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胡庆馆是余堂中药博物我国唯一的中药专业博物馆,由陈列展厅、中药手工作坊、养生保健门诊、营业厅与药膳厅等五大部分组成,是国内难得的集江南建筑之长的清代前店后作坊式建筑。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建筑,还可以跟随免费导游的讲解,学习许多中药知识。胡庆余堂整体建筑宛如仙鹤,可分“一进”和“二进”两部分,做“前店后场”的布局。分陈列厅、作坊厅、养生保健门诊部、营业厅和药膳厅等部门。营业厅即系胡雪岩创建于清同治13年(1874)的胡庆余堂中药堂,为江南宅园布局,用材讲究,雕刻精致,装饰华丽,保存完好,是国内难得的集江南建筑之长的清代前店后作坊式建筑。
中文名称
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业务类别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大井巷
建馆时间
1989年10月修缮完成
开放时间
1991年
创立时间
清同治十三年(1874)
占地面积
2700平方米

目录

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中国专业性博物馆。在浙江省杭州市大井巷。1989年10月胡庆余堂制药厂建厂115周年时在厂内建立。

11

享有“南有庆余堂、北有

1987年,胡庆余堂在古建筑群内,创办了我国首家中药主题博物馆。

22

中药博物馆以胡庆余堂古建筑为依托,秉“原址保护、原状陈列”之原则,集中药起源、陈列展示、手工作坊、营业大厅和保健诊疗五大部分,展示了大量的中药传统制药器具及上万种中药植物、动物、

胡庆余堂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工商型古建筑群,系徽派建筑风格之典范。古建筑占地八亩,面积四千平方米,分隔为“三进”,呈“前店后场”布局,又特将“二进”,分别设计为“自成一堂”的格局,若“一进”失火,只需将通道石门一封,在“二进”中破墙开门,便可恢复营业;古建筑四周,筑以高达12米的 “神农式”封火墙,墙上书有“胡庆余堂国药号”七个大字,20平米见方一个字,将那幢晚清建筑凸显得大气、沉稳而又不失神秘和灵动。墙顶两端节节攀高的“马头”墙,阻隔视野,显外不显内,以避“泄财”之嫌;高墙内侧与斜面屋脊衔接,内接大小不一的天井,呈“斗漏状”,以使雨水内流,九九归一。整个建筑形制宛如一只仙鹤,栖居于吴山脚下,寓示“长寿”。

33

跨过青砖角叠的石库门楼,跳入眼帘便是“进内交易”四个镏金大字;过“鹤首”拐角拾级而上,转入“鹤颈”长廊,右壁悬挂着38块金字丸药牌;在长廊的尽头,就是气势恢宏的营业大厅,上书“药局”两字,这意味着胡庆余堂继承了南宋官方制药机构——太平惠民和

博物馆内有《中国中药发展史》、《胡庆余堂发展史》、《中药材及成药标本》。展示了大量的中药传统制药器具及上万种中药植物、动物、矿物标本,其中堪称珍品的如7000年前浙江河姆渡文化时期、西汉长沙马王堆、宋代泉州湾沉船等出土的药材,有百年前中药生产工具柞床、铜船、大石臼、乳钵、秤等,有盛器──汉代兽面纹铜铣炉、明代宣德炉、清代陶瓷、锡罐等,还有该厂讲求质量精心提炼的珍品工具金铲银锅及开业伊始厂主立下的“戒欺匾”。

传统技艺

中成药制作十分注重炮制,而炮制技能恰是中药之精华所在。坊间早有“炮制不严而药性不准”之说。炮制分为:修制(纯净、粉碎、切制)水制(润、漂、水飞)火制(炙、烫、煅、煨)水火共制(煮、蒸、炖)等,胡庆余堂历来讲究遵古炮制,凡学徒进门头三年,必先经过学“炮制”这一关。如

胡庆余堂药膳源于胡庆余堂药膳餐厅,它利用中药的功效,与中国饮食搭配制成含有各式各样功能的药膳。药膳餐厅是中药博物馆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中药博物地处位于

百余年来胡庆余堂秉宗奋发不断壮大,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高屋建瓴,锐意改革,崇尚科学,不断创新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以名牌产品胃复春片为龙头的一大批如庆余救心丸,

票价
77

5元/人,学生3元/人,团体8折

开放时间

全年开放

8:30--16:00

交通路线

乘13路、59路、189路、208路、308路、352路等公交车到鼓楼站下。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呼和浩特博物馆    下一篇 匈奴文化博物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