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剑阁县

剑阁古称剑门,地当秦蜀要冲,因诸葛亮在剑门关凌空凿石修建飞梁阁道而得名,素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自东汉以来,历为县、郡、州治地,建县已有1700多年,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积淀厚重,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540米,年平均气温16℃、降雨量1000毫米、日照时间1500小时,无霜期达270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51%,是全国四大柏木林区之一;剑门关森林公园是首批国家森林公园;境内长达151公里的翠云长廊建于先秦,堪与古罗马大道相媲美。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砂、煤、石灰石、地热等30多种。京昆高速、宝成铁路、西成高铁穿境而过,距广元机场仅20公里,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县辖57个乡镇,549个行政村,人口68万(农业人口60万),面积3204平方公里,是广元市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经济总量第三的县。县政府驻地于2003年9月28日由普安镇迁址下寺镇,县城规划区面积1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现常住人口3万余人。
中文名称
剑阁县
英文名称
Jiange County
行政级别
市辖县
所属地区
四川省广元市
下辖地区
辖57个乡镇,543个村,36个居委会
政府驻地
下寺镇
行政代码
510823
电话区号
0839
邮政编码
648300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北部边缘
面    积
3204平方公里
人    口
68.15万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车牌代码
川H
GDP
77.31亿元(2013年)

目录

剑阁县位于

剑阁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先民生息。夏商时为梁州之域,西周时属雍州。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西北大部归蜀郡葭萌县,东南属巴郡阆中县。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属广汉郡梓潼县、葭萌县和巴郡阆中县。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置汉德县,故城黄芦城(剑门关镇青树村),三国时为蜀汉领域。东晋永和三年(347年)置剑阁县(治所即下寺镇三江村),太和十五年(390年)废。南北朝时,先后有县、郡、州建置。南朝宋大明(457~464年)中,实置南安郡,郡、县(南安)同治普安镇。南齐建元初复归梓潼郡,后废汉德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设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始州为普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废郡复州,先天二年(712年)改始州为剑州。五代时剑州辖八县。宋元时,州府三易其名后复称剑州,属保宁府。明清时隶承前。民国二年(1913年)改剑州为剑阁县,属嘉陵道。民国二十四年三月(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剑阁建立普安、赤化、金仙三个县苏维埃政府,红军北上后被废。同年六月,国民政府统一“川政”,为四川省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暨保安司令部治地,先后辖11县。

1949年12月18日剑阁县解放。1950年属川北行政公署剑阁专员公署。1953年3月,改属绵阳专员公署。1985年5月划属广元市。1991年7月,广元市中区的下寺镇和上寺、普广2乡划归剑阁县。县辖11个区,63个乡镇。1992年10月撤区,乡镇设置调整为36个。1995年10月完善乡镇建制,调整为57个乡镇。2003年9月28日,县治地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2013年末县辖57个乡镇,543个村,36个居委会。总人口68.15万人,由12个民族组成,汉族占99.99%。

行政区划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

县人民政府驻下寺镇

剑阁县辖23个镇(下寺、普安、龙源、开封、鹤龄、东宝、江口、公兴、城北、盐店、元山、汉阳、柳沟、王河、演圣、金仙、香沉、羊岭、白龙、武连、杨村、剑门关、木马)、34个乡(田家、闻溪、姚家、义兴、张王、高观、凉山、北庙、禾丰、摇铃、碑垭、吼狮、上寺、秀钟、碗泉、迎水、高池、毛坝、垂泉、西庙、正兴、圈龙、涂山、长岭、锦屏、柘坝、广坪、店子、国光、公店、江石、樵店、柏垭、马灯)。

地理概貌

剑阁地貌剑阁地貌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地貌形态差异悬殊,海拔500米至700米的宽谷低山区占总面积的50.34%;海拔700米至1000米的窄谷低山区占40.23%。地貌类型以低山区为主。

