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唐祖宣

唐祖宣是第七、八、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一位著名的中医专家。1942年出生于医圣张仲景故里——河南省邓州市。其政治素质过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曾荣获国家和省、市、县各级各类荣誉数十次,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医主任医师等职,河南省邓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兼中医院院长。

目录

唐祖宣,生于1942年3月,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中医主任医师,

要当“大医生”的“小学徒” 

1956年,小学毕业的唐祖宣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梦想,过早地开始了人生的磨砺。1958年,唐祖宣在县印刷厂打工时,常去隔壁的一家诊所打扫卫生,天长日久,诊所把他要去当了药房的调剂师。从此,唐祖宣和“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从医生涯也就这样开始了。 

缘于“当大夫有饭吃”的心理,唐祖宣格外珍惜这次机会。他每天第一个来到诊所,下门板,打扫卫生,脏活累活抢着干;晚上就住在诊所值班,翻看老中医们的医书。后来诊所合并,唐祖宣到了邓县城关卫生院(邓县于1988年11月升格为邓州市),遇到河南省名老中医周连三。周连三孤身一人,唐祖宣就承担了为他铺床叠被、洗衣送饭等一切杂务。时间长了,周连三问他:“小唐,你是想当‘大医生’还是‘小医生’?”唐祖宣不解,周连三就对他说,当“大医生”,就要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学起,打下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在学术上有更大的突破,造福人类。当“小医生”,背背“汤头”,学点“药性”,就能混口饭吃。唐祖宣当即表示要当 “大医生”。周连三内心欢喜,就收唐祖宣为徒。 

书山有路勤为径,“医海”无涯苦作舟。唐祖宣在周连三老师的引导下,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认真研读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后来,周连三又将自己爱不释手的《黄氏八种》、《脾胃论》等中医著作交给唐祖宣,还给他讲解了一些西医的基本知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动静脉同时受累的血管病,由于血管闭塞导致肢体缺血坏死,不少严重的患者只好截肢。现代医学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该病是国内外重点研究的病种之一。周连三用性温的中药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唐祖宣在跟随老师的过程中,耳闻目睹,心有所得,将治疗此病的经验总结成文。1956年,他的第一篇论文《茯苓四逆汤的运用经验》在《中医杂志》第一期发表,引起中医学术界的重视和关注,从而也坚定了唐祖宣继承老师学术经验的决心和信心。 

1963年,河南省卫生厅组织全省中医学徒毕业考试,唐祖宣顺利出师。 

1965年,河南省卫生厅将邓县中医院确定为河南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研究基地之一。唐祖宣也将治疗与研究此病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方向。唐祖宣在跟随周连三老师临床实践过程中,又逐步改进了运用温性中药治疗该病的方法,以现代科学测定的各种数据、指标为依据,根据患者不同体征表现,分别给予辨证治疗。 

唐祖宣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对仲景学说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躬身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治疗四肢血管病而闻名。他的研究成果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南阳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唐祖宣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硬化和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四肢坏死明显增多。糖尿病性坏疽、脑血管意外伤害后引起的肢端坏死等易被误诊为脉管炎,因此,他依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把以上病症进行科学归纳,确定病名。通过辨病辨证,进行分析归纳,分为阳虚血瘀型、热毒型和阴阳俱虚型,辨证施治。在治疗静脉炎患者时,又将此病分为湿热蕴毒型、湿热瘀毒型和阴虚型等。 

唐祖宣采用固定方剂,辨证施治周围血管病,他采用温阳祛瘀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显著。1978年,唐祖宣的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荣获河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被河南省科委列入科研计划。 

1984年,唐祖宣的研究成果“通脉一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效率达97.7%。经河南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认为此研究成果给脉管炎的治疗创出了一条新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为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服务于更多患者,唐祖宣十年如一日地进行新药研究开发。经过不懈努力,1998年7月,他研究的“脉络通颗粒”获得了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 

唐祖宣也先后两次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还先后两次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之一。2007年10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 

为中医药事业建言献策

唐祖宣在担任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和

唐祖宣从医50年,在繁忙的行政、临床和医教工作之余,精研岐黄,手不释卷,不断撰文发表。现已在《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1985年,与他人合著出版《脱疽》;2002年出版《唐祖宣医学文集》;2007年出版《唐祖宣医学六书》(《伤寒论阐微》、《金匮要略阐微》、《四肢血管病的研究与治疗》、《中药运用精华》、《老年病与延年益寿》和《医案·医话·医论》);2008年出版《唐祖宣中国式养生》、《唐祖宣谈中国古今名人养生》。卫生部原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佘靖,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国务院参事、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崔公让,著名作家二月河,都曾为他的专著作序。 

20世纪90年代中期,唐祖宣与弟子们开始着手学术理论的系统整理和编著工作,无论酷暑寒冬,矢志不渝。在编著《唐祖宣医学六书》期间,唐祖宣每天还要坐诊、处理行政事务,编著工作基本都是在晚上进行,期间的艰辛可想而知。 

《唐祖宣医学六书》临近脱稿时,唐祖宣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对于进食时越来越严重的咽部梗阻症状也无暇顾及。2006年12月31日,唐祖宣在日记中写道—— 

2006年,每天晚上12点后休息,早上5点起床,自知时间珍贵,不敢怠慢。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虽带病工作,心情舒畅。少一点人生自责,争取为人类多做一点贡献。新的一年,是我再次拼搏的起点,过去的成绩只代表过去…… 

唐祖宣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如今,他又有了新的计划:“在我有生之年,还要对其他医学经典进行整理,结合师徒近百年的临床实践,编著《灵枢阐微》、《素问阐微》、《难经阐微》、《温病阐微》和《感悟中医》5部书籍。只有这样,我的人生才有意义。”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唐祖宣把成绩作为新的起点,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真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代表作品

截止2006年底,相继出版了50万字的《唐祖宣医学文集》,400万字的《代表四书》(《为了中医药事业》、《情系三农》、《关注社会》、《情满中医》),630万字的《医学六书》(《伤寒论阐微》、《金匮要略阐微》、《中药运用精华》、《四肢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医案?医话?医论》、《老年病与延年益寿》),并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领衔提交各类议案、建议共378件,向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书49封。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黄启江    下一篇 赖学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