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陇西县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地区中部,渭河上游,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定西市,东西宽52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辖10个镇,15个乡,280个村,24个居委会,16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9万人,农业人口42.76万人,人口密度203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等12个民族。全县已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农村贫困面下降到2.8%,3个村达到小康标准。 陇西又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面积2408平方公里,人口49.8万人。她以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甘肃省最早的省会。
中文名称
陇西县
外文名称
LongxiCounty
行政区类别
行政代码
621122
政府驻地
巩昌镇
所属地区甘肃省•定西市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东南部
电话区号
0932(+86)
邮政编码
748100
辖区面积
2408km2
辖区人口
约49万人
人口密度
203人/km2
车牌代码
甘J

目录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辖9镇8乡,215个村,11个社区,12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49万人,耕地面积165.2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22亩。全县海拔1612—2778米,年均气温7.7℃,日照时数2292小时,降雨量445.8毫米,无霜期146天,属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扶贫攻坚等政策叠加的有利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文明特色经济强县,全力打造“一都两中心”(中国药都、陇中现代物流中心、世界李氏文化中心)的目标定位,夯实城乡基础,提升特色产业,做大优势工业,发展现代物流,开发文化旅游,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着“速度加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01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1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8.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89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双百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06.54亿元和101.1亿元。

概括陇西的县情,主要有五个特点:

陇西是天下李氏的发祥地。陇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李氏文化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是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陇西最具国内国际影响力的“金字招牌”。境内有“陇西堂”、“李家龙宫”、李贺南园及墓地等多处李氏文化遗址遗迹。先后有旅居美国、泰国、马来西亚和香港、

陇西县辖9个镇、8个乡:巩昌镇、文峰镇、首阳镇、菜子镇、福星镇、通安驿镇、云田镇、碧岩镇、马河镇、渭阳乡、宏伟乡、和平乡、柯寨乡、双泉乡、德兴乡、永吉乡、权家湾乡。

历史沿革

陇西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远在史前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 始设陇西郡,汉初设襄武县,始有建置。隋改陇西县,县名沿用至今。从此,陇西便成为历代郡、州、府所在西陲要镇。元代设巩昌都总帅府,辖5 府21 州(今兰州市以东和四川、陕西省的部分地区)。陕甘分省后,甘肃巡抚也曾驻节,成为

生 态

全县累计造林5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5万亩,荒山造林43万亩),封禁治理18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8%;建成淤地骨干坝20座,中型坝23座,小型坝21座;兴修梯田77.2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6.7平方公里,治理率为51.1%。同时,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全县共建成沼气池19415座,占全县总农户数的20.22%。2008年陇西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授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2010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2012年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管理局授予陇西县天定高速通道绿化工程“2012年度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优质工程”荣誉称号;2013年甘肃省林业厅授予陇西县林业局“2012年全省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陇西县城区全景图陇西县城区全景图

水 利

全县现有水资源总量17762 万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量为7180万立方米,工业、农业、居民生活年用水量约5639万立方米。累计建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740项,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32万亩;建成河道堤防75.75公里,保护人口13.06万人,保护耕地13.78万亩;已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发展自来水入户5.98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65%,解决28.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引洮供水一期支渠及配套工程在我县境内有城区供水工程、农村供水工程和灌溉工程,规划到2020年给我县年调水量为6640万立方米。其中,城区供水扩建工程日供水规模15万立方米,可解决渭河沿川首阳、巩昌和文峰地区的城市、工业用水;陇通农村供水工程日供水规模6.2万立方米,可解决我县西北山区和北部山区人畜饮水;三干渠和总干二支渠、总干十支渠及其田间配套工程建成后可在马河镇、通安驿镇、云田镇境内沿大咸河川区以及双泉乡沿秦祁河沿岸发展灌溉面积2.62万亩,并可为现有的渭丰渠加水

电 力

县域内有33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农用变电站8座,电力总装机容量6.87万千伏安。架有35千伏输电线路8条、102.83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29条、1573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2986条、2969公里,乡、村、户通电率达到100%。