剑门山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在

剑阁介于东经105°09′至105°49′、北纬31°31′至32°17′之间,总面积3204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北部是中低山窄谷,中部是低山宽谷,南部是低山深丘,群山浪涌,层岭云积,沟壑交错。最高处北部五指山主峰海拨1330米,最低处南部西河谷地海拨仅368米。剑阁境内河流属嘉陵江水系,嘉陵江绕县东界而流,清江河穿新县城而过,源出西北山麓的闻溪河、店子河、白龙河纵贯全县,河流总长675公里,流域面积2823平方公里。剑阁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人均拥有土地面积7.12亩,土壤分为4类,以中性、微酸性、微碱性的紫色土或黄壤土为主。全县森林面积1593.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9.7%。全县水域总面积167.33平方公里,其中可养殖面积55.33平方公里,水利资源蕴藏量7.29万千瓦。

森林资源

剑阁县是全省重点林业大县,林业用地16.7万公顷,占幅员面积32万公顷的52.2%,森林覆盖率49.6%。 有林地15.3万公顷,占林业用地91.6%,其中用材林5.9万公顷,蓄积150万立方米;防护林8.6万公顷,蓄积330万立方米;薪炭林0.5万公顷,蓄积10万立方米;特用林0.1万公顷,蓄积11万立方米;经济林0.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627.6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590万立方米,占总蓄积95.5%。全县有古树名木2万余株,其中驿道古树8007株。

剑阁县森林植被为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森林植物资源共173种,其中

剑阁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单峰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剑门山区一般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3小时。 境内各季气候特征表现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风沙;夏季天气较炎热,常有夏旱、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秋绵雨,雨雾日多;冬季冷冻明显,高山多雪,气候干燥。

春季:是南北冷暖气流交换季节,境内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雨日少,时有倒春寒。元月起,气温上升,温和宜人,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开放,山间野花烂漫,鸟语花香,满眼春光。

夏季:气温高,雨量集中,盛夏时日最高气温在30-36℃之间,水气蒸发量大,高温高湿,7、8月份雨水集中,常有暴雨,山洪险出。但由于海拔高程对气候的影响,多半山底气候炎热,山顶却气候凉爽,尤其是夏雨初晴,空气清新,彩虹飞架山间,恍若人间仙境。

秋季:是夏冬过度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侵,暖空气退却,境内雾雨日增多。此时山间云雾环绕,景观奇妙,如遇秋雨连绵,或行径山间,漫步翠云廊,另有一番景致。

冬季:是境内干冷空气最盛时期,冷冻明显,气候干燥,风日增多。最冷为1月,气温低于零度以下的天气不多,霜期短,12月上旬初霜,3月初终霜,山底平地少雪,但高山峰顶能看到雪景,远山白雪皑皑,银妆素裹。

剑阁名人

剑阁山河壮丽,人文荟萃,为古今无数名人瞩目。自晋以来,

剑门民间扬戏,全称太上混元演教正一舞扬花戏,形式和内容,属于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到6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22.0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24.82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22.88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9%、64.9%、23.2%,分别拉动GDP增长1.6、8.5、3.0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 15032元,增长11.8%。

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全县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8.25亿元,增长16.0%,快于GDP增速2.9个百分点,占GDP 的54.8%,提高1.4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64.5%,拉动GDP增长8.5个百分点。当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067户,累计达14901户,从业人员23581人,分别增长15.1%、17.8%;新发展私营企业89户,累计577户,从业人员7034人,分别增长12.9%、28.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营业收入9.69亿元,上缴税金3990万元。

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28.9%,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到28.1%,提高2.1个百分点。

