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扬州日报

《扬州日报》创刊于1956年的《扬州日报》,是中共扬州市委机关报,是扬州地区一张主流、权威的政经大报,日发行量维持在5万份左右。
中文名称
扬州日报
类别
政经大报
主管单位
中共扬州市委
创刊时间
1956年
日发行量
5万份左右

目录

抓典型报道,彰显媒体力量是新形势下党报构筑强势影响力的重要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

推荐宣传学习争做“扬州好人

扬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和扬州日报社联合发出通知:推荐宣传学习争做“扬州好人”,到年底前,要密集推出100位典型人物,打造扬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品牌项目。“扬州好人”是《

扬州日报还精心挑选了一批凡人善举,使普通人走上党报的头版头条。如自强不息的脑瘫患者刘静、创立“扬城首个打工者爱心基金”的颜展红、500人默守3年关爱残疾人等等。这些凡人善举可信、可亲、可学,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身边“道德标杆”。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展现出平凡人在某一侧面上的“人性光芒”。

一群典型,满城春风。一批集体典型为人们树立了思想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向社会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扬州日报》从凡人善举入手,成功策划组织了推荐身边“扬州好人”活动,这既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又是道德引领的过程。

徐兆华

扬州日报扬州日报

2009年初,一位扬州普通社区民警的精神,就像一股春风席卷全国,全国150余家网站和80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徐兆华的感人事迹。他成为一个和谐警民关系的代言人,树立了一个与群众水乳交融的共产党人新形象,是一位饱含着大爱情操的“扬州好人”。徐兆华只不过是扬州涌现的“扬州好人”之一。而我们这座2500年的古城为什么会涌现出这么多好人?层出不穷的“扬州好人现象”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社会氛围和激励机制?

《大爱之城,奏出和谐乐章》

一个城市要振兴,必先注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扬州日报据此推出了《大爱之城,奏出和谐乐章》等系列文章,提出扬州不断提升的城市文明素质才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和极富“含金量”的“金字名片”,是凝聚民心、汇聚民力、提振民气,同心同德促发展的最有效“抓手”,抓住了它,就抓住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龙头。为此我们提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从社会实践中发现先进、发掘典型、找准定位、提炼主题,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表现出来,树立起社会进步的指南针,是典型宣传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三贴近”,使得我们的典型宣传渐入佳境,而记者编辑在充分报道先进典型的同时,也从典型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大家说:“这样一颗颗心灵,让我领悟着生命的意义,感受着民族的灵魂。我写出他们,不仅让更多的人因为他们而感动和受到激励,同时,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丰厚的滋养。”

强调故事化、细节化

强调故事化、细节化,追求典型塑造的“人格化”,让读者感到可信可亲可学可敬

有专家指出,典型报道之所以一度失去受众,就是因为人物形象脱离了普通人的个性,受众难以感到亲近。因此,对于典型人物的报道,要还原人的本性,表现普通人的成长经历和内心世界,把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充分表现出来,打动人的正是典型人物作为普通人不平凡的侧面,这才是可敬、可信、可学、可爱的。

近几年来,我们注意到典型宣传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人们取得信源多元化,选择多元化,关注多元化,动用各种媒体是信息社会传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典型报道也开始探索综合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科学利用不同媒体,增强报道影响力。

“写故事、换视角、变文风”

《扬州日报》响亮提出,我们做的是新闻,我们办的是一张新闻纸,一定要注意与宣传工作的区分。新闻与宣传最大的区别就是,新闻靠新鲜,而宣传靠重复;新闻讲事实,而宣传讲概念。既然新闻讲的是新鲜和事实,所以要求记者要学会讲故事,人的一生都是在消费故事,在襁褓中我们听父母讲故事,我们花钱进电影院也是看大片中的故事,所以我们吸引读者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讲故事。新闻思维观念之变,就是要从学会讲故事来撬动变革之门。

可信、可亲、可学、可敬

“百姓口述的故事,情真;群众心底掏出的记忆,情深。”《扬州日报》在典型报道中在可信、可亲、可学、可敬上做文章,让典型自己说话,让客观事实说话,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易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典型的本质真实。2006年是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这一历史节点,需要媒体拿出有力的典型,抬高人们的视线,作深刻的总结和回味。在“七一”之际,《扬州日报》重新推出老红军、老党员刘应启这个老典型,用意十分明确,刘应启以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如丰碑般矗立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长河中。

老典型如何写出新意?

记者虔诚地捧着采访本坐到刘老的面前,和96岁的老人交流,重新梳理每个故事、每个细节。最终锁定刘老写下的百万字的读书笔记。那是怎样的历史记录啊,大大小小的笔记本,厚厚薄薄的剪贴本摞起来足有一人高,早已被经久的岁月吹黄发脆,蒙上了灰尘。拂去尘土,整整两天,记者把可能用到的材料先分离出来,然后一本本细读,把精彩的段落划出,再随着清脆的键盘敲击声,一段段历史清晰地展现出来。1万字、6千字、4千字,经过记者、编辑、报社领导的手,浓缩浓缩再浓缩,我们用心接近刘老,用这样的文字还原刘老:前40年的军旅生涯,他是英雄;离休后的40年,行万里路、讲千堂课、育百万人,他仍然是英雄。1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浸透着近3万个日日夜夜永恒不变的坚贞信念;1000多场报告、百万听众,记载他40年新长征路上播撒红色种子的足迹……当这一组组数字鲜亮地从刘老近一个世纪的岁月蹦跳出来时,创作的灵感和冲动令人狂喜,“一生的长征”这个大标题也脱口而出

写人性、话人情

今天的《扬州日报》已经形成共识,好的故事是报道被记住的重要原因;写人性、话人情,把握住这一人类的共同情感,就掌握了战无不胜的法宝。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盐城晚报    下一篇 扬州时报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