交 通

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为1438.83公里,310国道(原316国道)和209省道穿境而过,走行长度分别为43.7公里和77.6公里;连霍高速和陇渭高速公路在陇西境内走形长度分别为57公里和29公里,并设有4个出口;有县乡公路19条、396.4公里,通村公路145条、830公里。全县17个乡镇和215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率分别达100%和60%,县内乡镇班车通达率为100%,行政村班车通达率为88.5%。县内有客运企业2家,营运班线车辆137台;城市公共交通线路8条,运营车辆136台;有鸿运、加林、国林3家出租汽车公司,营运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海拔1612米——2798 米。县界域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52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等12 个民族。辖9个镇、8个乡,215个村,1292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耕地面积118.57万亩,人均占地2.73亩。东与通渭县相接,西与渭源县相邻,南与漳县、武山县毗连,北与安定区接壤。县人民政府驻巩昌镇,北经定西至省会兰州210公里。

自然条件

陇西县位处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为典型的黄土梁峁与河谷地形。构成南山(二阴地区)、川区(渭河水川地区)、北山(干旱地区) 三块条件明显差异的小区环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位于渭河南岸二级阶地上,主要为第四系地层,上部以黄土为主,下部为砂砾卵石层。土层除湿陷性黄土外,一般较为稳定,地基承载力每平方米12吨—--15吨。

陇西地处中纬内陆,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 。年平均降水量445.8毫米,蒸发量144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92小时。城区年平均气温7.7,年平均无霜期146天,绝对无霜期仅有97天。由于受东亚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外围特殊地形的影响,降水量年际差异大。为农牧气候过渡地带,宜农宜牧,以农业为主。川区、北山为温和干旱区,适宜小麦生长,为全县主要产粮区。南山为温寒半湿润区,发展牧业有一定条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大理石矿:位于本县东四十里铺东南约2公里渭河岸。岩体宽度100米—— 200米,长420米,面积约5.5万平方米,可供开采的约1.26万立方米(165万吨)。磨光后,有深灰色和浅灰色2种,年产大理石板材1700平方米。

石灰石矿:位于县境东南21公里的石门,工程控制长度达500米,矿体剖面平均厚42.3米,远景储量约300万吨。渭河及各支流河谷石灰石藏量丰富,年产石灰10万吨,可满足本县工业和民用建筑之需。

砂和粘土:辽西河的细砂质量最佳,技术指标完全符合建筑要求;粘土全县均有分布,河浦及首阳地区的较好,烧制的砖瓦、瓦器,质量上乘。全县有20门以上轮窑砖瓦厂20多家,已形成年产1.5亿块机制砖、300万块机瓦生产能力。以原料好,造型正,抗压强度高而畅销市场。

水资源

陇西县地表水、入境水9750万立方米,自产水8012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78 亿立方米,年总开采量可达3300万立方米,城区人均占有水资源65.8立方米,目前年开采量为1700万立方米,仅占可开采量的50%。渭河流经县内46.1公里,南北7条支流均有灌溉之利。城区位于渭河川区,地下水资源可满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

全县现有科技管理机构18个,技术推广服务机构6个,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县直专业技术学会20个,会员1070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105个,会员2.58万人。1995 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2007年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并连续4次通过了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

教育事业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53所,其中职教中心1所、职业中专1所、高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27所、九年制学校16所、小学17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6所,另设教学点65个、附设幼儿园103个。在职教职工7019人(普高1119人、职高360人、初中1972人、小学3109人、幼儿园436人、特殊教育23人),其中专任教师6786人(普高1078人、职业高中323人、初中1949人、小学3082人、幼儿园332人、特殊教育22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普通高中92.39%、职业高中72.76%、初中98.46%、小学99.25%、幼儿园100%。在校学生8.2万人,其中普高1.61万人、职业高中2663人、初中2.18万人、小学3.16万人、幼儿园10083人、特殊教育105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53.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9.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2%。全县于1999年实现“两基”达标,2000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2013年获定西市教育质量振兴奖。2013年高考本科上线2708人,上线率38.2%,本科上线率连续十五年名列全市第一。

