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珂
- 姓名
- 王小珂
- 代表团
- 北京
- 性别
- 女
- 民族
- 回族
- 籍贯
- 北京市
- 出生年月
- 1958年11月党派
- 毕业院校
- 北京师范学院第二分院
- 所学专业
- 生物学专业
- 学历
- 大学
- 学位
- 理学学士
- 现任职务
- 全国人大代表
目录
2010年3月,
近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十分重视联络代表工作,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始终热情地为代表、委员服务,提供各种便利,解决各种问题,他们的工作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自《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出台以来,北京市各级检察院纷纷建章立制,努力做好与被监督者的联动工作,改善了监督环境,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检察开放”活动,让检察机关进一步畅通民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的渠道,为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北京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检察机关的工作越来越制度化,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希望检察机关通过进一步抓制度、抓方式、抓创新,推进各项检察工作不断前行。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办其事。虽然并不一定每项建议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但提建议至少表明了代表为民服务的态度。人大代表,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小珂,对代表履职有独特见解。
王小珂很忙,作为单位的总工程师,实验动物领域的专家、研究员,她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几次联系采访,她都是出差、开会,但是每次她都会在爽朗的笑声中与记者商量采访的时间。爽朗、温和、平易近人,却又知性十足……采访前,记者在脑海中大致勾勒出王小珂的形象。
城市规划,需要监督和理解
很多城市并没有一个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缺乏长远目光,有些项目实用性不强。
“我当代表已近20年,这期间,正是北京市发展最快的阶段,我亲眼目睹了北京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王小珂对城市建设规划有着浓厚兴趣,正如她说的,“人大代表应该关注社会热点、社会难点以及社会重大事件。”
虽然是来自科技界的代表,但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只要条件允许,北京市人大城建委、环保委组织的对城市建设规划的调研,王小珂都要参加。从早年的长安街两旁的建筑要不要保留四合院建筑风格,到后来北京市将如何规划几轴、几带及几个卫星城的总体规划方案,王小珂走了很多地方、听到了很多争论。
2004年7月10日的一场大雨,让王小珂至今难忘。那场大雨,倒淹了北京月坛的“天外天”小商品市场。沉重的损失,唤起了人们对城市规划问题的关注。
月坛的“天外天”小商品市场,在北京颇有名气。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中苏关系紧张。为了备战,北京修建了大量的地下防空工事(下称人防工事)。但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日益减小,这批规模庞大的人防工事应该如何处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防工事的商业化利用被提上日程。1990年,月坛公园地下的人防工程被改造成了“天外天”小商品市场,生意日益红火起来,其年均交易额达数亿元之多。
之前曾是被搁置的场所,之后是热火朝天的小商品市场,两相对比,反差巨大。或许人们应该欢欣鼓舞,但2004年那场大雨,却给人们的脑海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就是在那场大雨中,一根被冲倒的高压电线杆将“天外天”地下商场屋顶砸塌,雨水倒灌,数百家商户受灾,积水最深处达两米,经济损失上亿元。
倒灌,同样牵动着王小珂的心。悲剧为什么会出现?王小珂分析说,“目前,我国各地的城市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很多城市并没有一个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缺乏长远目光,有些项目实用性不强。”她认为,无论城市怎么建设,人的安全总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面对城市建设中不断出现的规划性问题,王小珂建议,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应该增大决策和对策措施的科技含量。
王小珂认为,应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对那些不适合在城区发展的原材料消耗大、耗能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应该限制其发展、责令停产或者搬迁。同时,还应该制定适合城市发展特殊需要的特殊政策和更加严格的地方性法规。政府、企业和公众要形成合力,进一步发挥环保社团和群众组织的积极性,共建绿色城市。
有时候,在城市规划制定出来以后,还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王小珂认为,这需要人大以及检察机关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发力。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人大要对城市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执法检查,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调研,分析执行不到位的原因,指导有关部门解决问题。而对于执行期间可能存在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检察机关则应该充分运用自身法律监督的职能,对涉嫌渎职的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正本清源,给城市规划的执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王小珂颇有感触地表示:“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是一个各方力量不断博弈、最终实现平衡的过程。就如建设城市垃圾场,城市确有需要,但垃圾场周围的居民又往往会担心建垃圾场将影响自己的居住环境。怎么办?这就需要人大监督以及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这是促进城市规划不断进步的两翼。”
