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桐梓县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属革命老区遵义市市辖县,与重庆市接壤,素称“黔北门户”、“川黔锁钥”。地理坐标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全县南北最长处81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3202平方公里,川黔铁路、210国道和渝湛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中文名称
桐梓县
外文名称
Zitongdong Railway Station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贵州省遵义市
下辖地区
8乡16镇
政府驻地
娄山关镇
电话区号
0852
邮政区码
563200
地理位置
贵州省北部
面积
3202平方公里
人口
71.5万人(2012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
著名景点
娄山关,“桐梓人”遗址
机场
遵义新舟机场
火车站
桐梓站、桐梓东站、夜郎镇站
车牌代码
贵C
代码
520322

目录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县域周边与

桐梓县桐梓县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置夜郎县,后废。宋置播川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桐梓县,因桐梓驿为名,属遵义府。

1992年末,全县辖1671民族乡,19个居委会、503个行政村,94个居民小组、37个村民小组,18个民族,137577户,575207人。

1997年,桐梓县辖16个镇、8个乡:娄山关镇、燎原镇、官仓镇、高桥镇、花秋镇、九坝镇、楚米镇、大河镇、新站镇、夜郎镇、松坎镇、木瓜镇、羊磴镇、坡渡镇、水坝塘镇、狮溪镇、芭蕉乡、黄连乡、小水乡、天坪乡、容光乡、风水乡、茅石乡、马鬃苗族乡。县政府驻娄山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桐梓县总人口575580人,其中:娄山关镇97092人,楚米镇22882人,新站镇24782人,松坎镇18455人,高桥镇25995人,水坝塘镇22270人,官仓镇32325人,花秋镇45483人,羊磴镇20509人,九坝镇27922人,大河镇9899人,夜郎镇20459人,木瓜镇24105人,坡渡镇20965人,燎原镇18650人,狮溪镇34256人,茅石乡13210人,风水乡20998人,容光乡17747人,小水乡10865人,天坪乡23033人,黄莲乡5827人,芭蕉乡11354人,马鬃苗族乡6497人。

2003年,桐梓县辖16个镇、8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228个村委会、23个(社区)居委会。年末总人口65.9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0.66万人;非农业人口12.31万人。

2007年末,全县总面积3202平方千米,总人口67.33万人,辖16个镇、8个乡,226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桐梓县桐梓县
2012年末,桐梓县户籍人口715319人,比2011年年末增加5261人。其中农业人口618680人,非农业人口96639人。根据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统计,全年出生6373人,其中:常住人口出生5032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8.46‰,同比下降0.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35‰。

民族

桐梓县境,古代即为多民族杂居地区。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各民族互为分化和融合,形成新的单一民族。1951年统计,全县仅有苗、彝、仡佬等3个少数民族362户,其中绝大多数为苗族。

截至20146月,桐梓县有

地形地貌

桐梓县桐梓县
桐梓县位于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的衔接地带,由于构造体系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冰川作用显著,溶蚀、侵蚀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属黔北中山峡谷区。全县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形状,羊磴河、松坎河、桐梓河将全县切割为三个各具特征的地貌单元。县境内兼有山原、中山、丘陵、山间盆地、河流阶地等多种地貌形态,且岩溶广布,石峰林立,洼地、漏斗、竖井、盲谷比比皆是,暗河、溶洞十分发育。

全县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峰为

气候资源

桐梓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四季不甚分明,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无霜期长,春暖风和,时有倒春寒,初夏多雨,盛夏多旱,热而不酷,秋温陡降有绵雨、“秋风”,冬无严寒,多云寡照,偶有凝冻,垂直地域分布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

桐梓多年平均阴天数245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091.6小时。1978年中央气象局整理的全国气候之最中列出桐梓年平均总云量8.4,年平均低云量7.2,冬季低云量8.5,均名列全国第一。

桐梓年均温14.6℃,最冷月4.1℃,最热月24.5℃。由于海拔高差大,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显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桐梓县属贵州省少雨区,年平均降雨量1038.8毫米。夏季降水量最多,冬季降水是最少,呈冬干夏湿现象。