钢铁钢铁

文化事业

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书画院)分别设立,全县建有乡镇文化站17所,农家书屋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215家,城乡简易篮球场784处,业余剧团18个,“四馆一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现存189处古文化遗址、遗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7处,县级文保单位15处。现有馆藏文物4037件,其中一级文物4组6件,二级文物57件,三级文物410件。现有陇西云阳板、陇西民歌、陇西

201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4亿元,财政收入6.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30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0.02亿元和78.33亿元。

农 业

全县耕地面积165.2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8亩。2013年全县共播种各类农作物167.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20.5万亩,经济作物47.1万亩,夏秋比和粮经比为14:86和72.5:27.5。中药材、

陇西小吃很有名,客人吃过有好评。

烧鸡粉、卤鸡蛋,荞粉酿皮饸饹面。

牛肉羊肉担担面,桂花元宵羊肉串。

酥饼锅盔大肉面,想吃炒菜进饭店。

想吃一碗饸饹面,馋得涎水往下咽。

浇汤扯面味道鲜,吃上一碗想一碗。

甜醅子、甜又凉,花钱不多尝一尝。

吃了一碗忍不住,酒味甜香再操上。

韭菜包子刚出笼,端着上来热腾腾。

抹上猪油醋辣子,吃上一口还想吃。

腊羊肉的味道怪,吃了还给家里带。

巩昌三绝有传授,火腿口条金钱肉。

说起腊肉更为美,陇西特产

李氏文化

位于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巍巍陇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

陇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或是出于忌吊,

陇西古生物化石

在陇西博物馆里,珍藏着三件不大引人注目的化石-牛角化石、象牙化石和鹿角化石。然而,就是在这不太惹人起眼的化石中,却蕴藏着陇西远古时代的历史。

1973年在宝凤乡青林岘出土的象牙化石(长0.43米,直径0.04米)、1977年在首阳镇三十铺出土的牛角化石(长0.6米,直径0.13米)和1986年在马河镇赵家沟出土的鹿角化石(长1.05米),地质年代均属第四纪的更新世(因当时生物的面貌更新,已有95%以上与现在的无异)。这就是说,远在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陇西气候温和,水源丰盈,草木繁茂,适宜剑齿象、野牛、斑鹿等动物生活繁衍。从化石的尺寸大小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动物个体要比现在的大得多

陇西古生物化石的相继出土,也说明陇西在第四纪的早期(从二三百万年前至一万年前止),已经具备化石形成的条件。从生物本身来讲,必须具有主要由矿物质组成的硬体(脊椎动物的骨、齿、角等);从自然条件说,也得具备迅速掩埋生物的地质条件(地震、滑坡、塌陷、淤积等);从时间概念说,生物遗体还得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各种石化作用(物质的填充、交替、升馏等)。

秦长城与烽火台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国从临洮(今岷县)沿洮河向东北延伸千余里修筑长城,今临洮、渭源、陇西、通渭等县长城遗址即当年所建旧迹。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大将军蒙恬率军30万北伐匈奴,获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以南伊克昭盟一带),将这段长城加以修缮,并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贯为一,终至辽东半岛,绵延五千余里,号称"万里长城"。

秦长城在陇西境约100公里,由渭源县野狐湾进入陇西县德兴乡阴山,经福星镇、云田镇、渭阳乡至和平乡的砂川里入通渭县四罗坪而去。位于福星镇马莲岘到鱼家嘴长约7公里的一段保存较为完好,俗称长城梁。这段长城遗址残垣夯土层厚8厘米~10厘米,平均高度仅存1.3米,两侧有壕沟,宽约50米。其他段破坏较为严重,时断时续,在山者则沿梁傍崖,随山势蜿蜒起伏;在沟坡者久经风剥雨蚀和人为损毁,痕迹不清,唯有云田镇乌龙沟段和渭阳乡阳坡寨子入小干川村段残存部分较为明显,尤其是小干川西山段和在东山半坡上的烽火台基本完好,至今约30米见方、残高约10米的土墩仍清淅可见。

