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目录
中国唯一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其宗旨是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1998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互联网站开始对外发布。2000年,国际台网站被列入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国际在线”现已将国际台的43种语言广播节目全部送上互联网,听众可以在网上收听43种语言广播一周的节目,从而实现了在线收听和点播收听。
1999年10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制作,并通过亚洲2号卫星向全国传送国际新闻电视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中心每天制作和传送上星5个多小时的电视节目,在全国200多家电视台、近300个频道当中播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同时还主办了《世界新闻报》,以报道国际新闻为主,内容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社会等各个方面,面向全国发行,发行量达80多万份。简称:CRI。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拥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媒体传播手段,包含了从第一媒体到第五媒体的全部形态。一个结构齐全、配备合理、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多媒体发展架构初具雏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建有30个驻外记者站,启动和建成6个驻外记者总站,并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建有记者站,拥有庞大的信息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共有61种语言干部1000余人,编辑记者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等700多人,外籍员工200余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开办初期每天只有15分钟的日语广播,经过60年的发展,每天使用38种外语以及汉语普通话和5种方言(广州话、潮州话、闽南话、客家话和温州话)向全世界广播270小时。国际台各语种广播节目构成为新闻、时事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专题,广播节目覆盖全球。到2002年底,国际台海外落地节目播出的总时数每天达63小时。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世界各大洲建有30个驻外记者站,并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建有记者站,形成了庞大的信息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年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收到大量听众来信,被海外听众称为是“了解中国最迅速、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随着我对外广播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听众来信的数量逐年上升。2002年来信数量突破了100万封,创下历史新高。收听国际台广播的听众俱乐部或其他形式的听众组织有2000多个。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共有38种外语干部近1000人,编辑记者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近600人,外籍工作人员100余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61种语言(英语、日语、朝鲜语、蒙古语、印地语、尼泊尔语、乌尔都语、泰米尔语、僧伽罗语、孟加拉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印尼语、菲律宾语、缅甸语、马来语、泰语、土耳其语、普什图语、阿拉伯语、波斯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俄语、捷克语、塞尔维亚语、罗马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匈牙利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克罗地亚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世界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芬兰语、瑞典语、丹麦语、白俄罗斯、希腊、希伯来、荷兰语、挪威语、冰岛语、立陶宛语、爱沙尼亚语和汉语普通话及广州话、潮州话、客家话、闽南话、温州话5种方言,以及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藏语拉萨方言、藏语康巴方言等少数民族语言)向全世界传播。截至2010年底,每天累计播出节目2471个小时。2010年共收到来自世界161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来信、电子邮件等300万件,遍布世界各地的听众俱乐部3165个。就使用语种、播出时数和听众来信数量而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际广播电台之一。
2006年1月2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调频电台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播。该调频台每天使用英语、斯瓦希里语、汉语普通话播出19小时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的“环球资讯广播”、“英语综合广播(EASYFM)”、“欧美流行音乐广播(HITFM)”以及“外语教学广播”等多套对国内广播的节目,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中城市播出,向听众提供最新时事新闻、国际资讯和流行音乐,深受听众喜爱。。2006年1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设的老挝万象调频台(FM93)开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共同出席了开播仪式并启动调频台的开播。胡锦涛主席发表讲话,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万象调频台的开播,将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架起一座新的桥梁。截至2010年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境外共有51个整频率调频或中波台,180多家调频/中波合作电台,每天使用41种语言,累计播出1100多个小时的节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了5套对国内广播的外宣节目,分别是"环球资讯广播"、"英语综合广播"(轻松调频EASYFM)、"国际流行音乐广播"(劲曲调频HITFM)、"英语环球广播"和"外语教学广播"。截至2010年底,每天累计制作节目384.6小时,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合肥、乌鲁木齐、天津、重庆、厦门、烟台等国内大中城市播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办有《国际广播影视》杂志以及英文《信使报》、德文《信息与回声》、西班牙文《友谊花坛》、乌尔都文《友谊之声》等30个文种的外文报刊,读者遍布世界各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办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2009年7月1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简称国际台)移动国际在线在北京正式启动。这是国际台发挥外语优势面向移动互联网推出的新业务。移动国际在线是面向移动互联网而设计的多媒体网站,是一个英文信息平台,节目形态广泛适用于摩托罗拉A3100、苹果IPHONE等智能手机或其他手持终端。用户只需登陆,即可随时随地浏览移动国际在线提供的新闻、财经、娱乐、旅游等方面的信息,学习简单实用的汉语对话,欣赏英语音视频节目。在启动仪式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表示,希望国际台继续坚持改革创新理念,遵循媒体发展规律,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方便、快捷的新渠道。国际台台长王庚年表示,移动国际在线启用后,将强化互动、分享功能,提升服务性、娱乐性,并将适时增加语种。移动国际在线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之际开始试运行,节目形态和运行模式基本成熟,具备了正式上线运行的条件。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在线"网站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之一。已发展成为由61种语言组成的中国语种最多的网络平台。"国际在线"的访问者来自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均页面浏览量1900万。此外,通过开展对外合作,转载"国际在线"内容的境外网站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链接"国际在线"各语种网站首页的网站数量已经达到近15000个。到为止,"国际在线"已经陆续开通了18家环球网络电台。
2007年4月和6月,CRI手机广播电视分别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平台顺利上线。CRI手机广播电视除集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自有的广播、电视、互联网多语种信息资源外,还整合了地方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内容,致力于打造最具特色的手机广播电视品牌。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移动国际在线中英文版(MOBILECRI)上线试运行,为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用户提供奥运快讯、各类新闻以及北京旅游实用信息。奥运会后,移动国际在线又根据受众反馈情况,适时推出移动语言教学、移动视频节目等内容。
2011年1月1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正式成立,它是新媒体领域的国家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适应当代网络、数字等新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实现无疆界、跨媒体综合传播做出的重大选择。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以多语种、多类型、多终端为特色,涵盖多语种网站集群、多语种网络电台集群、多语种网络电视频道和多语种移动服务终端等新媒体业态,致力于向全球受众提供更好的时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旅游、社会和汉语教学等综合信息服务。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1999年10月开始制作并向全国传送国际新闻电视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每天制作和传送上星的电视节目已达5个多小时,用户遍及全国100多个频道、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数字付费频道《环球奇观》于2006年5月8日正式开播,以其独特的视角向受众24小时滚动播出各类国际资讯、扫描全球奇人奇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世界新闻报》,以报道国际新闻为主,内容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面向全国发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办有35种外文报刊,读者遍布世界各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拥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