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
- 中文名称
- 黄平县
- 所属地区
- 中国西南
- 电话区号
- 0855
- 地理位置
- 贵州东南部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行政代码
- 522622
- 著名景点
- 野洞河,飞云大峡谷,浪洞森林温泉,飞云崖
- 火车站
- 黄平站
- 行政区类别
- 县
- 政府驻地
- 新州镇
- 邮政区码
- 556100
- 面积
- 1667.8平方千米
- 车牌代码
- 贵H
- 拼音
- Huangping Xian
- 下辖地区
- 新州镇,旧州镇,谷陇镇,野洞河等
目录
黄平有丰富的生物、矿产和水能等自然资源,县境内森林覆盖率为35.42%,有天然药材天麻、人参、银耳、杜仲等1000多种,黄平是贵州省唯一发现冬虫夏草的地方;黄平处于地质板块断裂地带,是各种矿石富集的地方,县境内有优质灰岩矿2397万吨、砂岩矿579万吨、粘土矿199万吨、重晶石矿39.98万吨、铝钒土600万吨、磷矿81.7万吨以及其它尚未探明的贵重金属矿;黄平水能资源理论储量为7.76万千瓦,目前自发电量4840千瓦;此外,黄平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奇山秀水应有尽有,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古朴浓郁。
黄平有文献可考的历史2282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旧州多次为历代州、郡、府所在地,是战国时期的且兰国都。新州、重安也为历代古城要镇。黄平开化时间早,人才辈出,从明景泰时期到清朝末年,有进士29人,举人251人,史称“黄平在黔为文物声名之地、科名辈出、甲于他郡”。解放以来,文化教育一直保持较好基础,高考恢复后,历年位居全州前列,2004年旧州中学和黄平民中应届考生刘胜琴、江普庆以优异成绩夺得全州文理科状元。黄平是教育大县,许多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有博士、双博士、博士生导师、大学教授、专家、高级工程师,还有表演艺术家、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画家等等。红军二过黄平,肖克将军长征时在旧州天主教堂获得一张法文版贵州地图,使红军顺利转战云贵、转至湘西的“革命文化”,黄平与现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清代大学士和王申等传奇故事的“名人文化”,旧州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文化”,集宗教、建筑、古迹及生态于一体的旧州古建筑群、飞云崖建筑群等独特景观璀璨夺目,异彩纷呈,神奇而厚重。全县人文景观4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
黄平是苗族革家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堪称天下革家第一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地处于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上游,拥有舞阳河十大景区中的四大景区,即:飞云崖、上舞阳、旧州古镇、重安江景区,是贵州东线旅游之亮点,线上之明星,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山水风光秀丽迷人。有“中国洞中漂流绝景”——野洞河,“贵州漂流特级金矿”——飞云大峡谷,贵州“高原明珠”——舞阳湖,“苗疆圣水”——浪洞温泉,有独具明清建筑风格的贵州第一古刹——飞云崖,原始森林——上塘朱家山等,全县自然景观多达52处。此外,还有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兴枫香革寨、谷陇大寨苗寨。重兴枫香革寨正申报国家民族生态博物馆。黄平苗族文化悠久古远,民族节日盛多,谷陇九月苗族芦笙会规模宏大,集会人数最多达8万人,是最大的国际苗族民间芦笙会场。2002年以来,随着野洞河和飞云大峡谷两个漂流景点的正常运营,标志着黄平旅游业开始与市场成功接轨。目前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各方客商看好黄平市场,纷纷前来洽谈其它景点的开发。黄平旅游大县的格局正在形成。
黄平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过去因有黄平烟厂等工业企业的有力支撑,黄平县经济发展曾有过辉煌的历史。1992年县级财政收入达5393万元,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1993年,由于种种原因,黄平烟厂被迫停产。随后,丝织厂、酒厂、复烤厂、纸箱厂等国有工业企业相继倒闭和破产,黄平经济步入低谷。1994年县级财政收入只有870万元,财政出现严重赤字。1998年后,黄平注重培育后续支柱财源,经济得到缓慢复苏,但县内缺乏强大稳固税源的企业,税费贡献率低,经济总量增幅较小。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233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67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6.34元;财政总收入完成4028万元。全县财源结构单一,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是依赖财政以奖代补、转移支付和专项投入的经济县份。
“黄平”名称源于旧州,因旧州地平“厥土为黄”而得名,郭子章《郡县释名》又云:“贵州山箐插天,独黄平田壤平夷,颇似江南,故称黄平”。黄平周代属“且兰”古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且兰置牂牁郡,黄平隶属之,唐代属充州新兴、韶明二县地,南宋理宗宝佑六年(1258年)十一月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黄平之名始见于史。理宗景定,度宗咸淳间,元军陷思、播,置黄平府。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沿宋制置黄平府,属播州,隶四川行省。明洪武七年(1371),改元黄平府为黄平安抚司,隶播州。万历二十九年,改黄平安抚司为黄平州,隶平越府。民国三年一月一日改黄平州为黄平县。