农业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农业和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业经济呈稳定发展态势。201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7.84亿元,增长5.3%。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2.21万亩,粮食总产量45.13万吨,增加0.46万吨,增长1.0%,实现了“六连增”;油料种植面积48.54万亩,总产量10.09万吨,增长2.9%。蔬菜种植面积6.9万亩,增加1.27万亩,产量12.85万吨,增长31.4%。烤烟种植面积8.1万亩,产量1.07万吨,增长52.5%,实现产值2.23亿元,商品烟收购达21.4万担,烟叶税收6457万元,增加2820万元。

成功引进中粮集团投资35亿元畜禽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目前国内最大的生猪、白羽肉鸡生产加工基地。“亿只土鸡”工程实施好、发展迅猛,“一猪独大”的畜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全年肉类总产量8.91万吨,禽蛋产量0.8万吨,分别增长2.1%、3.8%;出栏生猪98.24万头,增长1.9%,羊出栏19.54万只,增长0.5%;家禽出栏906.22万只,增长2.9%。全年畜牧业产值实现18.38亿元,增长4.3%。

全县淡水养殖面积2301公顷,投放鱼苗4500万尾,投放鱼种900吨,水产品产量7800吨,增长4.0%。

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399万亩,其中,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面积0.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0.67万亩;森林抚育管护60万亩。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在“下普金”、“一带三线” 营造木质原料林1万亩,栽植核桃1.2万亩;新建核桃发展示范基地0.22万亩。大力发展木耳、香菇、灵芝等森林蔬菜,森林蔬菜实现产值0.38亿元。全县森林面积达到16.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1.8%。

年末年农业机械总动力70.78万千瓦,增长13.6%;大中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1845台和700台;全年农村用电量7335万千瓦小时,增长12.8%,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12万吨,增长3.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200公顷,增长0.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9440公顷,增长2.8%;新建和整治渠道135 公里,标改山坪塘102口; 11座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全面完成;15.32万人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全县建成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优势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以“一带三线”现代农业示范区及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投资3.2亿元重点建设城北民主、汉阳中心村2个新农村建设综合体和普安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巩固提升已建的普安、城北、剑门、汉阳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烤烟、畜禽、果蔬为主导产业,建成万亩烤烟产业带、万亩果蔬产业带和中粮集团畜禽产业园区,形成了10万亩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301个,从业人数2.96万人,带动农户13.72万户,实现销售收入7.67亿元。全县新增农民专合组织32个,累计达到213个。新创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4家,省市县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40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13家、县级3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基础群进一步增大,企业个数达206家,农产品加工率提高3个百分点。鑫茂农科、剑门木业、林源香料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产品上档升级,市场发展前景向好。

工业和建筑业

剑阁县剑门工业园区剑阁县剑门工业园区

 部工业实现总产值77.58亿元,增长21.4%,实现增加值19.59亿元,增长26.0%,占GDP比重达到28.1%,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9%,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当年新上规模企业5户,累计达4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57.06亿元,增长19.7%,实现增加值17.1亿元,增长17.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95.01%,提高24.57个点;产品销售率98.59%,下降0.0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2亿元,增长22.3%;利税总额3.999亿元,增长62.3%,其中利润总额2.46亿元,增长58.7%;总资产贡献率22.69%,提高6.6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8.49次,减少4.95次。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20.51万吨,增长49.2%;家具10.32万件,增长48.4%;人造板25.16万立方米,增长13.4%;鲜、冷藏肉3.41万吨,增长5.3%;大米5.87万吨,增长2.6%;水泥81.24万吨,下降31.0%;精制食用植物油1.65万吨,下降9.9%;实木木地板111.3万立方米,下降3.3%。

剑门新区建设整体推进,剑山大道、中小企业孵化园、清江河防洪河堤、幸福佳苑安置小区等13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1.49亿元, 新增园区面积1.32平方公里, 新建标准化厂房10000平方米,现已入驻企业32家,其中,新入园企业20家,亿元以上项目6个,5亿元以上2个。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23亿元,增长32.1%。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个,从业人员1350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2亿元,下降2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1万平方米,下降39.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9万平方米,增长6.1%。

