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Leadership System),指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组织系统进行决策、指挥、监督等领导活动的具体制度或体系,它用严格的制度保证领导活动的完整性、一致性、稳定性和连贯性。它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关系、发生作用的桥梁与纽带,对于一个集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领导体制的核心内容是用制度化的形式规定组织系统内的领导权限、领导机构、领导关系及领导活动方式,任何组织系统内的领导活动都不是个人随意进行、杂乱无章的活动,而是一种遵循明确的管理层次、等级序列、指挥链条、沟通渠道等进行的规范化、制度化或非人格化的活动。

正能量正能量

    同时,任何组织系统内的领导活动也不是一种千变万化、朝令夕改的活动,它有一套固定的规则、规定或组织章程,各种领导关系、权限和职责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组织系统内领导活动的这些特点是由组织系统的领导体制所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领导体制,组织系统内的领导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领导体制的特征

领导体制作为社会制度的重要体现,它具有以下特征。
   (1)、时代性。领导体制是在一定的领导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因而具有时代性。时代性主要体现在领导体制的内容和形式上。
   (2)、规范性。领导体制无论是组织结构、人员配置,还是权限划分都是按照宪法、法律法规和章程制度来进行的,一经建立和形成就具有严密性和规范性。
   (3)、系统性。领导体制无论是从纵向上,还是从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上看,都应当是一个上下衔接、左右沟通、彼此联系、相互约束的层次组织体系。
   (4)、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任何领导体制都是统治阶级借以实现其意志的工具,必然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领导体制的二重性

领导体制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一方面,领导体制具有自然属性。首先,任何领导体制的产生和发展都反映着人类领导活动的客观需要。任何领导体制都必须与一定人类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其次,任何领导体制都有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权限划分等问题,以及这些设置方式与管理效率的关系问题。另一方面,领导体制又具有社会属性,领导体制作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体现形式,要由社会经济制定和政治制度所决定,受它制约并为它服务。

领导体制的内容

领导体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领导组织结构

领导组织结构也称领导结构,是指领导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方式。领导组织结构中存在两种最基本的关系,纵向的隶属领导关系和横向的平行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领导组织结构可以分为四种模式:

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工作双重领导体制

    1、直线型领导结构。这种领导体制模式中,各个机关之间的全部联系都置于一条垂直的领导线上,每个下属机构只有一个上级领导,上级领导部门对下级执行全部的领导和管理职能,有关的信息沿着领导垂直线上下传递,上下左右之间关系简单明确。

优缺点:

(1)信息传递单一,速度快。
    (2)基层自主性小,工作程序固定,容易导致僵化。

2、职能型领导结构。这种模式是按照不同职能组成专门的领导机构,凡是与完成此项职能有关的部门和人员,统归该机构管理,该机构的领导者对其职权范围内的所有问题拥有指挥权。

优缺点:①依水平分工领导,拓展了各层领导者的活动范围,适宜于相对较复杂的管理工作。②容易出现政出多门、缺乏协调的局面。
    3、混合型领导结构。也即直线——职能型结构,是以直线型为基础,又在每个领导层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分别执行各种职能。即各级领导部门既有垂直领导关系,又有水平领导关系。

优缺点:直线——职能结构形式加强了对水平层次领导部门的协调领导,有助于克服政出多门。同时,每个下级部门在只有一个明确上级领导的基础上,接受其他相关上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缺陷是垂直领导有可能排斥水平领导,部门关系复杂。
    4、矩阵型领导结构。这是按照数字上的矩型方阵原理建立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与直线——职能结构不同的是,矩阵结构中垂直领导与水平领导是并重的。

优缺点:矩阵结构即保持了组织成员构成的稳定性,又有助于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综合优势,组织效率相对较高,与前述三种结构形成相比,矩阵结构更加灵活,适应性也更强。

领导的层次与跨度

1、领导层次,是指组织系统内部按照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数量,即该组织系统设多少层级进行领导和管理。
    2、领导跨度,又称领导宽度,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有效地指挥下级的幅度。
一般来说,领导层次与领导跨度在客观情况一定的时候呈反比例关系。

