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永绥祠

潼南县双江镇上的永绥祠,原系双江“杨三泰”大盐号杨世绥的家祠,始建于清末民初。正屋为三大间砖木结构的平房,中堂为供奉和祭拜先祖的“享堂”,左间为议事厅,右间为客堂。据考,“永绥”祠名的由来,源于《千字文》中的“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即“永久安定”之意。然而,这寄望“永久安定”的永绥祠并不安定,在各个历史时期,它经历了沧桑风雨。
中文名
永绥祠
地理位置
潼南县双江镇
始建
清末

目录

在我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的潼南县双江镇,游客在观赏那众多的以清代为特色的四合大院及其古建筑群时,还会在北街外的

“永绥祠”原先并没有这幢“洋房子”,只有正面一排三间砖木结构的瓦房。中堂叶“享堂”,是祠堂供奉先祖的地方;左侧一间为议事厅,右例一间是会客及传事厅。始建于清末,扩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

为何取名“永绥祠”呢?据考,“永绥”二字源于《千字文》中的“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句中的“永绥吉劭”一词,即“永久安定”之意。然而这“永久安定”的“永绥祠”并不安定,“永绥祠”历尽沧桑,经历了许许多多不平静的岁月。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时期,四川军阀李家钰驻防遂宁、潼南一带,他为了广辟财源,搜刮民脂民膏,私立王法:凡辖区内的一切庙产、祠产都一律归公。这一来,这“永绥祠”的祠产,七通街房和800亩田产,自然也属“归公”之列了。鉴此,双江杨氏为了免于祠产的平白被充公,便推举族人杨稚鲁杨伯纯出面与李家钰几经交涉斡旋,最后议定了一个三全之策:既不违反李司令的“法令”,又能保住永绥祠产不被充公,同时又有益于民。这就是将永绥祠祠产用来办所小学,办学乃一件名正言顺的公益事业,谁也无可非议了。

就这样,杨氏族人便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筹资金、建校舍、招学子、定校名,于是才有了今日这幢“洋房子”和在这里办起的“永绥小学”。为何这所校舍会修成西式楼房呢?据传这幢小洋楼乃是杨氏本族中的一位留美学子设计建造的。“永绥小学”的第一任校长为杨剑秋(即杨闇公、杨尚昆的大哥),继任为杨伯州。

1927年3月31日,蒋介石勾结反动军阀在重庆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三一”大血案,重庆地委书记杨闇公、组织委员冉均及革命人士漆南薰陈达三等人惨遭杀害。随后上海的“四·一二”、“武汉的“七·一五”事变又相继发生。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在此形势下,受中共四川党组织派去武汉担任四川省党部驻武汉代表处秘书的地下党员杨衡石(即杨闇公、杨尚昆的二哥),也受命撤离武汉,回到老家双江待命。

同年杨衡石为了便于继续开展党的工作,便在双江接办了永绥小学,接着聘请了雷志烈(女)、吴竹君(女)、吕天妄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作教员,并筹商在潼南建立党的组织。1928年5月,时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秘书的罗世文来到双江与杨衡石、雷志烈、吴竹君、杨伯炯等党员会晤,进一步商讨建立潼南党的组织。同月底,经上级批准,在双江永绥小学二楼秘密召开党员大会,宣布中共潼南第一个党支部“永绥小学支部”正式成立。并选举杨衡石任书记,吴竹君负责组织,雷志烈负责宣传,隶属安岳特支领导,统一领导全县革命。从此,中共潼南党的组织不断壮大成长,逐步发展成为小川北地下党活动的中心和枢纽。

如今这“永绥祠”、“永绥小学”及中共潼南第一个党的支部“中共永绥祠支部”旧址,已修葺一新,供各地游人游览瞻仰。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天坑地缝    下一篇 辽金城垣博物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