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Geological Digital Museum of Peking University)是一个集科普宣传、人才培养、标本存档、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的国家级高校地学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展厅面积约400平方米,设有矿物、岩石、矿床和矿产资源、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古生物和国际交流等7个专题展区,荟萃了上千余件1955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恢复建系以来所积累的地学教学标本精华和世界各地的典型地学标本。
- 中文名称
-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
- 所属地区
- 北京市
- 地 点
- 北京大学逸夫二楼
- 展厅面积
- 约400平方米
- 开放时间
- 8:30-16:30(周一至周五)
- 门 票
- 免费,团体参观需提前预约
目录
该馆由陈列馆和档案馆两部分组成。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是
北京大学地质陈列馆历史悠久。早在1909年北大地质系创设之初,即在各学科实习室标本陈列的基础上,逐步充实,成立了地质陈列馆。至1917年馆藏古生物、矿物、岩石、构造标本千余件。
1934年陈列馆由景山东街北大二院迁至沙滩地质馆,设动力地质、古生物地层、岩矿和古植物四个展室,面积近三百平方米。
1952年院系调整,全部展品并入新组建的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
1955年北大地质系恢复招生,陈列馆也随之在燕园重建,至1972年展品达三千余件。
1991年新地学楼建成,地质陈列馆步入新的发展时期,陈列有地质系师生数十年来所采集和有关方面馈赠的珍贵标本,也展出了全系教学、科研的部分成果。
展厅展示内容包括:史前生命,矿物,宝石和玉石,岩石,构造,矿床等。
生命的见证 洪荒世界的印迹
“化石”来源于拉丁文fossil,意思为“被挖掘出的”,原指任何埋藏的东西。不仅有石化动物、植物残体,还包括岩石、矿石和人工制品,如铸币。现在,该词专指史前生存但被自然埋藏和保存的有机体的残体。
人类对化石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化石的兴趣是由什么时候开始的?也许可以上溯到人类刚开始出现的洪荒时代。因为在
意外盾齿龙
意外盾齿龙属于鳍龙类,包括
开放时间:8:30-16:30(周一至周五)
参观路线:乘地铁4号线在北京大学东门站下车;乘公交车在中关园站或中关园北站下车,从北大东门(中关村北大街与成府路交叉路口处)进入校园
门票价格:免费,团体参观需提前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