固定资产投资与招商引资

全年全社会投资完成58.3亿元,增长16.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8.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建设投资28.46亿元,增长3.7%;更改投资12.97亿元,增长39.4%。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93亿元,增长17.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22亿元,增长48.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5.99亿元,增长10.8%。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73亿元,增长133.9%,其中住宅投资完成3.93亿元,增长133.4%。商品房销售面积9.15万平方米,增长5.1%,其中现房销售面积4.12万平方米,下降21.3%,期房销售面积5.04万平方米,增长45.0%。商品房销售额2.96亿元,下降10.2%;商品住宅销售753套,增长29.0%。

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7个,协议总资金70.43亿元,到位资金30.77亿元,增长35.0%;其中,当年新引进项目32个,到位资金20.31亿元,增长24.1%。工业项目到位资金20.2亿元,增长41.3%;省外项目到位资金23.2亿元,增长45.0%。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个,协议资金36.06亿元,到位资金13.54亿元,增长17.5%。总投资35亿元中粮肉食公司的健康畜禽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选址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总投资20.14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场平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加快推进,6月租用厂房投入试生产。国道108线下寺至普安改建工程、德润通兽药产业园、宝龙山公园开发、幸福家园商住小区建设等亿元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建设完成投资7.67亿元,增长55.1%。下普快速通道、剑山大道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建34公里通乡公路,完成通村水泥路路基工程642.44公里、路面工程518公里,建农村客运站6个、小码头2个、渡改桥3个,农村交通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公路总里程达到3108公里,增长9.3%,其中等级公路2439公里,增长14.2%;公路客运量842万人,增长27.9%;货运量873万吨,增长30.3%;客运周转量66488万人公里,增长34.0%;货运周转量41943万吨公里,增长21.0%。

邮电主营业务收入2.19亿元,增长8.6%,其中电信主营业务收入2.05亿元,增长6.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67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2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6.76部/百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98万户,达到36.98万户,增长12.0%;新增国际互联网用户5910户,累计达到2.8万户,增长26.7%。

贸易和旅游业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48亿元,增长15.8%。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4.19亿元,增长16.0%,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3.29亿元,增长15.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1.65亿元,增长14.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82亿元,增长20.5%。限上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占比不断提高。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5.29亿元,增长30.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9.24%,较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拉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批发零售企业实现3.86亿元,增长29.0%,住宿餐饮企业实现 1.43亿元,增长35.0%。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10万美元,增长52.3%。其中,出口总额1080万美元,增长62.4%;进口总额230万美元,增长15.0%。

剑门关景区创“5A”进程加快推进,旅游宣传促销有力,剑门关景区名片效应日益彰显。剑门关景区步游道、观景平台扩建、音乐视频播放系统、蜀道三国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活动等配套项目进一步完善。鹤鸣山成功创建成3A级景区,觉苑寺、志公寺、宝龙山城市公园等景点开发加快建设;以红色化林为龙头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序推进;蜀汉王朝大酒店主体工程完工,天赐温泉二期即启动建设。成功举办“2012中国.剑门关蜀道欢乐健康游暨剑门关蜀道三国文化旅游月”、《乡村大世界—走进剑门关》大型文艺演出、全国摩友畅游剑门关暨《摩友世界》论坛等活动。荣获“中国县域旅游之星”称号。开展以电视、网络、旅游门户网站、旅游社推广、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成功接待了省内外52批政务考察团队,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莅临视察剑门关景区。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404.85万人次,增长60.2%;景区接待游客235.76万人次,增长46.8%,其中接待港澳台、新加坡、日韩等入境游客5.25万人次,增长71%;旅游门票收入5339.7万元,增长72%;全县旅游综合收入16.37亿元,增长69.0%。

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总收入5.46亿元,增长3.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4亿元,增长13.8 %;上划中央收入0.64亿元,增长6.6%;省级收入0.58亿元,下降14.5%。公共财政支出22.42亿元,增长15.5%。

