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礼县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山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县,南连武都,北与武山、甘谷接壤。全县总面积4299.92平方公里,共辖2镇34个乡,总人口10.35万户,50.13万人。礼县深居内陆,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平均气温9.9℃,年均降雨量488.2毫米,全年日照1968.1小时,无霜期183天。
中文名称
礼县
外文名称
Lixian County
行政区类别
县级
行政代码
621226
政府驻地
城关镇西大街38号
所属地区
甘肃省陇南市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东南部
电话区号
0939
邮政编码
742200
辖区面积
4299km2
辖区人口
约50.13万人
人口密度
117人/km2
车牌代码
甘K

目录

礼县地处

礼县辖4镇25乡,568个行政村,县城所在地城关镇。总人口51.4万人(2005年底数据)。民族有汉、回、藏、满等,其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其次为回族,主要分布在盐官、民族、城关等地。

礼县4个镇、25个乡:城关镇、盐官镇、石桥镇、白河镇、宽川乡、永兴乡、祁山乡、马河乡、红河乡、永坪乡、固城乡、崖城乡、罗坝乡、湫山乡、洮坪乡、上坪乡、江口乡、雷王乡、龙林乡、中坝乡、沙金乡、桥头乡、草坪乡、雷坝乡、王坝乡、肖良乡、三峪乡、滩坪乡、白关乡。

历史沿革

礼县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考查,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原始社会晚期),礼县境内就有部落定居。夏商时为雍州地,周为西垂(亦称西犬丘)。秦属陇西郡之西县。两汉时其地分属西县、武都县。三国时仍为武都、西县辖地。西晋西县改始昌,属天水郡。东晋时大部分地属秦州仇池郡。南北朝时,北魏置汉阳郡,治所在兰仓(今汉阳)。西魏改汉阳郡为汉阳县,属长道郡。唐时其地分属长道、大潭二县。宋仍之。元代设礼店文州军民元帅府,初隶王相府,后属吐蕃宣慰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礼店千户所,属岷州卫,十五年改属秦州卫。成化九年,始置礼县,设县城于所城西(今礼县城穿城门以东为所城),领于秦州而属巩昌府。清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地跨东经104°37′-105°36′,北纬33°35′-34°31′之间,东邻天水秦州区、西和县,西接宕昌、岷县,南连陇南市武都区,北与武山、甘谷县接壤。全县幅员面积4299.92平方公里,南北长103千米,东西宽约88千米。本县地势处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

礼县礼县

礼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重叠,坡陡谷深,受新构造 运动的影响,山谷切断较深,山地面积大,占全县总面积的91%,而 川坝地,沿西汉水的盐官、永兴、城关、石桥等地有极少部分,仅占全县总面积的9%。境内流水,由东北向西南径流,在西部、北部、南 部的山区,有天然次生林,植被覆盖较好。 

礼县地貌特征明显,主要有四种: 

东北部和西南部的少部分地区,属轻切断黄土梁峁中山区,面积 为1 044.749 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29 7%,坡度1 5—2 5度, 海拔1 500—1900米,相对高差500米左右。区内沟壑纵横,梁峁相间, 梁峁上黄土受到侵蚀,泥岩、砂砾岩裸露,遇到雨季,水土流失更为 严重,泥石流发生频繁,阴雨季节常有滑坡出现。 

东南部为重切断土石中山区,这主要是

礼县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县,在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各类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开发而表现出不均衡局面。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发,礼县资源优势逐渐呈现,各项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礼县工业起步较晚。解放初期,只有“五匠四坊”的个体小手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产品种类较少。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礼县的工业企业经过整顿,实行集体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工业企业及乡镇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工业门类也由解放初单一型发展为涵盖建材、化工、修造、印刷、冶金、果品加工等行业门类。

礼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礼县全县辖2镇34乡,向积4299.92平人公里,总人口50.33万人。本要产小麦、玉米、洋芋、大豆等粮食作物和苹果、花椒、核挑等经济林果,是全国32个优质水果基地县之一。境内有各种药用动植物5 3 4种,素有“陇南药乡”之称,被誉为“五朵金花”的大黄、红芪、当归、党参、半夏等中药材远近闻名,尤其是“双鹿牌”大黄远销海内外,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一半,海外称“中国铨黄”。全县有森林面积75.9万亩,大然草场144.4万由,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悠久的盐官骡马市场闻名西北。 

民俗风情

礼县地域广阔,有汉、回、藏族居住,受地域和环境影响,礼县风俗民情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地域的不同,各

礼县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形成了特色各异的风味小吃,其中较有名,受大众欢迎的的有热面皮、猪油饼、火烧饼、荞麦面等富有口感的地域性小吃。

旅游景观

赤土山

礼县有八大景,其中,赤土显迹最为耳熟。

赤土山位于县城东侧,西汉水与燕子河交汇处,又名高庙。因其土呈赭红色,而名曰赤土。传说,在唐代,有一道长云游至此,见其林木茂盛,瑞气蒸腾,紫雾缭绕,便搭建茅庐,立炉炼丹,虔心务道,整日整夜炉火不息,渐渐地,炉中火的霞光浸润渗透于山石土壤之中,整个山体便成了赭红色。天尊闻之,感其心诚,将其点化成仙,镇守西江,就是如今人们敬奉的西江神。至今山上还有“万古传仙踪炼石当年留赤土,九州歌德政祥云到处护青山”的楹联。其实,这只是一种传说,究其真因,是由于土中富含氧化亚铁而成其色。

