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项英

项英(1898——1941年),原名项德隆,化名江钧、江俊、张成。湖北武昌人。革命家、工人出身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名将。历任平汉铁路(原称卢汉铁路.起始点原在卢沟桥,后延至前门西站。终点在汉口)总工会总干事、湖北省工团联合会组织主任、武汉工人纠察队总队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他是中共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处书记,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担任过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委员长,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副主席,中革军委代主席,中共中央分局书记、中央革命根据地军区(简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东南局)书记等职;在1941年皖南事变即国民党军8万多人在安徽南部伏击新四军的事件中被叛徒杀害。早年被誉为工人阶级的英雄人物项英,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是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
中文名
项英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北武昌
出生日期
1898年5月
逝世日期
1941年3月14日
毕业院校
武昌涵三宫的日新预备学堂
原名
项德隆
化名
江钧,江俊,张成

目录

项英(1898.5─1941),原名德隆。化名江俊、江钧。湖北黄陂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

早年经历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5月,项英出生在

项英遇害地点项英遇害地点

皖南事变中,军长叶挺下山与国民党军谈判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率军部10余人隐蔽于附近山区,当地濂坑村的群众基础好,项英他们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带领下来到姜岳凡(又名姜德贵)家。姜岳凡是地下党员,能够充分信任。在姜岳凡家住了三天后,转移到了附近山上的蜜蜂洞。蜜蜂洞洞内比较狭小,只能睡4个人。于是,项英、周子昆、警卫员黄诚和副官刘厚总在里面睡,其余人在外面搭棚子住。3月14日下半夜,刘厚总下黑手枪击3人,将熟睡的项英枪杀,将黄诚击伤。附近的警卫员听到枪声后赶来查看,发现项英和周子昆遇害。因为曾遇到慌张下山的刘厚总,警卫员立即追击,但没有追上。随后,在老乡的帮助下,项英与周子昆的遗体被掩埋在附近。项英年仅43岁。

刘厚总离去后,经过一番周折投奔到国民党太平县党部,随后被送到皖南行署。虽然刘厚总多次表明卖身投敌的心迹,但国民党并不信任他。1952年8月初,刘厚总这个可耻的叛徒在江西南昌被处决。

然而在1941年皖南事变后,项英的功绩多被抹煞,甚至被扣上“大叛徒”等罪名和诬蔑不实之词,被说得一无是处。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档案馆公开出版了有关皖南事变的电报,这些电报充分证明了当年把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遭受损失的全部责任推到项英身上是不公正的,是“负有责任”,而不是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项英遗骸于1955年6月19日移葬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1990年,在武昌为项英立了铜像,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杨尚昆题词:“项英同志浩气长存”。

1995年10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项英传》,全面介绍了项英的斗争经历、功过所在、优秀品质,论证了对皖南事变中损失的责任都推给项英不公正,进而否定项英的业绩不实事求是,为重新评价项英提供了史实。

1998年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举行纪念项英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在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竖立项英铜像。同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由军事科学院组织编《项英军事文选》,中央党校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这是项英军事实践、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所作贡献的历史见证。

功与过

纪念项英纪念项英

2004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由军事科学院编辑整理的《项英军事文选》(以下简称《文选》),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这是项英军事实践的重要历史见证,是研究我党、我军历史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

《文选》展现了项英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其中有些工作曾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文选》编选了1931年2月至1941年1月期间,项英参与我党、我军重要历史活动和军事实践的文稿,展现了项英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其中有些工作在以往党史、军史著作中被忽略了。例如,1933年6月30日,项英以中革军委代主席(此前,他曾担任过中革军委主席)名义发布命令,确定“八一”为红军成立纪念日。(见《文选》第78页)后来,“八一”就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此外,如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建立红军立功授勋制度,主持红军第一次庆祝建军节的盛大活动,决定创办工农红军大学,等等,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建设和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中央和军委是怎样评价项英的