中国银行入驻县城,金融服务覆盖全县全部行政村。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06.51亿元,比年初增长1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53亿元,增长27.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35.48亿元(不含县外),比年初增加6.61亿元,创三年来的新高,增长23.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99亿元,增长2.7%,中长期贷款余额20.18亿元,增长41.4%。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大幅增加,增加4.33亿,达到5.55亿元,增长353.8%。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稳步增长,实现利润1.35亿元,增长2.3%。

全年保费收入18682万元,下降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545万元,下降1.8%;寿险保费收入13137万元,下降2.2%。全年赔付给付额253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1752万元,寿险赔付给付金额784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剑门中学剑门中学

教育事业不断加强。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7所(不含职高),在校学生31284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207人;小学53所,在校学生24600人,小学专任教师2062人;职高2所,在校生4502人,专任教师233人;幼儿园45所,在园幼儿13693人,幼儿教师221人。教育质量稳中有升。本专科上线5310人(不含艺体生),总上线率93%,比上年增加273人,实现历史性增长,获全市高考教育质量二等奖;本科上线1461人,其中重本上线153人。艺体专业本科上线600人;职中高考上线及录取人数居全省前茅、全市第一。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彰显特色,剑阁职中在广元市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夺得45块奖牌,位居全市第一;藏区“9+3”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强抓德育、艺术等项素质教育工作,成绩斐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创建部省市县各级各类示范学校58所;巩固提升“两基”成果,全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以及小学毕业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率达99.9%,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特殊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残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普宣传和普及持续推进,参与科技人员105人,发放各类资料13.2万余份和书刊4500余册;剑门关翠云廊成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农业实用技术受训3200人次,科普教育受训1.8万人次。全年专利申请量62项,实施专利转化10项,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3个,其中《多元配方复合肥生产与农作物施肥技术示范》项目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项目;组织并申报省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四川兴能新材料公司《高电位镍锰锂正极材料》《钛酸锂负极材料》2项成果已通过了省科技厅鉴定。全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6 %,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广播电视、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下乡文化下乡