长城夯筑故土呈青灰色,长城沿边群众用作土肥年复一年挖掘搬运,大多地方仅留下混杂有绳纹瓦、青灰砖及陶盆、瓦罐等残片的废集物,农民为图方便,就近推铲在一起,形成断断续续、弯弯曲曲的一条堆集带。这条堆集带好像向人们诉说当年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讲述当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景点景点

1981年,陇西段秦长城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烽火台是我国古代用于报警的军事设施,多数与长城连在一起,如渭阳小干川东山坡烽火台。也有单体建筑的,陇西县城东南宋家掌土梁上曾经就有一座。这座烽火台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清乾隆《陇西县志》有这样的记载:明初平羌将军冯胜攻巩昌,驻兵东五里烽火台。这座烽火台东可望豲道古峡,西可眺陇西城川。从唐宋以来丝绸之路有路就有烽的惯例来看,此烽火台是为扼巩昌要塞,控丝路要道而建,意义非同一般。烽火台举烽播燧的报警方法,随着时世的变迁,逐渐有所发展变化。元代建烟墩,烟墩修有兵营,平常年代可以驻军,战时发挥报警作用。陇西城东5里烽火台当属于此类。报警方法不再是狼烟,五里、十里站站相传,而是有警则守兵举烟为号,"寇至百人者,挂一席、鸣一炮;至二百人者,挂二席、鸣二炮……"烟、席、炮三者并用。

烟墩在清顺治年间多有废圮。陇西县宋家掌烽火台(烟墩)被毁的时间,据《清史稿•兵志》 "咸(咸丰)、同(同治)朝……边堠尽废……"推断,当废毁于这一时期,距今不过150多年。

府文庙

府文庙建于宋代,重建于元至元世祖元年(1264年)。明以前在大城西南隅,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迁建城中央。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又迁建南街(今陇西一中址)。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大修,同治五年毁,光绪六年(1880年)再建。有戟门、棂星门、圣域门、贤关门、大成殿、崇圣祠、忠孝祠、节义祠、名宦祠、乡贤祠等。门前有"万仞宫墙"影壁长达30米。今存大成殿,宽22米,进深18米,高12米,歇山顶,檐下斗拱36朵。建造精美,高大雄伟,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县文庙

县文庙在大城东南(今陇师附小址),创建年代无考。清雍正五年(1727年)重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修葺,同治五年(1866年)毁,光绪九年(1883年)重建。其规模大致与府文庙相同,但多礼门及仪路两坊。解放初期有大成殿、侧殿等。今存棂星门(牌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

关帝庙(又称武庙)境内共有关帝庙4处:一处在仁寿山东麓,为元代陇右王汪世显所建。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年)重修,前为正殿,后为嘉庆殿,再后为重庆殿,最后为玄武祠,庙右5楹为希圣堂,庙左为月香台。清同治三年(1864年)毁,光绪六年(1880年)复建大殿和退殿各一座。陇西解放初期,大殿、山门和石砌49级台阶犹存,可见当年建筑之巍峨。一处为北关庙台,初建于明中叶,称关帝楼,也称庙台。同治五年毁,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但砖台、拱门低于原建筑。一处在北关镇羌门(西门)瓮城,即月城内,文革期间拆除。一处在汪家洞原明朝巩昌卫署旧址,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卫裁署废,康熙十二年(1673年)改建关帝庙。解放初期犹存。

天庆观

天庆观(俗称天爷庙) 原称玉皇观,创建时间无考。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重建,改称天庆观。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扩建,改称神霄玉清万寿宫。元初巩昌都总帅汪德臣再次扩建,改称南观。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增建阁宇,复天庆观旧名。道光九年(1829年)修筑石级、亭台,彩绘壁画。光绪至民国经几十年不断增修补修,形成有大小二十多座殿阁的建筑群,为清代陇西九观之首。解放初期尚存。