动植物资源

桐梓县桐梓县
县境地处亚热带东部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向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过渡地带,气候上同时受东南太平洋季风、西部印度洋暖流和北部西伯利亚冷气团影响,加上地形复杂,造成差异明显的立体生态环境,为多种陆生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植物区系15个地理成份中,桐梓县不同程度地具备了13个地理成份。境内珍稀植物较多,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树种有

综述

桐梓县桐梓县
2012年,桐梓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17.0%,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0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9亿元,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1.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0.9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1%38.6%41.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4455元。

第一产业

2012年,桐梓县粮食种植面积75329公顷,比2011年减少218公顷,其中夏粮种植面积2637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084公顷;烤烟种植面积534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3942公顷。

2012年,桐梓县粮食产量231606吨,比2011年增长18.1%,其中夏粮73345吨。油菜籽产量17048吨;烤烟产量8986吨。

第二产业

2012年,桐梓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1.4亿元,比2011年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9亿元。其中,轻工业增加值778万元;重工业188453万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72.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0.3%,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0.4%

第三产业

2012年,桐梓县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6.4亿元,比2011年增长16.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1389万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2389万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零售额分别为11765万元、104843万元、2505万元、44666万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1.0%14.3%25.7%21.3%

交通建设

2013年末,桐梓境内高速公路74公里,国道98公里,省道51公里(303省道28公里,习新公路23公里)。全县纳入管养的农村公路共411条,其中:县道4193.224公里,乡道19256.346公里,村道3882027.769公里(其中桐容二级公路55.763公里),农村公路管养总里程2477.339公里。全县农村客运班线57条,县级客运站1个、乡镇客运站15个,共有农村客运车辆375辆计4415座。

建设中的渝黔高速铁路在境内设有桐梓东站和夜郎镇站,届时,桐梓前往

桐梓县桐梓县
桐梓县的主要景点有凉风垭省级森林公园、新站花坝、马鬃苗族风情、环县城风景区、官仓钓鱼台、九坝黄河沟、柏箐自然保护区、羊磴河峡谷漂流(铜鼓滩漂流)、木瓜水银河、黄莲自然保护区、尧龙山、古夜郎漂流、王家烈公馆、小水月亮河、古夜郎及李白流放地、民国海军学校、周公馆系列、马鞍山古人类遗址、“桐梓人”遗址—九坝岩灰洞、小西湖、娄山关等。

犀牛水风景

犀牛水风景区:又名犀牛当、马甲塘。独特的风景:小河水清透底,自然生态,夏天:水冰凉微甜,在犀牛水附近,有一种自然反应,一年四季,他会间断性流水,每隔3~4小时,就会出现奇观,出水的地方有7个小洞口,泉眼都在半岩之上,在来水的时候,有轰轰隆隆的响声,像是打雷声音,来水有几十吨,流水时间在15分钟左右。与自然水色相反,有多种颜色,非人工形成。位于小水乡、松坎镇、黄连之交接地带。大地方名称:龙孔坝、龙洞湾。本地有名的500年大核桃树,大龙洞,大梯子,小梯子,石笋,圈子,银盘,石房圈,五重岩,古老泉,陆地岛,英国岩等等。

小西湖

小西湖位于桐梓县城东北5公里的城关镇天门乡。它以小巧玲珑的风格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著称于贵州高原,有“黔北明珠”之美誉,人们通常称之为“桐梓小西湖”。

小西湖开成于40年代初。当时,这里是修筑水电站拦河筑坝而成的湖面,建电站的同时,仿杭州

农产品方面有团芸豆(小白豆)、大芸豆(大白豆)、风干玉米仁(阴苞谷)、魔芋干等,林产品方面有方竹笋、油桐、乌桕、生漆、棕片、五倍子等,牧产品方面有桐梓白山羊、桐梓麻羊、桐梓芭蕉猪、松花皮蛋、牛肉干等,中药材方面有杜仲、天麻、云木香、蕨菜等。

