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古浪县

古浪,以藏语古尔浪哇而得名,意为黄羊出没的地方。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南分别与甘肃省景泰、天祝两县相连,西北与武威市凉州区接壤,北邻腾格里沙漠,为古丝绸之路要冲。地理坐标为北纬37°09′~37°54′、东经102°38′~103°54′,东西长约102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总面积5103平方公里,属甘肃省4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8个干旱县之一。
中文名称
古浪县
行政区类别
县城
下辖地区
辖1个街道、9个镇、10个乡
电话区号
0935
地理位置
河西走廊东端
人口
393216人(2009年)
著名景点
昌灵山,石门峡,香林寺,寺洼冰峡
车牌代码
甘H
著名中学
古浪一中
拼音
Gulang Xian
外文名称
Gulang County
所属地区
中国 甘肃省 武威市
政府驻地
古浪镇
邮政区码
733100
面积
5287平方公里
方言
古浪话
火车站
古浪站
交通
312国道、兰新铁路
代码
620622

目录

古浪县古浪县

古浪自古以来为多民族聚居之地。1990年

截至2011年,古浪县辖9个镇

古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4千多年前的

古浪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

古浪县古浪县
土地资源

1992年,古浪县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显示,全县土地面积为7930500亩(5287平方千米)。2004年,古浪县国土局对全县土地进行详细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变更为7654500亩(5103平方千米),按权属分为集体所有土地2283605.5亩,占总面积的29.8%; 

古浪县境内,国道312线和

概况
古浪县古浪县

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强劲 。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870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122万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58876万元,增长16.72%;第三产业增加值77715万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02:30.69:42.29调整为27.62:31.20:41.18。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2006年的基础上稳定增长的同时,已经成为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基础,

教育科学
古浪县古浪县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为先战略,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全面推进

三义殿

三义殿位于土门镇东北隅柏台院内,因柏树苍翠,故名,曾为

甘肃省古浪县,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缘,是我国荒漠化重点检测县。20世纪70年代,古浪县境内沙漠化土地面积达247.1万亩,风沙线长132公里。“沙骑墙,驴上房”,这句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俗话,正是对昔日此地风沙肆虐的形象描述。如今,在茫茫黄沙中,一条由柠条、沙枣、花棒、白榆等沙生植物“织”成的“隔离带”,裹住了风沙侵蚀的步伐,孕育出绿色的希望。

这些“治沙之功”都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自发组织的一场“沙漠挑战”。

“1981年,我父亲郭朝明等六位老汉承包了八步沙造林任务。当时,六位老人中有五人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他们住地窝子,饿了啃两口干粮,累了抽几口旱烟,在这里苦干了七年。”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说,“当时风沙还是很大,在春秋植树季节载下幼苗,大风不是把幼苗掩埋就是连根拔起。但他们毫不气馁,大风过后,再用双手刨出树苗再栽下去,硬是让一颗颗幼苗在这片荒漠上扎下深根,发出绿芽。”

寒来暑往,经过“八步沙英雄们”的努力,现在的八步沙建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目前,这条林带活木蓄积量在2万立方米以上,林中每年产鲜草500万公斤,其经济价值在千万元以上。同时,周边10多万亩耕地也得到了有效保护,亩均增产10%以上,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自从环境改善后,从南部山区有20多户村民搬迁至土门镇太子村八步沙组。“这里以前都是流沙,根本不适宜居住,环境改善后,我们在2000年左右从南部山区搬了下来。现在家里有耕地、有温棚,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就到八步沙林场打工,一年能收入四万元左右。”土门镇太子村八步沙组村民李廷海说。

古浪周边沙漠渐渐地被植被锁住,沙漠化放慢了脚步。“通过治沙造林,古浪县的整个风沙线后退了15公里。八步沙周边村庄的耕地也已经恢复,粮食产量逐年增加。”郭万刚说。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六老汉”中有人病倒在了治沙现场,也有人因病退出。时光变迁,他们的下一辈——郭万刚、石银山等接过父辈手中的铁锹,带领100多人再次征战在风沙一线。

2003年,郭万刚承包治理离八步沙25公里外、占地11.4万亩的黑岗沙、大槽沙、漠米沙一带的沙地。在治沙过程中,郭万刚对“一把草、一棵树、压住沙子防风掏”的传统治沙方法进行了改进和补充,采用了“草方格沙障+人工造林”措施,成活率达到70%以上。

近年来,随着国家及民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许多生态治理项目接踵而至,郭万刚等人先后承包治理了国家重点工程西油(气)东送、甘武铁路、省道308线、营双高速、金武高速和金色大道的生态工程建设,治理了甘蒙省界古浪段10500公顷管护等项目,通过带动雇用八步沙周边村民参与固沙造林,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上世纪70年代父辈们‘义务治沙’是为了保家园,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使治沙有了项目支撑;国家重点工程——西油(气)东输工程让林场得到了一些补偿资金;还有近年来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让造林和管护也有了保障,现在‘工程治沙’富了家乡。”郭万刚说。在30年的治沙道路上,八步沙林场探索出了“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农、林、牧、副多业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林场在封育区内平整土地400亩,种植各类经济作物300亩,育苗100亩,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

“我们以前治沙是用毛驴车拉树苗,住的是地窝子,晚上睡觉的时候火盆里的火着着,可是早上起来火就熄灭了,水冻成了冰柱子;现在社会发展了,拉树苗用的是汽车,住的是砖瓦房,晚上有炉子也不冷。”治沙“六老汉”之一,家住土门镇太子村的张润源说。“现在不仅生态环境改变了,随着社会发展,治沙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曾经的风沙口变成了如今的致富地,希望后辈们把我们的事业继续坚持下去”。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从江县    下一篇 郑州东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