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划分

该职责权限划分的中心内容是建立严格的从上而下的领导行政法规和岗位责任制。

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

现代领导机关的组成,一般应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1、决策中心。它是决定路线方向、制度决策、发布指令和计划的司令部,是领导机关的灵魂。注意的是决策中心只能有一个,否则就会政出多门。

 2、咨询系统。它是决策中心的思想库、参谋部和有力助手。一般由办公室、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中心、咨询机构等部门组成。
    3、执行系统。主要任务是全面、准确、有效地执行决策系统的决策政策、计划指令、对决策政策的落实有直接的责任。
    4、监督系统。主要任务是根据决策中心的决策、指令,对执行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把执行情况反馈给决策中心。
    5、信息反馈系统。主要任务是搜集、筛选和整理各种数据、资格和情报,传输各种信息,供决策中心和执行部门参考。

领导人员的配置与管理制度

任何领导体制都有领导人员的配置与管理的问题,即用什么方式和制度来选举、招考、任免以及监督、轮换领导人员。

领导体制的作用

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的载体,在领导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领导体制改革领导体制

  (一)、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联系、发生作用的桥梁和纽带。任何领导活动都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思想、行为双向互动﹑共同作用于客观实际的过程。即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借助于领导体制,才能够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领导体制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领导体制使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会产生群体功能远远大于个体功能之和的整体效应,从而取得改造客观世界的积极效果。
  (三)、领导体制是领导者同社会发生联系与作用的实体。领导者实施其领导活动必然同社会发生广泛的联系并发生作用,这是社会大生产的必然要求。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要对外进行信息交流、互惠协作﹑矛盾处理等,领导者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以单位代表身份出现,否则就无法进行对外联系。
  (四)领导体制是否科学健全,直接影响着领导效能的高低并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任何领导活动都是在一定的领导体制内进行的,领导体制中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划分和人员配置是否健全、合理、科学,直接制约和影响着领导功能的发挥。

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

领导体制的雏形是原始氏族部落议事会,这是一种自然式集体领导体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是相适应的。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领导就由原始社会的自然式领导变成阶级统治的形式,而成为高度集权,世代相袭的专制式领导体制。
    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领导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国家领导体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领导体制基本上都实行分权制衡制,即资产阶级民主制,其理论基础是“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该体制以资产阶级政党制度、议会制度和选举制度为基本支柱,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以求相互制衡。
    2、企业领导和管理体制。它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从家长制领导到管理阶层的兴起的阶段。即所有者、管理者集于一身的家长制领导发展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出现专业管理阶层“经理制”领导体制。
  (2)、从单个“硬专家”领导发展到“软专家”集团领导的阶段。即由精通某一专业技术的“硬专家”发展到具有专门管理知识和经验的职业“软专家”。
  (3)、从集权制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多级领导的阶段。即由家长制、经理制、专家制发展到以集中领导、分散管理为方式的事业部制现代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的类型

领导体制的类型按照不同标准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按历史进程和发展水平划分,可分为:自然式集体领导制、专制式领导体制、分权制衡式领导体制和民主集中制领导体制;按系统的性质和任务可分为政党领导体制、行政领导体制、企业领导体制、科研领导体制、教育领导体制等;按职责权限、决策及指挥方式为标准来划分,则有集权制和分权制、一体制和分离制、一长制和委员会制以及职能制和层次制。

领导体制持续改革领导体制持续改革

集权制与分权制

按不同层级的职权的集中与分散划分,即按上下级之间的权限划分,领导体制可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集权制是指一切重大问题决策权都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领导者,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它只能按照上级机关的决定和指示办事。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有独立自主地决定问题的权力,上级对下级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得进行干涉。

一体制与分离制

按照同一层级的各单位是否接受某一机关的领导和控制来划分,领导体制可分为一体制和分离制。
   一体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同一机关的各组成单位,权力结构上统一由一个领导机关或一个领导者来领导和控制。一体制又称完整制、集约制、一元统属制,即一元化领导。
   分离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类机关或同一机关的各组成单位,根据其不同职能,权力结构上分层两个以上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来领导、指挥和控制。分离制又称独立制,即多元化领导。