民间习俗

行业习俗

农作方面,桐梓县境历代生产技术落后,农民耕作粗放,种植单一,春种秋收。边远高山,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更是靠天吃饭,故极受自然条件限制。思想寄托多仰赖于生产过程中的信仰禁忌,也因之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习俗。先后流行田鼓歌、打闹歌(薅草歌)。工匠方面,先后有打牙祭、拜师、传授、祭窑、祭刀、喝出甑酒、木匠利市、羊磴船工祭河神、抬班报路歌等习俗。商贾、采伐方面,先后有祭财神、摆刀头酒等习俗。饲养方面,先后有祭祀马王庙、牛王庙,选择吉日买猪相马,以及养猪清圈敬奉陈信老祖等习俗。

家庭习俗

住宅建筑方面,历代民居有岩洞、窝棚、土墙、金包银、木房、砖房、石房、现代楼房。房间用途和家庭陈设方面,有客厅、书房、寝室、堂屋,堂屋设“香火”供奉神灵及祖宗,有火塘、火盆、地火炉、沙罐火炉、回风炉、灶等设施,进入现代社会后,已全面使用现代生活设施。

生活习俗

服饰方面,晚清时期境内农户种麻织布,用土靛染成青蓝二色制衣。随后有自种棉花用手工织土布,根据历史演变,先后有超襟、长衫、中山装、列宁装、学生装等,现社会追新逐异,不亚于发达地区。帽子先后有瓜皮帽、博士帽、鸭舌帽、遮阳帽、线帽、平顶栽绒帽、长寿帽,部分地区流行包帕子。先后有草鞋、布鞋、钉鞋、皮鞋、解放鞋、球鞋、胶靴、塑料鞋等。饮食方面,以大米、玉米为主。一日两餐、三餐为主。风味饮食有米豆酸菜、全锅汤羊肉、菜豆花、油茶、烧饼、汤圆、荞面条、锅贴饺、搭挞面、阴包谷米、方竹笋、白豆、和菜等。行旅运输方面,肩挑背驮、马驮、鸡公车、板板车、滑竿、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汽车等。照明方面,解放前多用桐油,解放后用煤油,现主要用电。

岁时习俗

传统节日有春节、过大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月半、中秋节、重阳节、打扬尘、除夕等。法定节日按国家规定执行。桐梓地域内民间忌事日解放前较为盛行,至今仍有群众信奉,如分家、上梁、婚丧嫁娶、搬家等。

祭祀、庙会

祭祀方面,置桐梓县至民国3年时期,祭祀习俗遵朝廷定制,尤以清代为盛,以上祀、祭孔、中祀等。庙会方面,有清醮会、黑神会、太阳会、山王会、香会等。

礼仪习俗

礼节方面,有问候、敬礼、称呼、送礼、帮忙、宴会、感情联络等各种特有风俗。喜庆、志贺方面寿庆、生孩、建房、乔迁、开张等独有风俗。

婚姻习俗

解放前民间婚姻兴“三回九转”。有请媒说亲、开庚、看期会、娶亲、回车马、拜堂、坐床、闹房、复筵、回门等礼仪程序。解放前还有纳妾、抢亲、指腹为婚、背带亲、童养媳、大媳小郎等婚姻陋俗。

丧葬习俗

丧礼方面有停丧、入殓、奠祭、安葬、复山、回煞、做道场等习俗。现已推行火葬。

陈规陋习

迷信方面先后有算命、卜卦、占筮、拆字、抽索、看(摸)相、跳神、观花问仙、立筷子、请仙、香火、土地神、石敢当、庆坛、赌咒、拜物等。禁忌方面先后有黄道吉日、行业禁忌、出行禁忌、生活交际禁忌等。陋习方面有吸毒、赌博等。

苗族风情

县境内少数民族最多的是苗族,分布在部分乡镇的边远高山,地理条件极差,居住零散,不成村寨。苗族语言、风俗、文化、工艺美术方面,有显著的特点。乐器方面有木鼓、芦笙、竹箫、木叶琴、银哨等。现存木鼓、芦笙、木叶琴。文艺方面有曲艺、舞蹈。工艺方面有纺织、刺绣、蜡染、酿杂酒。节日与集会方面有阴节、阳节、踩山坪、砍火星等。传说方面有宰牛和击牛皮鼓祭祀、苗族笙六管、舞步多踮脚、苗族擎天柱、苗族住高山、砍火星等传说。苗族婚姻、服饰、丧葬、祭祀有其独特风俗。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甘德县    下一篇 米易县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