万寿寺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创修,原为佛寺。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于寺南北修群英冲汉坊和御史坊。清顺治年间重建后,改称万寿宫,供奉"万寿金尊",为官员朝贺君王之所。据史载,万寿寺原有大殿7楹,高7丈,两侧为旁殿,前后有壮观的内外门楼,大门内有朝房、僧舍。殿庭雕龙画凤,金碧辉煌,为陇西城内最宏阔建筑群之一。寺后有一两层谯楼,上置钟鼓,为一城耳目,俗称稽古楼。稽古楼解放初期尚存。

天竺寺

唐代有观音院,元世祖曾敕令重建。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诏谕扩建,赐守藏番僧卜藏僧官,有御制番藏经全藏。天竺寺占地广阔,约200亩,规模宏大,有殿堂百余栋,藏经180多匣。整个寺内由一座连一座的四合殿院构成,院与院之间有大门或甬道相通。当地有谚语道:"天竺寺,门儿多,进去出来摸不着。"解放初期部分建筑尚存。

府城隍庙

府城隍庙(原圆明寺) 创建时间无考,有元代重建令旨碑。清道光五年(1825年)和同治四年(1865年)两次重建。解放初期大致完好,大门两侧有铁狮子一对,铁狮子为座的铁旗杆高数丈。山门内有戏台、正殿、退殿、抱厦、乐楼、十城隍殿,二十一城隍厅等建筑。今仅存抱厦(县城关中心粮油站院内),为卷棚式歇山顶,飞檐翘角,其内斜梁挑担,雕花滴垂,构造奇巧,独具匠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县城隍庙

创建时间无考,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年(1699年~1701年)大修。同治五年毁,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解放初期有大殿、抱厦、东、西两排二层耳楼、退殿等。门前铁狮子透剔铁旗杆一对。1955年划拨县邮电局,古建筑全部拆除。

普陀寺

(又名绣佛斋) 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相传有比丘无达(俗称卢和尚)沿途募化去浙江定海,朝拜普陀山,肩挑释迦牟尼、韦驮等4尊木雕佛像,于康熙五年(1666年)行至陇西翊秦门时,因劳累过度而无法再行。当地民众集资施地建寺供奉。今存大殿,宽13米, 进深12米,高10米,歇山顶,飞檐翘角,构建精美。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极宫 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建北极宫,清顺治五年(1648年)部分建筑毁于火。康熙元年(1662年)重建,同治五年(1648年)大部分建筑被焚毁。清末民国初又陆续重建。布局精巧,前有5座木楼和戏台,中有殿阁建筑群,后有5座假山,其上建亭台楼阁。现仅存大小殿宇11座和3座假山,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以上寺庙观宫外,尚存遗迹的还有38处,即大城内有旗蠹庙(又名天宝宫)、宏慈寺(又名董家寺)、仁寿庵(又名白衣庵)、巩昌营马王庙、紫霄观(相传是元时萧真人降服貘兽之地)、钟灵寺、宝光寺(清初通政宋朝楠家祠)、慈慧寺(又名积庆寺)、火神庙(又名火祖庙)、雪山庙(又名雪爷庙)、太清宫、卧龙寺、妙华寺(又名木塔寺)、龙泉观、报国寺、青龙寺(俗称种家寺)、文昌宫、兴陇寺(有大寺、小寺两处)。北关有文昌宫、大雄寺(俗称陈家寺)、宝庆寺(俗称米僧寺)、三皇庙、药王庙、福慧寺、报恩寺(又名报国寺)、三官庙(又名三义庙)、碧玉宫(又名碧游宫)、龙音观、元德观、普济寺、天宁寺、香山寺、老君庵等。四郊有佛会寺、释迦寺、北林寺、妙光寺、东岳庙、黑池龙王庙等。

陇西为回、汉民族聚居之地,所以回民礼拜寺也多达15处,当年也盛况空前。明朝至清朝同治以前,是西出长安丝绸古道上的经堂教育中心之一。有清真大寺、清真小寺、三堡子寺、西关上西街清真寺、穿心店寺、热水巷寺、清真古寺、拱北寺(俗称巴巴峰)。名称失考的北关有4处,北郊2处,西郊1处,东郊1处。清真寺多为中西合璧建筑,美观大方,也是地方一大胜景。今仅存陇西清真寺。解放以来,陇西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民族政策,1954年拨款重建陇西清真寺,后又几次拨款修葺。