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人的多少来划分,领导体制可分为一长制和委员会制。
    一长制,就是在一个机关或单位中,将法定的决策权集中于一位主要负责人,由他一个人对上级和监督机关负责,用下级服从上级而不是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一长制也称首长负责掉、独任制。
    委员会制,就是决策要属于两个以上的负责人或领导集体,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

层次制和职能制

依据一个系统或单位的指挥、监督和控制方式划分,领导体制可分为层次制和职能制。
    层次制,是指一个系统或单位,在纵向上划分若干层次,每一个层次对上一层级负责,从指挥中心到基层形成一个像连续台阶那样的指挥系统,即形成直接指挥、监督和控制的渠道。层次制又称层级制、分级制或系统制。
    职能制,是指一系统工单位,在横向上按业务性质的不同平行设置若干的职能部门,辅助领导机关实施领导。职能制又称分职制、功能制或机能制。

我国领导体制的基本特征

(1)人民的主人地位。人民群众作为单位、社会和国家的主人,是我国领导体制的基础。我国各级领导者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领导工作的实质在于为人民服务,领导者本质上是人民的公仆。

(2)共产党领导的核心作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之一,也是我国领导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起领导核心,是由党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特征所决定的。

期待中国创新期待中国创新

(3)中央集权式的统一领导与管理。这个特点是由我国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从秦代就已开始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新中国采取中央集权制的领导体制既符合历史传统,又适应现实的需要。②我国是由新民主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封建政治统治和自然经济的影响,致使社会民主意识不强,需要适度的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管理。③我国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短时间较快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就必须实行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

我国集权式领导体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纵向领导关系上看,我国长期实行中央集权式的领导体制,形成自上而下的领导系统。

(2)、从横向上看,我国实行统一的一元化的领导体制领导。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在权力机关上,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成了从地方基层到中央的领导体系。另外,我国的立法、行政、司法、检察相统一,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

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若干原则

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党的领导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我国的领导体制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进行领导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而不是否定或削弱党的领导。二是领导体制改革必须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而非各行其是。三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同改善党的领导相结合,才能实现加强党的领导的目的。
    我们如何改善党的领导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一是要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二是要明确党的领导的科学含义,即党的领导应当是政治领导、思想和组织领导。

展望未来展望未来

    三是要完善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政协机关的领导机制。

民主管理原则

遵循民主管理的原则,就是在领导体制改革中,要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人民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翁。首先,必须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的建设。其次,要加强企事业单位的职代会工作,完善职代会会议制度。最后,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民委员会建设。

法制原则

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法制原则,即领导体制改革既要向法律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又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法制原则,具体说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领导体制改革要与加强立法工作相结合,加快立法建设,提高立法质量。二是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领导体制改革中的机构改革、权限划分、人员配置都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进行,不得各行其是。
    坚持法制原则,促使领导体制的法制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机构依法设置,权力依法分配,人员依法配备,才能保持领导体制更大的权威性,发挥更大的效力;其次,有利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对于各级各类公务员有更大的约束力。最后,统一法规的确立和坚持依法进行领导,规范和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有利于监督机关和广大群众对各级领导机关和公务员的监督。

合理划分权限原则

合理划分职责权限是领导体制科学化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首先,在纵向上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职责权限,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两个积极性。其次,在横向上要合理划分各种机关、各种职能部门的权限。要在坚持党的统一领导的原则下,根据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不同工作性质适度分权,使各类机关和组织都有职有权,互相配合。

活力与效率原则

活力与效率既是领导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坚持活力与效率原则,主要是指领导体制改革要从活力与效率出发,有利于领导体制活力的增强和效率的提高。具体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内部而言,是要理顺各种机构之间的关系,使其职责规范,权限清晰;另一方面就其对外关系而言,主要是转变职能,划清政企界线,强化综合管理和实现调控的社会功能。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下一篇 福建老年报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