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新闻主题宣传形成强势舆论导向。全年共播出《剑阁新闻》282期、2552 条,播出各类公益广告、电视标语590条,在市以上广播电视台播出稿件697条次, 其中,川台播出24条,中央台播出2条;制作播出了《煦煦春风拂关来》、《剑阁县推动“两化”互动记实》等54部专题片,其中,市电视台采用播出3部。新开设了《移民攻坚》、《剑门关大讲坛》等精品栏目28期, 自办广播栏目74期,现场直录播 “县两会”、“2012中国•剑门关蜀道欢乐健康游启动仪式暨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活动月开幕式”、庆“‘五一’、喜迎‘十八大’广场文化活动暨‘十大创业明星’颁奖典礼”等重大活动6次。12件广播电视节目获得全市广播电视节目政府奖,其中一等奖5 件、二等奖 3件、三等奖 4件,2件获得2012年度全省广播电视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开办的《科普大篷车》栏目获省委宣传部、省科协表彰的先进单位。全县544个行政村广播实现“村村响”,农村有线数字电视覆盖户新增2.1万户,安装完成“十二五”首批卫星直播“村村通”用户1143户;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050场次,观众人数达81.3万人次。全县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4126公里,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9.6%,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6%。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6万册,全县57个乡镇文化站建有图书阅和电子阅览室,新建农家书屋166个,并全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指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或广场文化活动12场次,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42场次,春节 “焰火晚会、“万人坝坝舞”、“万人歌唱队”等活动深受群众拥戴。组织举办大型文艺晚会《cctv乡村大世界—走进剑门关》,还举办了剑门关豆腐坝坝宴、大型民间文艺表演、中国蜀道书画摄影作品展、剑门关主题歌曲征集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快乐汉语》节目的拍摄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全县成立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12个协会组织、兴趣小组208支。成功举办“迎春书画摄影展、县‘两会期间’廉洁剑阁、广元市‘剑门关杯’县文代会期间的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喜迎党的十八大剑阁文化艺术作品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切实加强,新申报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项,县级9项。剑阁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艺术精品创作再创佳绩。创作精品文艺24件,小品《情满山乡路》获全国“新农村、新文化、新风尚”小品大赛三等奖, “剑门关杯”书法美术摄影获全国优秀作品奖11件,舞台艺术精品《白龙花灯》、《剑门魂》登上《乡村大世界—走进剑门关》舞台,并获全市民间文艺调演一、二等奖。总投资12亿元的剑门关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评选“首届感动剑阁十大人物”、“十大创业明星”、“十大模范孝子”和76名“孝顺子女”。文化市场管理和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县体育中心投入使用,并被命名为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在全县广泛建立多种协会和俱乐部,依托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建立体育健身指导与服务站点,全民健身活动再掀新高潮;越野赛和健身跑等体育传统赛事不断发展,积极承办全市电力系统、组工系统职工运动会、全市法院系统职工篮球赛等各类赛事;积极组织开展蓝球、橡棋、广播体操等群众性赛事活动。竞技体育加强,组织围棋选手参加了5段全国业余大赛,小学生足球比赛在全省获得第3名,青少年足球队参加省“五人制”足球比赛获第二名,中学生篮球比赛获得全市第八届青少年学生球类运动高中男子组冠军。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着力推进“三化”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病人分别达96.59、6.43万人次,增长43.3%、17.6%。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农合医疗报销和补偿比例大幅提高,参合覆盖面创历史新高,参合人数60.2万人,参合率达99.25%,截止11月底补助参合农民门诊56.07万人次、住院5.86万人次,补偿金额共达1.46亿元。2012年末,全县拥有卫生医疗机构(含网点)653个,拥有床位总数1836张;卫生技术人员2474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967人,注册护士507人;医院和卫生院59个,拥有床位1643张,卫生技术人员1432人;全县村级卫生组织549个,拥有乡村医生1030人。

人口、就业与保障、居民生活

人口规模适度增长。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90670人,比上年增加1193人,增长1.7‰。其中:农业人口605222人,非农业人口85448人;男性人口356598人,女性人口334072人,男女性别比为107.91(以女性人口为100)。全县常住人口46.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54万人。计划生育率90.41%,人口出生率9.15‰,人口死亡率6.03‰,人口自然增长率3.12‰。

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409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94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14人,藏区“9+3”学生全部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开展大型招聘活动21场次,帮助就业3708人。开展创业培训1461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亿元,各类技能培训7500余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3.5万人,其中新增5500人,创劳务收入23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强。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大病医疗统筹、医疗费用统筹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年末,全县五大保险参保达17.4万人次,征收基金3.45亿元,其中征收职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56亿元、医疗保险基金0.54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0.28亿元。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7.28万人,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发放率达100%。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为37231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844万元;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为12571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895.3万元;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2017人,供养率达48%。农村医疗救助4346人次,救助金额821.1万元;城市医疗救助1457人次,救助金额261.9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046元,增加2389元,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219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5601元,增加760元,增长15.7%,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825元,增长13.0%。

旅游资源

剑阁县境内山川名胜、文物古迹甚多,剑门蜀道自然与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剑门关与

剑门豆腐

剑门豆腐剑门豆腐

剑门豆腐,历史悠久,始于三国,渊源流长。素有“剑门天下险”“雄关豆腐绝”的美誉。兰州剑门豆腐庄位于兰州最繁华的南关什字,交通便利,营业面积1600多平方米,装修风格大气典雅。二十多间包厢都以三国人物命名,进入剑门豆腐庄,古风遗韵迎面扑来,处处显示出浓郁的文化气氛。