黄平在周秦属且兰故地,汉属牂牁郡,唐开元元年(713),置新兴、韶明二县,隶充州。宋属播州土司管辖,杨氏世守其地,宋为(杨氏)黄平府立上下三曲二长官司地,隶叙州。元至元中,黄平蛮叛,播州杨氏将罗季明讨平之,遂有其地。至元二十八年六月初一日(1291年6月28日),置(罗氏)黄平府属播州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374年12月29日),置黄平安抚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1601年5月30日)改土归流,置遵义、平越二府,改黄平安抚司为黄平州,属平越府。清朝康熙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1687年7月30日)裁并兴隆卫入黄平州,移州治于卫城,旧治称旧州,新治称新州。嘉庆三年三月七日(1798年4月22日)平越府改为直隶州,黄平州改属镇远府。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一日黄平州改为黄平县。1949年11月10日,黄平县人民政府建立,隶镇远专区。1956年7月23日,撤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治所移设凯里,黄平县属之。
黄平在改土归流前,属土司统治,地方行政区划难以考究。黄平的地方行政区划设置,始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1601.5.30),明朝政府将原播州地改土归流,黄平安抚司改为黄平州,基层实行里甲制度,编户三里,即黄平里、天官里、太平里。
清朝康熙二十六年六月戊辰(1687.7.30)裁并兴隆卫入黄平州,移州治于卫城,编户六里三土司,即黄平里、兴隆里、太平里、在城里、后路里、重安里和岩门司三庄、重安司大小三甲、朗城司上下六庄。
民国三年一月一日,黄平州改为黄平县,实行区、团、甲三级行政区划,全县有八区98团1410自然寨,兴隆里和朗城司上六庄地并为中(城)区(新州),重安里四官庄、重安司大小三甲和岩门司三庄地并为东区(谷陇),重安里客民所居里地、朗城司下六庄并为南区,黄平里上塘七寨、四哨析为西区(上塘),黄平里改为北一区(旧州),后路里改为北二区(金坑),在城里改为北三区(平溪),太平里改为北四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划全县为新州、旧州、重安、谷陇、平溪、太平6区,区下设保、甲、排三级。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县改设8区,23乡(镇),乡(镇)下设保、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乡(镇)改为联保,全县设6区,35联保,联保下设199保,2017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联保,撤区公所,全县划为四屏、旧州、重安、太平四个指导区,同年又划分为3镇20乡,215保,2269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全县设两个区,21乡(镇),170保,1666甲。
1950年,全县建立四屏、旧州、重安、谷陇、平溪5个区和21个乡(镇),164个村,1457农会小组。
1953年划全县为5区70乡镇。1956年调整为43乡镇。
1959年至1962年,黄平、施秉两县合并,全县有四屏、旧州、重安、谷陇、平溪、施秉、双井、紫荆8个区。
1962年,两县分治后,全县恢复为5区23公社,304个大队,2109个小队。
1963年扩编屡45个公社,266个大队,2091个小队。
1967年,区、公社建立革命委员会。1984年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乡(镇)。
1987年,全县划为5区,27乡(镇),250个村民委员会,2120个村民小组,1907个自然寨。
1992年1月12日撤区并乡,全县辖新州镇、旧州镇、重安镇、谷陇镇、平溪镇5个镇,野洞河乡、黄飘乡、上塘乡、一碗水乡、纸房乡、浪洞乡、翁坪乡、重兴乡、苗陇乡9个乡。
黄平处于地质板块断裂地带,是各种矿石富集的地方,已探明的有汞、铁、煤、石膏、重晶石、磷、石灰石水泥原料矿、铝钒土、硅、铅、锌、锰、镓、锗、镉等20多种,县境内有优质石灰岩矿2397万吨、砂岩矿579万吨、粘土矿199万吨、重晶石矿39.98万吨、铝钒土600万吨、磷矿81.7万吨以及其它尚未探明的贵重金属矿。
黄平自然资源丰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暖湿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5.42%,保护较好的森林植被中藏有药用野生植物1000余种,较为珍贵的如天麻、灵芝、杜仲、冬虫夏草、射香等200多种。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娃娃鱼、红腹锦鸡、小灵猫、穿山甲等出没于原始森林朱家山保护区。
县境大大小小100多条河流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河流有重安江、氵舞阳河、平溪河。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76万千瓦,
黄平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形成奇山、秀水、怪石、溶洞、瀑布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黄平重要的旅游资源,现开发利用的有飞云崖、飞云大峡谷、野洞河、浪洞温泉、?阳湖、三朝桥六个景区,正待开发利用的有朱家山原始森林、重安江十里古峡、石笋沟、横坡林场省级森林公园等十余个景点(区)。
黄平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地处东经107o35`40"-108o12`48"和北纬26o43`46"-27o14`30"之间。东临施秉和台江,南壤凯里,西接黔南州的福泉、瓮安,北连遵义市的余庆。县境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57公里。