赤土山园林赤土山园林

赤土山自

黄大奎 礼县永坪乡平泉黄家村人。清道光间中式鼎甲武进士第三名探花,授乾清门二等侍卫加一级。当差13年,曾多次随御驾出猎盛京,屡蒙恩典,得赏宫锦。后分发广西提标后营游击,以母老乞终养返回故里,病逝家中。

门克新 礼店所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以秦州教谕秩满入朝,如部经史及政治得失,克新直言无隐,授左赞善。时绍兴王俊华,以善文辞亦授是职,上谕吏部曰:“左克新,右俊华,重直言也。”克新既以亮直见重,后又上《万里长江图记》,不数年擢升礼部尚书,寻引疾,上命太医给药物不辍其俸,及卒命有司护丧归葬,上亲制文祭之。

石吉连 礼县文州汉番军民元帅,子孙世袭其职,遂为礼店所人。父允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顺帝时西番扰边,吉连奉命统兵驻崖城镇,番族畏服,西边遂靖。以功迁至行省右丞,封秦国公,谥忠穆。子石麟袭职元帅。赤土山前原有礼店汉番军民元帅石麟纪功碑,可惜已被毁。石麟封雍国公,谥忠宣。

秋野秋野

赵世延 字子敦,天资秀发,喜读书,究心儒者体用之学。弱冠,世祖召见,俾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世祖至元21年(1284)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至元26年(1289)擢监察御史,至元29年(1292)转奉议大夫,出佥江南湖北肃政廉访司事,敦儒学,立义仓,撤淫祠,修澧阳县坏堤,严常、澧掠卖良民之禁,郡内晏然。至大元年改四川肃政廉访使,任内除积弊,修都江堰。延佑元年(1314)拜中书参政知事,后迁御史中丞。延佑5年(1318)拜四川行省平章政事。泰定4年(1327)加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兼知经筵事,又加同知枢密院事。泰定帝崩以拥立文宗之功,加奎章阁大学士,又拜中书平章政事,后世延以年老多疾,奏请致仕不允,诏许乘小车入内承值。至顺元年诏与虞集纂修《经世大典》。4月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封鲁国公。元顺帝至元2年(1336)11月卒于成都家中。赠执法佐运翊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追封鲁国公,谥文忠。延书法亦有名,今留有所书《跋化度寺碑》、《东岳庙昭德殿碑》。

按竺迩 雍古氏,其先居云中塞上,幼掬于外祖术要家,讹言为赵,因姓赵氏。甲戌年随太祖西征,以功封千户。太宗元年以功封元帅。丙申年从宗王穆直大军伐蜀为先锋,一路势如破竹。进克成都之后,奉命率千户五人到西汉阳,建礼店文州元帅府,坐镇陇蜀孔道,南戎沔州石门,西戎阶州两水,谨斥堠严巡逻,西南诸州不敢犯。戊戌年(1238)奉旨二次伐蜀,连克西川二十余城,宪宗帝召还镇守礼店文州元帅府。中统元年(1260)与总帅汪良臣平叛获功,帝赐玺书褒美,赐弓知矢锦衣。中统四年(1263)卒于镇,享年69岁。延佑元年赠推忠佐无能运动臣、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秦国公,谥武宣。

马训   长道县人。南宋末历官至巾带指挥使,封朝散大夫。宝枯中从征至汉中,见主将不和,知边事必坏,径弃官归里。及元莅中国,叹曰:“我宋臣也,焉能再履仇仇之廷?”遂晦匿不出而终。

赵 壹 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礼县人)。因恃才倨傲,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才得免。壹与蔡 同时,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愤世嫉俗的辞赋家,一生著有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16篇,其中《赵壹集》二卷已失传,《刺世嫉邪赋》最能代表他的风骨,是其代表之作。

王仁裕 字德辇。其先祖太原人,祖父王义甫任成州军事判官时,迁居秦州长道县碑楼川(今礼县石桥乡斩龙村)。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事歧王李茂贞、前蜀、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官至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病逝后诏赠太子少师。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病逝开封宝积坊私第。王仁裕一生著作甚多,主要有《秦亭篇》、《锦江集》、《归山集》、《入洛集》、《南行记》、《紫泥集》、《华夷百题》、《西江集》等共685卷,又撰《周易说卦验》3卷,《转轮回纹鉴铭》22样,诗、赋、图并行于世,著述之多,流传之广,唐以来少有其比,被时人誉为“诗窖子”。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其孙王永锡护柩归葬故里,又隔13年后,即宋雍熙元年(984年)王仁裕门生、宰相李昉撰文《周故太子少师王公神道碑》,张贺书丹并篆额,王永锡立碑于石桥斩龙村祖茔。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资中县    下一篇 徽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