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景宁畲族自治县

浙江省丽水地区辖县。浙江唯一的民族自治县。位于省境南部。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人口16.2万;其中畲族1.6万。县府驻鹤溪镇。明景泰三年(1452)析青田县柔远、沐鹤2乡置景宁县,后几经撤销,1984年设自治县。县境位于浙南山地,海拔千米左右。北部溪沟发育,有小块河谷平原分布。山林特产以木材、毛竹、山苍子为主。惠民寺一带所产的高山云雾茶素负盛名。公路通云和、文成等地。县南有雪花漈等胜景。
中文名称
景宁畲族自治县
外文名称
Jingning Shezu Zizhixian
别    名
景宁县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所属地区
中国浙江省丽水市
下辖地区
2个街道4个镇16个乡1个管理区
政府驻地
鹤溪镇
电话区号
0578
邮政区码
323500
地理位置
浙闽边界
面    积
1949.58平方千米
人    口
17万人
方    言
吴语-丽水片-景宁话;畲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时思寺、畲乡之窗、炉西峡、九龙山、封金山、草鱼塘、望东洋
火车站
丽水火车站
车牌代码
浙K: C0000
行政区代码
331127
主要乡镇
鹤溪 沙湾 英川 梧桐 大漈 渤海

目录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北纬27°58′,东经119°38′。总面积1949.98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2004年)。属丽水市,东邻青田县、文成县,南衔泰顺县和福建省寿宁县,西接庆元县、龙泉市,北毗云和县,东北连丽水市。

1984年10月,析云和县原景宁地域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1997年辖5镇、19乡,有人口17.5万人,其中畲族人口1.75万人,占10%。截至2010年底,景宁畲族自治县面积195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71867人 。县人民政府驻

畲族由于大分散没有形成本

畲族由于大分散没有形成本民族的经济市场,也就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只有本民族语言,故其生产技能和文化艺术在解放前基本上处于一代接一代地言传身教状态。畲族也是一个善歌能舞的民族,歌比舞较普及,舞蹈主要蕴藏在祭祀活动中。解放后,在汉族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整理出了一批歌与舞的曲子,并创作了一批新内容的可上舞台表演的歌舞。

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

一、畲族舞蹈在旧社会主要蕴藏在祭祀活动中,故以往有的文艺研究者说畲族没有舞蹈,其实祭祀中的舞蹈也是民间舞蹈。

二、《学师传师》可以说是畲族民间流传了700多年的大型歌舞剧。1987年搞民间舞蹈集成时,浙江省已把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景宁畲族自治县辖5个镇、19个乡:

地形地质

景宁地处浙南山地中部,洞宫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斜贯,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进行过三次变革:1950年12月—1951年5月实行土地改革;1951年5月—1978年,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集体化。1980年9月,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后,到1983年7月,全县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

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

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县农业总产值935万元,农业人口人均28元;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总产值1148万元,人均33元。合作社、人民公社化时期,1978年,总产值3127万元,人均71元;设立自治县初年(1984),总产值3816万元,人均148元;1992年总产值14806万元,人均398元;2004年总产值48286万元,人均2603元,比1984年分别增长12.65倍和17.58倍。

民国24年(1935),景宁县

畲族通用汉文。畲语属汉藏语系,语根为汉语。畲语与汉语客家话接近。其语音声母单纯,韵母发达,声调复杂,变调现象较普遍,音节多。其词汇分虚、实两大类11种,实词尤为丰富,构词特点:多单音词,多转借和引申词,多偏正倒置词,保留不少古汉语词汇和词素。1994年福建省民委对罗源畲语100个常用词作了分析,其中粤语占14个,客家话占13个,闽南、潮州语占6个,福州语占43个,其余24个,不属上述语类。其语法特点是以特定的语序、虚词和语感来表情达意,具有民族性、稳固性和一致性。畲语还有一些带有传统性和稳固性的隐语,起助趣、避讳、盘问作用。 

在畲族中,全国各地语言共通,地方差异不大。语言的共通性,起着认同民族心理和维系民族感情的重要作用。在社交活动中,境内畲族人一般操景宁方言或普通话,当得知对方是同族时,即改用畲语交谈,尤显热情、亲切。在畲汉杂处的村落,汉族人也懂畲语,有的还能用畲语交谈。

民间故事

畲族民间故事题材广泛,虚实兼有,褒贬分明,寓意深刻,形象鲜明。它不仅有神话、传说,也有真人实事;有畲族题材,也撷取汉族生活趣闻。内容多为张扬正直善良,勇敢无私,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以惩治恶迹为反衬,很少庸俗之弊和迷信色彩。畲族神话《造天造地》、《盘瓢和三公主》、《畲家猎神》、