黄平在黔中丘原向黔东丘陵的过渡地带上。地势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逐渐降低。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最高峰在西北部纸房的轿顶山,海拔1367.2米,最低点位于东南角的清水江畔镰刀湾,海拔为519米。地形北部为武陵山的余脉,多为中低山,坡陡谷深;南部为苗岭山脉余系,为中低山丘陵,中部为河谷坝子和丘陵地带。境内坝子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黄平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13℃--16℃.年均降雨量1307.9毫米。
黄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公元前298年,楚将庄足乔率军逆沅水(阳河)至黄平(今旧州)登陆灭且兰,后伐夜郎时,黄平已有建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留下人文景观50余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典型的旧州古镇和古驿站飞云崖,正在积极分别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长征路过黄平留下光辉足迹,抗日战争旧州机场立过显赫战功。
史称“黄平科名辈出”、“在黔为文物声名之地”,至清末黄平有进士29名,举人251名。康熙三十五年(1696),黄平人王耘中进士,其子侄五人,中举人三人,中进士两人,后人赞誉为“五子登科”。明景泰五年(1454年)黄平周瑛中甲戍科进士,为黔东南地方中进士的第一人,官任广西右布政史。明末黄平人解立敬任过广饶、衡、徽地区巡抚。清初旧州人石赞清1867年任湖南巡抚。黄平人朱定元任山东巡抚。现代更是人才辈出,博士、硕士、工程师、教授、艺术家等黄平有百余人。
黄平民族风情浓郁,古老的苗族民风古朴。被人们誉为“羿的后人的黄平家”风情独特,苗、服饰将他们的崇拜和文化记录成一部“史书”。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构成了黄平特有的人文韵律。
目前,黄平工业基础薄弱,仅涉及治金、水泥、电力、丝绸等行业,2002年工业生产总产值6222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35万元。县政府已明确抓好以矿产品加工为主的开发项目,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黄平森林面积49102.3公顷,牧草地面积418867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200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94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8219万元,林业产值2999万元,牧业产值11337万元,渔业产值385万元。以退耕还林为依托,以烤烟生产、种桑养蚕、种草养畜为重点,发展生态、观赏、城郊、增值的“农业稳县”战略正在实施。
黄平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十大景点,黄平拥有四个,即飞云崖、重安江、旧州古镇、上阳河。随着飞云崖景区飞云大峡谷景点和重安江景区的野洞河景点的开发和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挖掘利用,以文化研究、山水观光、生态休闲、民族采风的“旅游兴县”战略正在实施,旅游业发展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拉动了流通、服务等产业发展。
建国前,黄平交通陆上有古驿道西达贵阳,北通遵义,水上有清水江和氵舞阳河航运直达湖南,空中旧州飞机场有飞机往来芷江、贵阳等地,是黔东南水陆、空运十分发达的县份,也是湘黔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解放后,陆上交通优势取代了水运和空运,湘黔公路横穿县境,省道湄黄公路直达遵义通重庆、四川。周边五县公路畅通黄平。湘黔铁路、株六复线穿过县内三个乡镇,共28公里,建有4个火车站。其中谷陇火车站有旅游列车停靠。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20.8公里。
县城至州府凯里58公里,距省会贵阳179公里,距境内火车站谷陇站30公里,现正积极筹备改造距县城25公里的旧州飞机场,将它建成贵州东线旅游支线机场,为黔东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邮政、电信、联通、移动通讯业务覆盖全县,通电话村数达80%。农村电视普及率达90%。全县境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4座,已并入国家电网。水电设施齐全,供给充足。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4.65亿元,比上年增长6.4%。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由上年的58.74∶14.63∶26.63调整为55.24∶16.43∶28.33。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乡镇企业持续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3143.3公顷,优质果品基地增加到666.7公顷,种植破季高产蔬菜735.3公顷,种植优质烤烟1600公顷。推广杂交良种猪21万头,繁殖改良牛835头,稻田养鱼4733公顷。由于遭受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21.72%,但农林牧渔总产值仍达4.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乡镇企业总值4.62亿元,增长10.2%;实现利润3613万元,增 长45.04%。