仁寿山

仁寿山是陇西的一座风景山,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旅游胜地。1997年4月,仁寿山公园被甘肃省林业厅公布为省级森林公园;1999年8月,仁寿山被省政府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据史载,古时的陇西"山多林木"。仁寿山原为一片原始森林,后来虽然多次损毁,但直至明代还是林草覆盖,郁郁葱葱。嘉靖时著名诗人胡缵宗赞美道:"陇西林密,流水其内,赤根丝丝,白根氵岁 氵岁,,陇泉漱玉,陇木到天。"

仁寿山名得于何时,史无记载。清康熙岁贡杨其忠《重修仁寿山古寺碑记》称:孔子有"仁者寿"一语,故此山取此嘉名。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山麓构筑牌楼,山巅构筑佛殿、道观和僧寮梵舍。蒙古太宗二年(1230年),巩昌便宜都总帅府总帅汪世显大兴土木,重建十方古刹,重塑十方佛金身(因有十方古刹,仁寿山又名"十方山")。山之西原有佛殿、道观建筑,因年久失修,只留残垣断壁,湮没于荒草荆棘之中。于是披荆斩棘,修通明殿、文昌阁、武宿阁、百禄阁……一时盛况空前。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陇西大地震,山崩地裂,仁寿山建筑物多数倾毁,其后虽有修葺,但仍未恢复原状。明初,天下太平,地方官员、绅士又倡修,除庙宇殿堂外,继承前志,建一花宫。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张相国移建先师庙(孔庙),恭请先师塑像于山之岭,一时"人文蔚起,日月重光",拜祭者络绎不绝。嘉靖十四年(1535年),陇右分巡佥宪、巩昌府知府纪元重修文昌阁,复建奎星阁。后因长期战乱,失修近百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财力充沛,首修先师遗冢、新亭和先师丰碑。其后增建式廊,改修无上殿,新建罗斗室(又名罗汉殿),重修式廊凉亭,游人赏心悦目。雍正四年(1726年),新修通明殿、文昌阁、武宿阁、百禄阁等。此一时期的仁寿山是最为繁盛的时期。山之西有通明殿、先师庙、十方古刹,古刹旁有"张侯坠泪碑",右有悬泉如疋练;山之东有武安王庙、妙光寺、月香台。所有堂、洞、桥、坊、廊庑、台榭,均丹涂彩绘,美轮美奂。有诗吟唱登其山"收天下春于肺腑,收大地风光注入抔土"。同治年间兵火焚烧,仅存数座残破庙堂。光绪元年(1875年)军门周瑞卿重修仁寿古刹、紫霄观、十区僧寮梵室,恢复原来盛况。每年四月初八日"浴佛节",善男信女朝山进香,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寺庙寺庙

陇西解放后,山的西边佛殿、楼阁多有保存。1957年至1960年拆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共陇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复仁寿山,规划建设仁寿山公园。自1984年开始,按照"依山附势,随峰就险,以绿化为主,点缀景观"的设想,分步实施。公园规划分园前区、科普区、游乐区、古迹区、森林浏览区。园前区已建起巍峨的仁寿山门牌坊和玲珑剔透的汉白玉拱桥,312台拾级道直通山腰八角亭。山麓右侧儿童乐园中屹立着少年英雄张新龙塑像,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山上游乐区东有南山寺,中有三清殿,西有十方寺。十方寺新建占地882平方米的大雄宝殿气势恢宏,4尊汉白玉佛像莅位其间。陇西李氏文化的象征"陇西堂"座落东院,是海内外李姓族人寻根祭祖的一处场所。中院为曲径游廊,有当代名人、李姓后裔的书画供游人观赏。雄踞山巅的八角楼古朴典雅,登上楼顶,陇西川塬尽收眼底,古城新貌一览无余。三寿园、碑林、如一阁、乐寿堂、迎宾楼、大佛殿、西进亭、瑞亭、烈士陵园、中华名医陇西纪念馆和飞龙赛鸽公棚、动物园等景点各具特色。目前5万多株侧柏、云杉、国槐铺天盖地,满园葱茏;千百株牡丹、芍药、月季、大丽花、唐昌蒲、荷花四季竞相怒放,味芬气馥。还有那高雅的百余盆景,点缀得景色更加宜人。

