斯坦之家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避暑山庄博物馆    下一篇 长治市博物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