常人知道的豆腐无非几种,十几种,而剑门豆腐将炒、炸、烧、炖、蒸、煎、拌等多种工艺融为一体,将一百余种美仑美奂的豆腐佳肴呈现在人们面前。满桌豆腐有的以色取胜,有的以形诱人,有的咸中回甜,有的油而不腻,各色豆腐令人眼花缭乱。雪山豆腐形似雪山,由生鱼和嫩豆腐加工而成,咸香爽口,滑嫩无比;牛蹄筋豆腐色泽红亮,川味纯正,营养丰富,软硬适中;麻婆豆腐、怀胎豆腐、脆皮豆腐口味纯正,辣香宜人;麻婆豆腐扣辽参、生鱼黑豆麦仁粥、绿豆豆花羹、银杏百合豆糕皇等特色菜肴将黄豆、绿豆、黑豆、红豆各色豆类烹饪极致。可以说剑门豆腐庄把豆腐这道“百姓寻常菜”变成“华宴席上珍”。

剑门关豆腐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剑阁县现辖行政区域。

剑门关土鸡

剑门关土鸡剑门关土鸡

剑门关土鸡是剑阁县独具特色的优质畜产品,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剑阁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分,气侯温和,无霜期长,农户素有养殖土鸡的传统习惯,土鸡品种多,品质好,肉质鲜美,统一将剑阁土鸡、朝天曾家山土鸡、旺苍米仓山土鸡、青川跑山鸡整合为“剑门关土鸡”品牌,全县土鸡发展不论是增长方式,还是品牌定位都实现了新突破。

剑门关土鸡鸣天下

早在2010年12月14日广元在蓉举办的展销会上,“剑门关土鸡”就搭上“广元七绝”这趟快车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而在此次农交会中,“剑门关土鸡”将再次“飞”进蓉城。

“剑门关土鸡”是广元独具特色的小家禽,继承了广元纯土鸡遗传资源,属于优质地方遗传资源。剑门关土鸡被放养在山地林间,无工业污染,无药物残留。据检测,剑门关土鸡与普通肉鸡相比,蛋白质含量高18.5%,谷氨酸含量高7%,水分含量低6.8%;出栏时间120-150天,沉积脂肪多,味道鲜美。

剑门绿茶

剑门绿茶剑门绿茶

剑门绿茶,历史有名,《蜀中名胜记》有载:“有梁山寺,产茶,亦为蜀中奇品”。其实,早在唐代,剑门的绿茶已成贡品,宋代诗人陆放翁“细雨骑驴入剑门”时,曾在把盏品茗之后也即兴盛赞剑门玉绿,就是当年的中国工农红军攻克剑门关后,几位指挥战斗的将军们也称“雄关有茶香中华”。 

剑门山海拔千余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适宜茶叶生长。建国以来,剑门山区拥有茶叶基地十余个,面积万余亩,尤以位于剑门关七十二峰之颠仙峰观的剑门关茶场盛名。剑门关茶远销全国各地,其中“剑门玉绿”获中国西部农博会名优产品称号,“剑门翠云玉芽”荣获第五界“中杯茶”一等奖。从而,剑门绿茶盛名远播,信受茗君们的格外青睐。

剑门根雕

剑门根雕剑门根雕
剑阁树根雕工艺品采用剑门山区的珍贵“檀木”、“塔木”的根为原料,依据原料自然形态,经民间艺人精心雕刻,或珍禽异兽,或自然山水,或花鸟鱼龙等,再配以盆花、盆景成为实用的装饰品。木质细腻,色泽黄褐,造型美观,工艺精湛,融自然美与雕塑美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厅堂高雅的装饰品。 1970年,成立剑阁手杖艺术品厂,1972年其雕刻作品经四川省选送参加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展览。1982年为人民大会堂雕制“锦鸡媲美”、“鸣凤朝阳”等大型树根雕,获四川省科技成果奖。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    下一篇 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