工业有新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6221万元,增长3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总产值2235万元,增长89.4%。实现整体扭亏为盈,上缴税金150万元,增长28.6%。以旅游 为突破口的第三产业有新发展。飞云崖古建筑群大规模维修,舞阳湖被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横坡林场被省林业厅定为“省级森林公园”。野洞河开发漂流成功,飞云大峡谷试漂,吸引了大批游客。全年接待游客16.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90余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7%和26.5%。旅游业拉动了第三产业发展,新 增宾馆酒店20余家,客运车辆60多辆。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713户,私营企业27户,从业人员4036人,上缴税金近1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479万元,比上年增长3.6%;财政支出1.31亿元,增长12%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77亿元,贷款余额3.97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签订引资合同5个,实际到位资金1905万元,增长36.07%。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凯施公路黄平段油路改造和新州——旧州铺油改造工程全面竣工通车;新州——野洞、桐木冲——木江公路镶边工程及旧州——上圹公路改造已完成;马场至凯里龙场三级油路建设和八道拐改道公程基本完成。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20.8千米,其中新建83千米。全年完成植树造林2161公顷,其中退耕还林1827.7公顷。天保工程造林345.2公顷。修建沼气池3648口,新建沼气示范精品村民组8个。全县有程控电话1.53万门、移动电话2.63万部,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播电 视覆盖率81.8%。
投资995.36万元,新建和改建校舍2.51万平方米,8个“义教工程”项目已竣工4项,另有4 项主体工程已经完成。黄平民族中学综合教学楼已动工兴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充实教 师6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2%,中学入学率95.08%。卫生医疗条件得到改善。县医院门诊 大楼、县保健站大楼、谷陇中心卫生院的建设相继完成投入使用,199个村建立了卫生室。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比上年增长9.9%。农村税费改革取 得阶段性成果,人均减负15.71元,减负率36.12%。农民人均纯收入1334.9元,比上年增加43.9元。投入资金512.93万元,修建37个村的饮水工程,解决1.3万人0.7万头大牲畜饮水难的问题。
2002年,黄平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一个基础(农业),实施两个战略(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实现四个突破(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投资引资、软环境建设), 抓好六项工作(创造旅游品牌、加强财源建设、壮大工业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社保制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了新的成绩。
张子纲
张子纲(1904-1939)又名人纪,黄平县旧州镇人。1925年投身行伍,北伐军攻克南京后,选送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班第一期进修。后历任排、连、营长、少将游击司令等职。1939年,赴古河镇与友军交换敌情途中,被帮会组织杀害,时年仅35岁。
卢晴川
卢晴川(1870-1962)出生于江西省新干县荷浦村。1910年,经李烈钧介绍加入同盟会。解放前曾任旧州中学校董会校董,地方知名人士。
吴少峰
吴少峰(1887-1976)名鸿基,黄平县旧州镇人,民主人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少峰历任黄平县第1-5届人大代表,贵州省政协委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1960年曾出席北京全国政协会议。
飞云大峡谷
飞云大峡谷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舞阳河景区的组成部分,距黄平县城约20公里。峡谷长18公里,深切达200-300米,有跳鱼洞、无路塘、双飞水、双蝉望月、群蝉戏珠、火烧赤壁、玉佛山等景点。
飞云崖
飞云崖,也称为飞云洞,位于黄平县城东北12公里处,是一处融会宗教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野洞河
野洞河位于野洞村,距黄平县城28公里,河道长18公里。2005年,野洞河景区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全国十佳漂流旅游区。2006年9月,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浪洞温泉
浪洞温泉位于黄平县西北部,距县城43公里,与瓮安、余庆毗邻。占地面积100余平方米,由5至7个大小不同的泉眼平地涌出而成,日出水量约1000吨,属高热温泉。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