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广播电视报
- 中文名称
- 福建广播电视报
- 报刊刊期
- 周报
- 主管单位
-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原福建省广播电视厅)
- 主办单位
-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原福建省广播电视厅)
- 编辑出版
- 福建广播电视报社
- 发行方式
- 自办发行
- 通讯地址
- 福建省福州市白马北路253号
- 创刊日期
- 1954.5.
- 国内统一刊号
- CN35-0036
- 国内邮发代号
- 33-4
目录
《福建广播电视报》是家喻户晓、家家必备的导视工具报,同时又具有可以翻阅10天的高服务性使用价值。该报对开十八版,内容丰富,栏目独特,在全省同业报纸中最具有权威性,是本省版面最多的发行量居首位的周报。它准确预告中央电视台各套节目、
分新闻周刊、影视周刊、生活周刊三大版块。子栏目有明星故事、娱乐先锋、数字导航、节目预告,打造时尚、适宜、实用的内容。
栏目独特,准确预告电视台节目
以家庭征订发行为主,以休闲人群为主,拥有稳定收入的市民等社会消费主体。
1954年,福建的人民广播事业得到初步发展,全省有11个县(市)建立了广播站,福州、厦门两市建立了人民广播电台,大城市的机关、大中学校的一些师生和部分群众家庭中已拥有收音机,因而收听广播已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组成部分,他们希望有一张广播节目报,便于收听自己喜欢的广播节目。为此,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报经中共
《福建广播电视报>是电台、电视台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既可以宣传自己,扩大影响,又可以倾听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宣传工作。1986年,电视剧《新星》播出之前,福建电视台通过广播电视报对该剧做了大量介绍和宣传,使该剧播出时收视率很高,而且观众观后写了很多评论寄到广播电视报编辑部来,报纸连续刊登六期,观众一致希望在现实生活中能多出现几个李向南。也在这一年春季,省电台根据邓小平同志加强对青年学生“四有”教育的指示,在新闻和理论节目中进行连续报道和宣传,福建广播电视报用一版头条位置宣传了这些节目的内容简介,并用醒目的通栏大标题吸引读者注意广播广告,厦门大学一位名叫林璋的学生干部看后按时组织同学收听,效果很好。后来这位学生干部写信给报纸编辑部赞扬电台帮助他作了很好的政治思想工作,同时建议不仅在新闻、理论节目中加强“四有”教育,还应在文艺节目中进行寓教予乐的教育。编辑都将来信转给电台文艺部,文艺部的编辑在《每周一歌》节目播放一批如徐良同志演唱的《血染的风采》等健康向上的歌曲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一是协助“两台,,沟通与听众、观众之间的关系,彼此了解,互相促进。在报纸上搞社会问卷调查,就是一倒。福建电视台连续三次运用广播电视报搞收视率社会调查,每次都收到观众答卷几十万份。帮助电视台不断改进宣传提供了科学依据。1988年8月,省电台也采取这个方法调查,在短短二十来天时闻里就收到听众来信五千多封,比过去用写信调查方法多收回答卷四至五倍。
二是通过报纸刊登受众来信,并满足他们一些合理要求,让他们感到自己真正是广播电视的主人,意见被采纳,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受众从写信发展写文章。比如,一个名叫郑明的广播听众,他从小被小儿麻痹症剥夺了他走路上学的权利。1973年福建电台开办《业余英语讲座》,他从学习英语字母开始一直学到电大英语毕业,在学习过程中有些难理解的问题就来信查问,办英语教学的同志有的直接答复,。有的通过广播电视报答复。当他看到电台如此重视处理他的来信十分感动。1986年6月,广播电视报举办《我与广播》征文时,这位残疾青年就撰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广播给了我上学的权利》,刊登在一版右上方,文章叙述他对广播无限感激之情。
三是通过节目预告与介绍,引导受众有计划地按时收听收看自己喜欢的广播电视节目,从而使他们能合理地安排工作、学习和娱乐时间。这就促使受众与广播电视的关系更加密切。也促进广播电视报发行量连续上升。许多读者没有及时收到报纸就打电话询问。据1986年不完全统计,报纸编辑部就收到这样的来信一千多封。
为了发展,自办发行
广播电视报的发行工作,是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组成部分,搞好了,就能扩大广播电视的宣传效果,也能促进报纸壮大发展。但是,1986年遇到了两大难题:一,邮局报纸发行费用大幅度增加,从原来每发行1份报纸收费25%,提高到45%,增幅将近一倍。这样,广播电视报每年就要亏损十多万元(按当时每期发行50万份计算)。发行越多,亏损越大。因而阻碍了报纸的发展。
二,近年来,全国各类报刊大发展,邮局发行负荷太重,他们顾了大报党报的发行,顾不了小报,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农村、山区、海岛广播电视报都发行不到,影响了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而随着我省广播电视覆盖面的不断扩大,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听众观众对广播电视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发行问题不解决,就直接影响了广播电视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扩大。
基于上述原因,1986年,在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厅的支持下,福建广播电视报派出调查组分赴省内外各地调查,特别是深入本省各县(市)基层调查,征求基层广播电视领导与职工的意见,这份报纸通过自己广播电视系统发行,能否行得通。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有个别人担心,本省首家报纸自办发行,搞不好就会砸锅。由于基层千群信心足,电台领导也下决心承包一年试试看。出入意料:1987年自办发行第一年,报纸发行量就突破百万大关,获得了发行份数与收入两丰收。消息传开,全国许多兄弟报纸赶来参观道贺。当年召开全省广播系统自办发行会议,参加发行工作的同志一致肯定,自办发行有三个好处:
一是自己的报纸通过自己系统发行,发行的责任心加强了,网点延伸了,报纸能及时送到读者手里,信息反馈也加强了。过去由邮局发行,因为他们发行的报刊种类太多,不可能专门为广播电视报征求读者意见,改为自己系统发行后,广播电视的职工就视为自己的事,就会关心询问受众对广播电视节日和报纸的意见,并及时向报社反映。据不完全统计,当年福建广播电视报编辑部 就收到基层发行单位转来的读者来信三千多封。这对改进报纸、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以及事业建设发展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
二是经济收入增加了。1987年统计,各县(市)、区广播站仅发行一项就增加收入40万元。这一笔钱无论是改善职工福利,或积累事业建设资金都会起一定的作用。
三是为福建广播电视报奠定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物质基础。1986年以前,报纸编辑部人员不超过5人,办公室不超过1间,而且月月欠债,办报人员为找米下锅而奔波“‘两台”之间。自办发行后,电台承包第一年就盈利了。1990年报社独立核算满一年,就拥有固定资产100多万元,还购置了发行车辆,编辑出版的工具也现代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