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成都市新都区

新都区位于成都市北郊,居“天府之国”川西平原腹地,素有“天府明珠”和“香城”之称。全区幅员面积482平方公里,六分之五为平原,六分之一为浅丘。新都区现辖13镇4乡,全区总人口62万人。新都区是成都市科技·文化·旅游卫星城,在成都市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都市区,其中32.6平方公里为都市区。新都区同时被定位为成都市城北副中心,承担成都市机械、电子、食品、生物制药、旅游和物流基地的功能。新都镇、新繁镇均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中文名
成都市新都区
外文名
Xindu District
别称
香城 天府明珠
所属地区
中国 四川省成都区
下辖地区
新都街道、大丰街道、三河街道、新繁镇等
面积
428平方公里
人口
428平方公里
GDP
502.75亿元人民币(2013年)
地理位置
成都市北部,川西平原腹地
著名景点
桂湖、宝光寺等
主要街道
新都街道、大丰街道、三河街道等
机场
双流国际机场
电话区码
(+86)028
邮编区码
610500
政府驻地
新都街道桂湖中路92号
火车站
成都 成都东 成都南 新都东
行政类别
市辖区
地方方言
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客家语-土广东话
著名学校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
政府官方网站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
车牌代码
川A
政府驻地
新都街道桂湖中路92号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中学
新都一中、新都二中、香城中学等

目录

成都市新都区成都市新都区
新都区位于“天府之国”

新都区辖2个街道(大丰、三河)、11个镇(新都、新繁、新民、清流、龙桥、马家、泰兴、木兰、军屯、石板滩、斑竹园)。

历史沿革

秦置新都县,隋改置新乐县,唐复置新都县。1960年并入新繁县,1962年恢复新都县。1965年新繁县撤销并入新都县。2001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新都县,设立成都市新都区,区政府驻新都镇。2002年1月1日,正式设立成都市新都区。

1952年4月,撤销成都县,划三河乡入新都县。同时将成都县的崇义乡、复兴乡划归新繁县。1953年6月,以清白江为界,划新都264亩入彭县三邑乡,48亩入彭县竹瓦乡,彭县划85亩入新都军屯乡。1954年8月,划原华阳仁和(今石板滩镇)、同兴(今木兰乡部分地区)两个乡入新都县。

1958年3月,划华严乡入金堂县。1960年2月,划弥牟乡入成都市的青白江区,同时撤销新都县,并入新繁县。1962年10月,复置新都县,将并入原新繁县的区域划归新都县。1965年7月,撤销原新繁县,将新繁所有行政区域全部并入新都县。

1993年,新都县辖13个镇(

新都区位于

成都市新都区成都市新都区
经初步核算,200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0亿元,增长3.8%;第二

都县坚持实施“农业高效化”战略,大力推进

新新都属都江堰灌区,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县内河流纵横,有干、支、斗渠126条,总长684公里,水域面积40多平方公里,地下水储量7.3亿立方米,调节储量2.33亿立方米,水层厚度15米左右,具有自然净化能力。全县现有自来水厂21座,日产水能力达62000多吨。

新都处于四川大电网和四川天然气南北环线输送管网腹心区域。县内过境输电线路有220千伏三回、110千伏三回、35千伏三回、总长125.7公里。县内已有110千伏变电站三座、35千伏变电站四座,输变电能力分别是223000千伏安、100000千伏安,目前实际使用不到50000千伏安。全县现有电网结构完善。供电稳定可靠,能满足经济建设和民用电的需要。

县城桂湖镇现有天然气二级配气站1座,城区全部使用

成都市新都区成都市新都区
新都科技力量雄厚。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万多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70人,中级2650人,初级8858人。设有科研与综合科技服务机构17个。1980年以来全县共获科技成果奖297项。全县拥有国家专利126项。

全县有普通中

新都区的旅游景点以桂湖和宝光寺最为有名。桂湖是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公园,因明代杨升庵在此读书饯别友人写出名诗《桂湖曲》而得名。宝光寺始建于东汉,是成都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寺庙。另有泥巴沱、白鹤岛等风景区。

