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

青浦博物馆座落于青浦区崧泽广场,主体建筑为五个相交的椭圆体,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整座大楼分为五个主要区域,中间部分为大堂,以8米高的大型石材浅浮雕《青龙赋》为主题背景,庄重而典雅。东、南两翼是陈列区域,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结合场景复原、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手段,陈列展出文物精品一千余件,使观众能够轻松愉快地认知青浦历史,解读古代上海。
中文名称
上海青浦博物馆
外文名称
Qingpu Museum
场馆类别
文化博物馆
场馆地点
上海市青浦区
票价信息
免费

目录

上海青浦博物馆上海青浦博物馆

2004年12月8日,在上海市历史文化名城命名十八周年之际,青浦区博物馆新馆于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并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青浦区文化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新馆的落成开放标志着青浦文博事业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青浦县博物馆注意运用文物、方史资源,先后举办了"可爱的家乡"、"青浦人民抗日斗争史"、"青浦青年运动史"、"革命烈士生平事迹"、"香港回归展"、"澳门回归展"、"青浦辉煌五十年"等各种专题性的小型展览,宣传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1990年,青浦县博物馆就被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共接待中外观众达百万多人。

历程

解放初期,

青浦博物馆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多年来,在本区的文化事业单位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1995年被青浦县政府命名为"青浦县先进集体"。1995-1997年,连续三年被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窗口单位"。1997-1998年、1999-2000年、2001-2002年连续三个年度被上海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及上海市农业委员会评为"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上海市农口系统先进单位"。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被中共青浦县委评为"青浦县五好党支部"。2003年,获得上海市文管会颁发的"上海市文博系统文物藏品管理奖", 同年,在上海市文管会举办的"保护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宣传《文物保护法》的知识竞赛中,青浦博物馆获得优胜奖。青浦博物馆历年来均被青浦爱国卫生委员会评为"卫生免检单位"。

青浦博物馆作为展示地方历史和文化的窗口单位,在青浦的文化事业的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老馆虽然有着丰富的馆藏、多年来一直向世人开放,但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随着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老馆陈列面积小、库房条件差,安全设施落后,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远远不能满足文物安全存放、充分展示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于博物馆参观环境现代、优雅、庄重、人性化的需求。近些年来,博物馆一直在等待机遇,准备改造、翻新,改善条件,提高档次,重塑形象。

新馆落成

新馆简介

随着上海市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青浦区作为上海市的郊区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青浦区委、区政府与时俱进,抓住上海城市建设重点由中心城区转向市郊的机遇,充分挖掘和利用全区文化资源优势,拓展具有水乡特色的文化产业,建造一座全新的博物馆,被纳入到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我区全力打造以崧泽广场博物馆为文化标志性建筑的现代化、高品位的新区文化中心。青浦区博物馆新馆在这种前提下应运而生,顺利落成开馆。

新馆建筑

新馆座落在青浦区崧泽广场,建筑面积约8800平方米,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邢同和设计。建筑主体材料为五个相交的椭圆体,其外形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采用了先进的建筑装饰材料,玲珑剔透,熠熠生辉。 

上海青浦博物馆上海青浦博物馆展厅
新馆展厅

整座大楼因五个椭圆而分为五个主要区域。中间部分为大堂,以8米高的大型石材浅浮雕《青龙赋》为主题背景,庄重而典雅,是为观众提供服务和休息的公共场地。 

东、南两翼是陈列区域,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陈列展出千余件文物精品。新馆打破了传统的文物陈列模式,以现代博物馆传播学的新理念为宗旨,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将文物陈列与场景复原、精美资料图片、多媒体辅助等手段相结合,使观众能够轻松明了、愉快的认知青浦历史,解读古代上海。 

上海古文明之源是南翼展示主题。这里从上海成陆开始,通过介绍青浦崧泽和福泉山等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讲述了古代上海从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文化到春秋两汉那悠远而多彩的历史,告诉观众青浦是上海古文明的发源地。 