威远楼

北宋前季,陇右一带多为羁縻之地(名义上归于宋朝,但实际统治权仍掌握在吐蕃部族酋长手里的地区)。河(州)洮(临潭)湟(青海湟中)尚未收复,安定以北各地又被西夏控制。宋丞相韩琦为了攻夺失地和边防需要,于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在古渭州地修筑古渭砦城,并于砦东一里东北坊建一了望谯楼。此楼"雄压全军",威镇远方,故取名威远楼。孟卜曾作诗记:"韩公安抚来秦凤,威远楼筑在渭滨。凭眺自有西土月,旌旗已靖朔方尘。"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扩建城垣时,将谯楼移至城中,筑台建楼三楹。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造铜壶滴漏置于楼上。"重修铜壶滴漏碑"刻记:壶高一米,形似茶壶,左右有耳,天池内盛水,水滴计时,丝毫不爽。明成祖永乐初年,壶被损坏,失去一耳。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知府崔达命工重修,完竣后滴漏,时辰更点准确无误。同时,并制一鼓相配合,夜以击鼓报更,故又称鼓楼。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将楼由3楹扩建为5楹,更名雄镇楼,楼阳阴两面,各高悬"巩昌雄镇"、"声闻四达"巨匾。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吏部文选司出守巩昌府事陈廷纶倡导,进行了扩建,为5开间3层木架楼。砖基楼台高11米,长27米,宽17米,楼高15米,通高26米。楼周立圆柱24根,柱围一人围抱尚不合拢。四面飞檐,檐下斗拱102朵。楼底层为青砖砌墙,东西辟4窗,对开1门,二楼棂栏围绕,三楼四面雕花明窗。拾级登楼,"俨然图画屏障,脱尘氛绝,云气凌空,万山排阔",复名威远楼。道光十六年(1836年),巩昌府知府唐树义又筹资修葺,雕梁画栋,丹涂彩绘,在楼台东南角置石晷,并将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所铸铜钟置于楼台。铜钟铜质纯净,高2米,直径1.33米,重约6000公斤。钟表层分4格,铸有"皇帝圣寿万岁"、"重臣千秋"、"法轮常转"、"国泰民安"18个大字,下题"大宋丙戌崇宁正月"。题名阴阳文不等,有通远军事刘戒朝、散郎通判通远军事孙俣、主持圣寿寺定僧体原等。钟击之声闻四达十余里,无事报时,有事报警,故又称钟楼或钟鼓楼。楼底层四壁镶嵌的金石有:"郡守汤聘珍去思碑"、"重修威远楼碑"、"郡守唐树义遗爱碑""重修铜壶滴漏碑"等多块。其中尤为珍贵的一块为"五岳真形图"碑。此碑为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重刻,碑高1.33米,宽0.67米。五岳图形下各有注语。下刻"《抱朴子》云:汉武帝元封二年七月七日夜,西王母亲降,见王母巾器中有书卷,紫锦囊盛之,即是斯图"等语。据地方志书载:此石刻图碑是因雷电轰击而出,石缺一块是轰脱所致。这块碑石形似官印信,如品字状,图形极其逼真,是块难得的石刻画,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楼台、砖堞、门窗、棂栏、梁柱焕然一新。尤其是按照原样彩绘的历史人物、松竹梅兰、飞禽走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整座建筑更加美轮美奂,凌空欲飞。登楼远眺,九里城郭历历在目,陇山渭水尽收眼底。如今威远楼是陇西文化古城最显著的象征。

1963年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威远楼和宋铜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邢远博    下一篇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