迁入:公元7世纪初,畲民劳动、生息、繁衍在

景宁是浙江省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县之一。地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部亚地带,常绿阔叶林是本地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上层是以常绿阔叶树种组成,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和金缕梅科植物为主,林内有一至数个优势树种混生,以青冈属、栲属、石栎属、木荷属等植物,下层常绿类灌木或小乔木树种,有坚柒、柃木、杜鹃、冬青等;地表常绿草本植物丰富,如蕨菜植物的芒箕、里白、狗脊、肾蕨、金毛狗以及苔草;林内有藤本和附生植物,形成一个复合混交森林。全县高等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已知种子植物166科2163种,其中有一些我国特有属和孓遗种。 景宁是浙江省重点林区县。2004年全县林业用地为239.3万亩,占总面积的81.7%。其中有林地216.9万亩,占林业用地的90.7%。森林覆盖率79.1%。灌木林12.7万亩,占林业用地5.3%;疏林地2.6万亩,占林业用地的1.1%;无林地4.9万亩(包括荒山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占林业用地的2.1%。有林地中公益林占29%,用材林占66%,经济林占1%,竹林占4%。用材林主要有松、杉、荷、栎等。经济林有厚朴5.7万亩、板栗1.7万亩、柑橘1.6万亩、其它1 .6万亩。据2004年调查,全县立木总蓄积量为4388457立方米,毛竹1970.7万支。用材林平均每亩蓄积量为2.2立方米。

景宁林业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重点,通过山地综合开发利用,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林业,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05年3月在中国环保监测总站第一次对县市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中,景宁县名列第五位。

淡水养殖业

景宁畲族自治县山青水秀,温度适中。全县有水域面积21940亩,可利用养殖面积10292亩;稻田9万余亩,可利用面积7万余亩;淡水养殖得天独厚。

县委、县政府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使景宁淡水养殖从传统的培育鱼苗稻田放养,扩展到山塘、水库、小溪流域养殖,出现第一次历史性跨越。1991年以来,全县引进、推广优质鱼类品种7个;1995年4月从吉林省引进池沼公鱼,在上标水库移殖成功;1990年至2004年开始在瓯江小溪放养河蟹成功;1993—1994年引进淡水白鲳、异育银鲫和建鲤;1998年后引进乌鳢鱼和江西粉鳅,进行试养取得成功。据县水利局统计,2004年,全县淡水养殖总产量474吨,总产值525万元,分别为设县初年(1984)的128倍、105倍。其中稻田养殖(鲤鱼、田螺、粉鳅)面积5.5万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62.78%。

1991年6月至1995年6月,分8批次向瓯江小溪放养河蟹苗226.5公斤,投入资金38万元。回捕率11.72%,已捕捞河蟹4100公斤,产值36.5万元。2004年5月在瓯江小溪放养彩鲤夏花鱼苗42万尾,在全县建立了5个科技示范户,赠送扶持罗非鱼1万尾,经示范引导,起到了积极作用。1996年,稻田养殖列入浙江省水产局淡水养殖“412”工程试点县之一。当年在澄照乡叶八弄、叶源村规划115亩稻田,采用“垄畦栽培养鱼”获得成功,鱼总产量5200公斤,总产值5.2万元,亩均产鱼45.2公斤、产值452元,省、地、县专家组前往实地验收通过,取得了鱼稻双丰收。2001年“1996—2000年稻田养殖模式应用推广”项目,获丽水市人民政府“二000年度农业丰收一等奖”;“英川牌”高山薄壳田螺在省首届鱼博会上获“优质产品奖”。2002年至2003年,英川镇在新村稻田养殖田螺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全镇建立1000亩“英川田螺”养殖基地,产品优良,名扬四方,农民增加收入。

为加快淡水鱼养殖步伐,1994年以来,县水利局在鹤溪镇塔堪村建立了水产养殖试验场,鱼种塘8口,总面积18亩,引进优良鱼种白鲳、异育银鲫、建鲤和甲鱼(中华鳖),养殖成功。鱼种场以养殖罗非鱼为主,每年向市场提供商品鱼8000公斤,供应鲳鱼种苗20万尾。

1997年12月,设立水产渔业管理站。下设水产推广站1个,技术人员2名;设立水政渔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15名。2003年3月,县水利局下发了对全县溪流实施全面禁渔的通知。广泛开展宣传《渔业法》和《通知》精神,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严厉查处违法炸、毒、电鱼事件和捕捉、出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事件,强化了渔政管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康美恒岳    下一篇 兰州晨报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