风土人情

婚嫁 民国时期婚姻,大都遵父母命,经媒妁言,重庚帖,厚妆奁。《新繁乡土志》载:“自光绪以来,新繁嫁女之家,中人之产三四百金俗尤以为薄;富室则千金,弗称道也;贫者以不及为羞。于是箱笼中虚而外观必饰。”封建婚姻造成了指腹联姻、望门寡、过门寡、童养媳等等摧残妇女的悲剧。还有因近亲结婚而造成子女畸形,寡妇守节不许再嫁,富室之家纳妾等等。在上层人士和知识界中也曾倡导新式结婚,但多数人家仍沿袭古代“六礼”的旧俗。婚娶过程是:男女青年到一定年龄时亲朋邻居为之作伐,选择门当户对、品德才貌相当的作为婚配对象。经过“访人户”、“合婚”、“看人”、“报期”等过程决定结为配偶。结婚前夕,男方备办衣饰、礼物送往女家,并带回女方陪奁,称为“过礼”。当晚男方簪花挂红,吃“花夜酒”。婚日晨,女方举行辞祖仪式。婚日,男方备鼓乐、彩旗、花轿,迎新娘,称为“迎亲”。新娘至,即行“周堂”,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拜长辈、夫妻交拜,然后双双进入洞房,共饮交杯酒,结婚礼仪初告完毕。中午,设宴招待宾客。晚上,亲朋于新房中祝贺新婚夫妇,称为“闹房”。婚后3日或当天夫妻同至女家午宴而返,称为“回门”。丘陵区则是婚后第三天女母去男家看望女儿,称为“逛露水”。第九天女母带一小男孩(以示生儿子)去男家将女儿接回娘家住9天(以示久久长寿)。到时,新郎去岳家接回新娘,称为“耍九”。事后,男女两家各自馈赠“红叶”(媒人),称为“谢红”。至此,婚礼结束。

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婚姻法》。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保障一夫一妻制,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制度。

新的结婚程序:男女青年双方自愿,符合《婚姻法》的结婚条件,同至乡(镇)人民政府履行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后,取得法律保护。

解放初期,农村婚娶一如旧习。机关、单位职工的婚事从简,女不办陪奁,男不备酒礼,仅以香烟、茶水、糖果相待。婚日,女步行至男家或由男方去接。1960年后,厚彩礼、重宴席,一般嫁女之家须置双被双帐,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男家则要新置四大件(床、衣柜、写字台、平柜)。婚日,男方派出包括新郎在内的未婚青年男4人女3人,或步行或骑自行车至女家迎接新娘,早餐后始返。女家也同时派出男女各2人送亲。宴席和“闹房”一如旧俗。1976年后提倡婚事新办,女不收财礼,男不办酒席。各乡(镇)人民政府分别在1979~1981年间于每季度举行一次集体婚礼,由乡(镇)负责人主持。妇联及共青团负责人为他们祝贺,少年儿童为他们献花,有的还放映电影以助兴。1982年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新房中的陈设除家具、沙发外,还添置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举办宴席,招待亲朋好友。农村中婚嫁礼仪没有多大变更,仍要经过“看人”、“过礼”、“迎亲”几道程序,至于宴席须视其家庭境遇而异。近年来,单位职工利用节假日举行旅行结婚度蜜月的逐年增多。

丧葬 民国时期,一般的丧葬过程是:人刚一断气,随即抛药罐,戳屋顶,放鞭炮,烧“倒头纸”。子孙为死者沐浴、整容、穿戴,将其抬入棺内,棺脚点一灯。死人的穿戴叫“寿衣”,衣质系布料或丝绸。若有殉葬品也随同放入棺内。然后直系亲属齐集棺旁由阴阳先生作“闭殓”仪式。死后3日或择期“成服”,重孝子裹白孝帕,身着粗麻布孝衣,足穿草履,腰系麻带。安葬前夕,主人于是日择宗亲长辈擅长书法的或邻里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点主”,即点主官以孝子指血于事前写好的缺“神”字之直划,“主”字之上点的牌位上用朱笔补成,在左昭右穆上加红圈。成服立位后,择其黄道吉日发引扶柩葬于祖茔。来岁清明上新墓。自亡之日起每7天烧1次纸钱,称为“烧七”。百日祭祀叫“百期”。3年除服叫“满孝”。至此丧事结束。