1941年皖南事变后,由于历史原因,项英的业绩多被抹煞,名字很快在党史、军史资料中消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史学界和新四军的老同志就提出重新评价项英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根据小平同志指示,中美双方达成翻译出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协议后,由我方重新撰写我党我军历史和人物条目。有一天,胡绳同志主持开会讨论编写中的一些问题。这时,中央档案馆刚刚公开出版了有关皖南事变的电报。李维民在会上提出,这些电报充分证明了当年把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遭受损失的全部责任推到项英身上是不公正的,请示在项英条目中应当如何表述。当时重新评价项英的条件尚不成熟,富有经验的胡绳同志表态说:“既然是简明百科全书,字数不能太长,皖南事变的事就不要写了。”这是第一次在正式出版的关于项英的条目中,没有提他在皖南事变中的责任。1982年,开始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王辅一负责撰写项英条目。对于皖南事变问题如何表述,经过许多同志集体讨论,1984年12月先后经胡绳、余秋里、杨尚昆、胡耀邦同志一一审定,对项英的历史功绩做了充分的肯定,对于他在皖南事变中的责任只写了“负有责任”,而不是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纠正了当年的片面指责。后来,王辅一根据中央和军委审定的项英条目的基本评价,写出了《项英传》,1995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1998年,在纪念项英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迟浩田同志代表中央和军委发表讲话,对项英的一生做了全面的评价,他指出:“项英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的名将之一”。

从《文选》和有关档案来看,把皖南事变失败的责任都归罪于项英是不公正的

关于如何评价项英和皖南事变的问题,本来已经解决了。可是,前不久播出的《新四军》电视剧,继续沿用片面指责项英的错误观点,在北移的时机、路线等问题上,给人以中央三令五申,叶挺每每提出正确主张,却被项英一一否决的印象,严重歪曲了历史真相,误导了观众。

关于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皖南部队何时北移,如何北移,选择什么路线,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虽然中央早有新四军向北发展、向敌后发展的方针,但由于情况瞬息万变,指示也是不断变化的。1940年11月21日中央给叶、项指示:“你们可以拖一个月至两个月(要开拔费、要停止江北进攻),但须认真准备北移。”11月24日,中央致电叶、项:“你们必须准备于12月底全部开动完毕。”但11月30日,毛主席又做了如下的分析:“冯玉祥的估计是不正确的,所谓惹急了他会撕开脸皮乱打,这是被蒋之流氓吓倒了的话。”等等。12月25日,毛泽东发的通报认为:“蒋介石内外情况只能采取攻势防御,大吹小打,故复电(指复蒋方电报)以拖为宜,拖到一月底再说”。然而皖南的形势已日趋严重,项英急电中央:“近顾忽令我军改道,而桂、李在江北之军事布置,皖南顽军之暗中调动,对我包围,阻我交通,并故意对弹药遣散费之推诿,如此情形,是否彼等有意阻难我们,而便于进攻江北,然后可再借口对付皖南。……部队早已整装待发,两方交通因敌顽两方面不能顺利北渡。……情形如此,我们的行动应如何?请考虑后即速示,以免陷于进退两难之境地。”(见《文选》第723页)。中央接到项英电报后,没有回答项英的请示,只是严厉地批评:“你们在困难面前屡次向中央请示方针,但中央远在一年前即将方针给了你们,即向北发展,向敌后发展,你们却始终借故不执行,最近决定全部北移。至如何北移,如何克服移动中的困难,要你们自己想办法,有决心。”在刻不容缓的情况下,项英与叶挺等决定1941年1月4日全部北移,并得到中央的同意,7日在转移途中遭到8万国民党军大规模的进攻,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上述经过说明,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缺乏警惕和决策失误的并不止项英一人,把皖南失败的责任全部归罪于项英是不公正的,是不符合党的实事求是原则的。虽然《新四军》电视剧在一些具体方面试图从正面塑造项英的形象,但在皖南事变这个关键问题以及进军敌后和部队建设等许多重要问题上歪曲和贬低了项英。电视剧还把事变前从未当过项英随从副官的孙厚忠(真名刘厚总)安排在项英身边,并虚构了项英袒护刘厚总的许多情节,目的是说明项英革命警惕性不高,用人不当,自食其果。事实是,皖南事变前,项英身边根本就没有副官,刘厚总是在副官处第三科管木工班和饲养班的副官,在皖南事变突围途中刘厚总偶然遇到项英一行,才和项英一起行动。刘厚总经不起两个多月艰苦环境的考验,起了图财害命之心,于3月14日枪杀了项英和周子昆,携款潜逃。其结局也不是被电视剧虚构的余秀英打死,而是跑到国民党那里去报功,遭到冷遇和长期监禁。

总之,对项英的评价,还是应当以中央和军委的有关精神为准,实事求是地进行。现在,《文选》汇编出版了,它不仅仅寄托了我们对项英的深切怀念和百年后的哀思,也是对项英革命业绩的又一重要体现和充分肯定。

主要著述

《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经验对于当前抗战的教训》(1937)、《项英将军言论集》(1939)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最大积雪深度    下一篇 凌之浩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