申城水文化之魅为东翼的展示主题。观众通过“沧海桑田”来了解历史上青浦的水系变迁、建置沿革。青龙镇港湾实景复原区气势恢弘,再现了宋代海外贸易港口青龙镇的市井风情和繁华景象。“桥文化”、“水乡风情”等板块则通过介绍明清时期青浦的民风、民俗,展示了水乡动人的风情、旖旎的风光。“人杰地灵”让观众领略到青浦自古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西北两翼共3600平方米,分别为办公、接待及临时展览区域。 新馆将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开放,为青浦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馆藏精品

黑陶鸟纹尊

口径9.8厘米,高16.9厘米,朱家角镇西漾淀鱼塘良渚文化木井中出土。

盛水或酒的器皿。高领,圆肩,圈足,造型简洁。腹部细刻四只形态各异的鸟纹,一只外形像鸵鸟,长颈前倾,拱肩,长腿,正在向前疾走;一只是栖息的小鸟;与两只鸟间隔的是展开双翼飞翔的大鸟的正面形象,线条勾勒,栩栩如生。鸟纹在良渚文化玉器和陶器上经常出现。

鸡心形玉琀

长4.2厘米,宽2.6厘米,崧泽遗址出土。

远古先民以为玉能使尸体不烂,故置玉晗于口中,此习俗在5000多年前的上海先民中就已形成。

这件玉琀用阳起石碧玉制成,黑绿色,扁平,一端圆,另一端尖状,呈鸡心形。中为一大圆孔,单面钻成,表面无纹,琢磨光滑。距今约5800年,是崧泽文化早期器物。

扁薄形玉斧

高17.1厘米,刃宽10.9厘米,厚0.6厘米,福泉山遗址出土。

礼器,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玉色青绿,滋润透光,扁薄形;刃部弧凸,钝口并略为外翘,无使用痕迹。上部中间有一圆孔,用管钻对钻而成。

在斧的一面圆孔上部和器身右侧,有弧形制作痕迹。

全器形制规整,在琢玉过程中进行过抛光加工,表面光洁鉴人,工艺精致,选料上乘,是良渚玉器中罕见的珍品。

黑陶细刻纹高圈足豆

口径17.7厘米,高18.8厘米,福泉山遗址出土。

礼器。敞口,折腹式豆盘,喇叭形高圈足,圈足饰竹节纹。器身上下及盘内细刻花纹,刻工精细,主题为鸟纹与蛇纹。鸟纹以3或4只鸟作为一个单元,两边是2只侧面相向的飞鸟,圆首,尖长喙,曲体,长尾上翘,两鸟之间又有1或2只正面展开双翼的飞鸟。

这两种不同的鸟身均填刻云纹与短直线,栩栩如生,在良渚文化陶器的吸刻鸟纹中最为生动。蛇纹刻于豆盘外壁,与鸟纹相间,其状如螺旋盘卷,蛇身内填刻云纹和短直线,蛇身上还凸出多个圆点。全器刻工精致,图案繁简得体,是良渚文化陶豆中是一件艺术佳作。

黑陶鸟形盉

高19厘米,腹径10~12.5厘米,福泉山遗址出土。

盛酒器。造型别致,器口似鸟首,宽留上昂,上有器盖,扁核形的器腹,两侧凸出圆脊,腹下有3小扁足,器背有一绞索状把手,整器似伫立的企鹅。制器所用陶土在各部位有所不同,把手、三足和器底掺加细沙,其余部分则为细泥质。

这件鸟形盉与2件高柄盖罐同时出土,应是先民在举行重大祭祀仪式时使用的器物。

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

每天9:00~16:30;全年开放

公共交通

海旅游四号线、沪青专线、沪青盈专线、沪青高速专线、沪朱专线、上朱线、朱徐线、徐蒸专线、青黄专线以及青浦1、2、3、4、6、8、9、11。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李良森    下一篇 老甲艺术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