这些丧礼不论贫富均尽力为之,以示尽孝。小康以上之家还要念经、做道场、祭行三献、家祭和歌诗念经、做道场。行三献,三献分初献、亚献、终献。其形式是:由两个礼生喊礼,一个引赞孝子率孝众人等经过整冠、圆领、束带和纳履后,于灵前献香、献帛、献爵。然后左旋右转,右旋左转,俯伏长跪听读哀章,听讲孝义,听歌诗章。最后,跪于灵位右侧听客祭。祭文,一般是通用祭文。如:“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大(孺)人之德,山高水长。”丘陵区则用:“岭梅初放,篱竹犹横。残雪乍开天外景,谁扶鸠杖看山行。宜庚亲与邻,谁不慕而钦。义方教子,令德为型。”歌诗,即由歌诗童念诗章。歌诗的内容,有“歌叹五更”、“歌四季思亲”、“歌十二月行孝”等。这些丧礼并非定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有简有繁。穷困之家丧事从简。无力置棺的则募化薄棺或火匣子,只入棺闭殓发引安葬。无祖茔的或乞葬地,或葬官山。更有软埋的,则葬于义冢之中,皈依的居士死后,不请道士而请僧人做道场1-3天,不动大锣、大钹,而用小苏卡、小马锣,外加大鼓、笛子。回民死后,由阿訇代洗尸身。用白布将死者周身缠扎,一边扎一边念经。然后将死者放于白色兜尸布上,3人挈兜尸布将死者放入从清真寺扛回的共用棺木内加盖后出殡。回民坟墓用石椁或木椁,贴地一方不砌。尸身紧贴地面(棺木回收),俗为“人死归土”,不能与土隔绝。将葬,阿訇念经后将死者放在椁内,头北脚南,脸微向西方,加盖掩土,坟堆垒成长方形。葬毕,家属返家宰牲(羊或鹅)、炸油香(油饼),分送回民家及汉族邻友,以示申谢。回民死后不化帛,不燃香,不设酒席,但子孙要着孝服,祭仪与汉族同。

解放后,丧葬礼仪已大大从简,仅发引扶柩,土葬入棺,穿孝衣的已不多见。城市里头包孝帕多数已改为臂佩青纱。1975年新都县人民政府提出殡葬改革,一是改土葬为火葬,二是将祭行三献改为开追悼会。从此,国家和集体单位职工、城乡居民死亡后,一般均实行火葬。

祝寿 又叫做生。生有大小之别,满整十为大生,反之为小生。新都人多数是做虚岁,即逢九那年做。民国时期,逢长辈的生辰,晚辈和平辈要带上礼物于前夕去祝贺,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当晚吃寿面称为“上寿”。次日向长者祝贺叫“拜寿”。若长者为花甲以上的寿星,还有散寿碗之举,宴席也更加丰盛。解放后,祝寿之俗仍在,不过时间定在当天。小孩的生日也要祝贺。子生3日称为洗三,弥月称为满月,1年称为做周岁。回民也有祝寿的习惯,也请吃洗三酒和满月酒。

祝宅 新屋落成要做“圆屋酒”。丘陵区为人祝贺叫“糊壁头”。是日,亲邻送楹联,鸣爆竹。主家便设宴款待。有的乔迁也是这样。

开张 民国时期,庙、馆落成,大型桥梁竣工,首事人要请川戏班唱戏。铺户开张,戚友要赠对联。解放后,重要建设竣工,要举行落成典礼,公路通车要举行通车典礼。1978年以来,公司或商店开张,鸣爆竹表示喜庆,有的还剪彩。

馈礼 寿礼:衣料、酒、面、肉、糕点、鞭炮、寿联。月礼:醪糟、母鸡、鸡蛋、小儿衣物。婚礼:衣料、红鞭炮、喜联。奁礼:衣料、陈设物件。丧礼:挽联、花圈、祭帐、钱纸。病礼:鸡蛋、水果、糖果、糕点。馈礼送钱者称为干礼。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晴隆县    下一篇 易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