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
- 中文名
- 重庆理工大学
- 英文名
-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简称
- 重庆理工
- 创办时间
- 1940年
- 类别
- 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
- 工科
- 属性
- 省属重点大学、省企共建大学
- 所属地区
- 中国重庆
- 现任校长
- 石晓辉
- 知名校友
- 余祖胜、黎孝纯、黎阳、刘琦开
- 主管部门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硕士点
- 39个
- 校训
- 明德笃行 自强日新
- 校歌
- 重庆理工大学校歌(郭沫若作词)
- 学校地址
- 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
- 学校代码
- 11660
- 招生批次
- 一本、二本
- 就业情况
-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 学校定位
- 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 主要院系
- 会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等
目录
重庆理工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1950年后,学校先后更名为21兵工厂工业职业学校、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工业部工业学校、重庆机械工业学校、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南第一工业学校、重庆工业学校、重庆机械制造工业学校、重庆第一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7年,昆明仪器制造工业学校金属切削专业并入。1960年,升办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重庆工业学院。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1999年,由
重庆理工大学是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1940年9月18日成立的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因附设在21兵工厂(即今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故简称21厂技校,对外化名为“
车辆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光电信息学院、会计学院、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知识产权学院、语言学院、体育教学部、应用技术学院、商贸信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MBA教育中心
学校设有42个本科专业,涉及5大学科门类20个一级学科。工学涵盖7个一级学科,17个本科专业;理学涵盖6个一级学科,8个本科专业;管理学涵盖3个一级学科,10个本科专业;社会学科涵盖3个一级学科,6个本科专业;人文学科涵盖1个一级学科、1个本科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机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化工、经济、管理等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学科专业群布局,为学校拓宽服务面向、增强社会适应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跨学科、高素质人才创造了条件。
学校现有教职工1561人,其中专任教师1321人,包括“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其他省部级优秀人才6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4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近1000人,另聘兼职教师300余人。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形成了理、工、文、管、经、法、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招生,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现有21个党政管理机构,21个教学机构,4个教学辅助机构,3个研究机构。学校设有本科专业58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重庆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8个。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入选课程1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重庆市级教学团队12个、精品课程2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研究生优质课程10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个,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8个。
学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十一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重大项目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课题,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0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18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300余部;申请国家专利833项,获得授权或公开专利672项;近几年,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奖励121项。学校近年来在全国高校授权专利排名中一直名列前100强,产生了“时空坐标转换方法与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高性能电子软钎焊合金材料制备新工艺”“摩托车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风力发电专用齿轮箱成套技术及产业化”“螺旋锥齿轮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等标志性科研成果。学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8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35个校级科研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占地面积2537亩,校舍建筑面积88余万平方米。现拥有固定资产约23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3亿元。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超过350万册,拥有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教学实习工厂和工程训练中心,校内外实习基地170余个。学校构建了先进的数字校园基础应用平台,在硬件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学校的私有云服务。数字校园系统在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并得到同行较高评价。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双学位联合培养、互认学分、学生海外游学、海外引智、合作科研、海外访学与培训等项目与
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教育访谈录》一书中评价学校“抓住了强项、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目前,学校把握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重大发展机遇,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重庆理工大学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年)》,努力建设成为位居西部地区同类院校前列、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要求学校以德为立校之本,把德育放在首位,推进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明德"同时也力求学校师生员工以德为立人之本。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学有所得,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自强日新",源于学校校歌, 校歌中提到"沉着毅勇,自强日新,我们是工业的劲军……"。"自强":自立自强,顽强拼搏,努力向上,永不懈怠;"日新":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追求超越,求新求变,日日更新,每天都有新变化,每天都有新进步。一九四三年,李承干校长在《技工学校校庆日告诸生语》中也提到自然科学为今世立国利民之所必需,吾人既厕身于工艺事业,应知自然科学因日用而日新月异,须时常研讨以免后时,故孜孜好学、以求精进。只有追踪前沿,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不断发展,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才可以引领时代。
"明德笃行,自强日新",内涵十分丰富,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包含了学校历史文化中的精髓,同时继承了原校训的思想。既重德,又强调"知行合一",同时还秉承了"重理工"精神中的自强与创新的理念。
重庆理工大学人才培养质量逐年稳步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赞誉,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位列重庆市高校前列。近两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签约率均名列重庆市普通本科院校第一。我校 “以学生发展为本”,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了具有从工特色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平台,全面服务学生,服务学生全程,建立了分布全国,涉及科研院所、制造业、金融业、IT、电子等行业的1500余家就业网络成员单位,确保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重庆理工大学自成立以来,荣誉颇多,其中学校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全国竞赛活动中成绩显著,近三年获得包括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3项在内的各类奖项452项。教学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3项。学校毕业生获得了各行各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学校曾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重庆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