从制造到创造,需要的是创新
我国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确立。创新资源分配不合理,没有向企业聚集,企业创新能力还很薄弱。
“这些年,国家发展很快,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产业技术还是模仿多于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需要的是创新。要实现创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机制等都要进行相应的变革。”王小珂对科技创新环境的现状有自己的理解。在国内,王小珂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工作,成绩斐然。然而,一次到美国参观生物燃料实验室的经历,却让她意识到我国的科技创新环境所面临的挑战。
据王小珂介绍,这个项目是由6家科研单位的6名科学家共同向能源部申请的,为期3至5年。当1.3亿美元的项目资金被批准后,这6名科学家组成了董事会,聘请了6名管理人员,分管项目的财务、运行、研究等。当一切准备就绪后,6名科学家带领自己在原单位的研发团队投入了这个项目。当项目结束时,项目组成员将再返回自己的原属单位。
这种管理模式赋予了科研人员非常大的自主权,使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各领域的潜能。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也实现了高效集中管理,让管理者随时了解项目的每个分支的进展,发现并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种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也使得科学家可以潜心于相关的科研项目中。
与国外相比,王小珂认为,我国科技人员在项目联合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体制性的限制:科研院所还有较强的行政色彩;预算审核、研究项目目标考评等方面缺乏公正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这些因素使得创新的科技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严重不足。
王小珂建议,北京作为中国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应该在国务院批准的中关村“6十1”鼓励先行先试的政策指导下,组织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符合北京地域性科研创新特点、产业竞争优势的实施细则,使该政策真正得到落实,使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够走在国家最前端。
没什么,那只是我的工作
这一行业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它每天都在发展。也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摒除了实验动物对科技工作者的潜在危险,维护了药品和生物制品安全。
王小珂很低调,谈起工作成绩,她总是说:“没什么,那只是我的工作。”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王小珂长期主管的是实验动物研究工作。采访王小珂的时候,正赶上东北农业大学爆出学生在做“羊活体解剖学实验”时,感染布鲁氏菌病乙类传染病的事件。
或许是专业使然,王小珂对这起事件给予高度关注。据她介绍,类似的事例,前些年在北京也曾发生过。2003年前后,北京个别单位饲养的实验动物出现了出血热症状,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发生这样的问题,让整个行业都面临着挑战。
那时,王小珂正担任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下属单位)主任一职。面对突发事件,她冷静分析,带领科研团队,依照《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迅速投入到备战中。她认为,只有推动实验动物的规模化繁育,才能真正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水平,从而走出目前行业的困境。
为了尽快提高实验动物水平,改善实验动物状况,王小珂所在的研究中心努力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引入了23个品系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了啮齿类动物在遗传学控制方面与国际最高标准的接轨,保持了与全球其他生产单位的高度一致。同时,她们还与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承接了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等课题,在转基因、基因敲除以及人源化小鼠模型研究方面,走到了国际前列。
数年过去了,王小珂领导的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及其下属企业扎身于SPF级实验动物的繁育与研究,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外国跨国集团争相合作的对象。近期,她们还将建成一座亚洲最大的SPF大小鼠繁育基地。正是在她们这样兢兢业业的推动下,国内的整个实验动物研究行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王小珂心中,这样的变化是平淡的,“这一行业的发展是渐进式的,问题出现了,解决起来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并不适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实现‘质的飞跃’的规律。在这一行业,或许很多年都没有一件特别的事情发生,但它每天都在发展。也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摒除了实验动物对科技工作者的潜在危险,维护了药品和生物制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