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目录

1954年,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第6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都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2014年3月,

中国将致力于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周边各种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共同利益。加强与各大国的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拓展合作领域,推进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和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为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而不懈努力。

2014年3月,外交部部长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

2015年12月20日,外交部长王毅在访问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新中国成立前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当天,即1949年10月1日,中国政府就庄严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凡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要表明与台湾当局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按照江泽民主席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解决台湾问题,坚决反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和言行,也决不容忍同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再同台湾当局建立任何形式的官方关系。

本着上述原则,截止到2015年7月28日,中国已同世界上172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领导人谈对外政策

中国领导人谈对美政策

2015年9月25日,习近平指出,中美两国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但从中美关系的全局把握,两国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合作始终是主流。事实充分表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目标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双方应该坚定沿着这个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下阶段,双方应该继续加强高层交往,积极拓展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加强舆论引导,保持中美关系发展良好势头,并为今后更长时期两国关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5年8月28日,习近平强调,中美关系既要稳定又要发展,要坚持对话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的航道。中美双方要以互信求稳定。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致力于同美方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实现双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

2014年11月12日,习近平从6个重点方向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第一,加强高层沟通和交往,增进战略互信。第二,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第三,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第四,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第五,在亚太地区开展包容协作。第六,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2014年7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致辞中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4点看法和主张:第一,增进互信,把握方向。第二,相互尊重,聚同化异。第三,平等互利,深化合作。第四,着眼民众,加深友谊。

2013年6月7日至8日,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主席概括为: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

中国领导人谈对俄政策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中俄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为大国间和谐共处树立了典范,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将恪守二00一年七月十六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和精神,把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将此作为本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双方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权利,在涉及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双方将继续保持密切、互信的高层交往,进一步发挥元首、总理、议长年度互访、战略安全磋商、外交部门磋商及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等其他中俄国家和民间合作与交流机制的作用。中俄面临的战略任务是把两国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成果。

中国领导人谈对日政策

2015年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邻居可以选择,邻国不能选择。“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中日两国都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两国人民勤劳、善良、富有智慧。中日和平、友好、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历经风雨,但中方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我们愿同日方一道,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推进两国睦邻友好合作。

中国领导人谈对非政策

2015年12月,习近平强调,中方重视发展中南“同志加兄弟”的特殊关系。双方要坚持做面向未来、高度互信的战略伙伴,密切高层交往,加强政党、政府、立法机构交流,继续就涉及各自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相互支持。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发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重要演讲,总结中非友好关系发展历史经验,全面阐述新时期中非共谋和平、同促发展的政策主张,提出中方发展对非关系“真、实、亲、诚”的理念。

中国领导人谈对欧政策

2015年5月,习近平表示,建交40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欧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中欧双方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的共识不断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持续发展,中欧关系战略意义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2014年3月,习近平指出,中欧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13年11月,习近平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经济体,中欧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作为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欧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

中国领导人谈对东盟政策

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中国对东盟政策,明确了中国-东盟关系的长远发展目标。指出中国同东盟国家在发展进程中有共同追求,在维护地区繁荣稳定上有共同利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共同语言。强调中国将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愿同东盟国家商谈缔结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守望相助、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将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水平,使双方贸易额2020年提升至1万亿美元。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促进东盟及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领导人谈对拉政策

2015年1月,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双方整体合作由构想变为现实,向世界发出中拉深化合作、携手发展的积极信号,并对促进南南合作和世界繁荣进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14年7月,习近平出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发表题为《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提出5点建议:第一,坚持平等相待,始终真诚相助。第二,坚持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坚持交流互鉴,巩固世代友好。第四,坚持国际协作,维护共同权益。第五,坚持整体合作,促进双边关系。 

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题为《促进共同发展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政治上,中拉要坚持真诚友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继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经济上,中拉要抓住双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机遇,深挖合作潜力,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利益融合,建立持久稳定的互利经贸合作伙伴关系。人文上,中拉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红色通缉令    下一篇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