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蓉
- 姓名
- 印海蓉
- 性别
- 女
- 出生地
- 安徽省
- 职业
- 主持人
- 毕业院校
- 上海大学
目录
- 《喜迎
上海电视观众都很熟悉印海蓉的形象和声音,感觉亲切。每晚6:30,她差不多都会出现在《新闻报道》节目中,赴一场和
- 底气
正所谓甘苦自知。做了24年主播,拿过“金话筒”、得过中国新闻奖,印海蓉最清楚光鲜表面之下的艰苦:“直播开始,在镜头前你没有任何退路。播得好不好,不是个人的问题,而关乎媒体的形象。”1988年,印海蓉第一次坐到镜头前,播一条很短的新闻成为她职业生涯的开始。厚重的隔音门关上之后,直播间里一下静得出奇。印海蓉回忆说,当时只有心跳陪着自己……忽然提示灯亮,她一口气把稿子读完,半天才回过神来,这才发觉手脚冰凉。“那时觉得很无助,也一点没经验,只能模仿‘播音腔’来应付。”
为了让自己有底气,工作之余,印海蓉去学校听课,有时一天里要在单位和学校之间往返好几次,晚上下了节目便做作业。几年里,她陆续修完了播音学、新闻学、电视节目制作、电视编导、传媒管理等专业课程。与此同时,“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主流媒体的新闻版面,对一天热点做到心里有数。”
印海蓉说,要想播得出色,就必须尽可能多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评论——站上俯看整体的高度,播音才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融入了解读和思考。
镜头前的印海蓉,沉稳大气,但在她镇定自若的表情背后,自有惊心动魄。一次开播前2分钟,耳机里传来导播的口令:“稿子到了,马上直播!”片头音乐声中,印海蓉接过传真机里刚吐出的热乎乎的稿子,来不及看一遍就开始播报。3000字,9分钟,印海蓉把整篇稿子一字不差地播完。荧屏上,观众看到的是她一如既往的沉着;而直播室里,念完最后一句的印海蓉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压力,泪水夺眶而出。
不能生病、不能让嗓子出状况,这是对每个新闻主播的职业要求。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被印海蓉视作工作的一部分。她经常打羽毛球,曾经拿过文广传媒集团羽毛球赛女单冠军。印海蓉说希望在动静之间找到平衡,让自己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压力始终存在,如果每到关键时刻就想着压力,那么压力就会被放大,把自己压垮。”她说,“我要的‘紧张’,不是心里没底的害怕,而是能让自己兴奋起来的工作状态。”
- 感染力
那回,印海蓉跟着一位送水工走街串巷忙了一天,她个子小,提不动大桶就扛小桶,遇到没有电梯的楼房,就爬两层歇一歇,喘口气再接着爬。印海蓉还曾穿上环卫工人的工作服,套上救生衣,体验苏州河清垃圾。打捞垃圾的铁钩分量不轻,人又必须站在船沿上,她一开始晃晃悠悠站不稳;适应之后,捞起的垃圾又吓了她一大跳:甚至有腐烂的动物尸体!那次印海蓉出镜的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捞上一堆垃圾,她忍不住惊叫“啊!死狗……”然后不好意思地迅速恢复平静。印海蓉还在一个夏天里跑了数十个重大建设工程工地,体验了数十个工种,她总结经验:带两套衣服,上午一套湿透了,中午换一套。
“穿上报道对象的工作服,尝试他们的劳作,哪怕就一天,收获也很多。”印海蓉说:“知道了各行各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播报新闻时自然就能流露出亲和,观众就会认可你。”
眼下,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首席播音员、主持人,印海蓉带领的团队承担着东方卫视、新闻综合频道每天22档新闻节目的直播和11档电视专栏节目的主持。她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情,那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感是我工作的动力。”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