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永靖县

永靖县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北,素称“河州北乡”,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第一批县份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的重点移民县。永靖县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北,素称“河州北乡”,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第一批县份之一,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的重点移民县。东连兰州市西固区、定西市临洮县;南濒黄河,与东乡、临夏、积石山县为邻;西毗青海省民和县;北滨湟水,与兰州市红古区相望。境内公路、水路、铁路齐全,国道109线、213线、309线穿境而过,县城刘家峡距兰州市西固区44公里,距中川机场117公里,距西宁市210公里,距临夏市89公里,贴近欧亚大陆桥,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已被纳入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开发规划和兰州市1小时都市经济圈。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19.9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59万人,占总人口的12.96%,总面积1863.6平方公里,总耕地35万亩,海拔高度在1560---2851米之间,相对高差1291米,属温带半干旱偏旱气候类型,平均日照时数2534.6小时,年均降水量260毫米左右,蒸发量1500毫米左右。永靖被誉为“彩陶之乡”,“花儿之乡”,“恐龙之乡”,“水电之乡”。
中文名称
永靖县
英文名称
Yongjing County
别名
西部水乡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
下辖地区
刘家峡镇、盐锅峡镇、太极镇、三塬镇等16个乡镇
政府驻地
永靖县古城新区
地理位置
甘肃中部西南
气候条件
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
著名景点
炳灵石窟、刘家峡水电站、太极湖
面积
1863.6平方千米
人口
20.56万(2012年)
方言
中原官话—河州片
车牌代码
甘N
机场
兰州中川机场
火车站
兰州火车站
电话区号
0930
邮政区号
731600

目录

永靖县辖10个镇、9个乡:

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先民沿河而居,繁衍生息,古称“

永靖县地貌永靖县地貌
地理位置

永靖县地处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相对富集,黄河呈“S”形流经县域107公里,形成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构成了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区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古今文化交相辉映。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石窟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历史悠久,有炳灵寺、罗家洞等庙宇古刹10多处;以恐龙足印群化石地质遗迹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堪称世界之最;以炳灵石林为代表的石林丹霞地貌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以炳灵湖为代表的“高峡平湖”水域面积达32.7万亩;黄河上游最大的自然湿地太极岛芦苇丛生,栖息着38种、2万多只珍禽益鸟;以吧咪山为代表的原始森林景区,是避暑旅游的绝好之地;黄河两岸遗存丰富灿烂的

 永靖县是黄河上游古文化积淀最密集的地域,遗存有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辛甸文化遗迹,被列为“中国傩文化研究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歌考察采录基地”,“花儿”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傩文化之乡、花儿之乡、恐龙之乡。人文底蕴深厚,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6.77年,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每9个人中就有1个是大中专学历。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2年末,永靖县总人口为205600人,其中:汉族178018人,回族22125人,其它少数民族545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42%。在总人口中,非农人口43573人,占总人口的21.19 %;农业人口162027人,占总人口的78.81%。2012年末,永靖县常住人口为18.15万人。永靖县人口出生率为11.45‰,死亡率6.51‰,计划生育率96.98%,人口自然增长率4.94‰。

民族

永靖县以汉族居民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

以下为2012年经济发展总结

综述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29913万元,比2011年增长1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878万元,比2011年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208848万元,比2011年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70187万元,比2011年增长14.2%,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8774万元,比2011年增长13.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080万元,比2011年增长11.2%;金融业增加值2614万元,比2011年增长14.9 %;房地产业增加值5105万元,比2011年增长5.7%;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0845万元,比2011年增长15.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9442万元,比2011年增长16.4%。

2012年,永靖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15.4%、63.8%、20.8%变化为2012年的15.4%、63.3%、21.3%。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与2011年持平,第二产业比重比2011年下降0.5%,第三产业比重比2011年提升0.5%。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0793万元,比2011年增长19.32%。其中:县级财政收入完成 22367万元,比2011年增长24.92%。全年财政支出147851万元,比2011年增长15.01%。

第一产业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282.19万元,比2011年增长8.70%。其中:种植业产值57485.56万元,比2011年增长7.99%;牧业产值18897.73万元,比2011年增长7.87%;林业产值1493.32万元,比2011年增长6.22%;渔业产值1769.58万元,比2011年增长23.72%;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636万元,比2011年增长24.51%。

2012年,永靖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7.12万亩,比2011年增长0.3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70万亩,比2011年下降16.29%;玉米播种面积16.09万亩,比2011年增长3.67%;洋芋播种面积8.03万亩,比2011年增长7.93%;蔬菜播种面积5.64万亩,比2011年增长4.44%;其它播种面积3.66万亩,比2011年下降13.2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72万亩,比2011年下降0.17%。其中:夏粮面积4.50万亩,比2011年下降20.63%;秋粮面积24.22万亩,比2011年增长4.85%。

2012年,永靖县全年粮食产量中夏粮产量11282.96吨,比2011年增长7.72 %;秋粮产量98747.44吨,比2011年增长7.52 %。粮食作物平均亩产383.11公斤,比2011年增长7.62%。农民人均占有粮679公斤,比2011年增长6.94%。

2012年,永靖县全年肉类总产量9057.99吨,比2011年增长3.15%。其中:猪肉6400吨,比2011年增长3.36%;牛肉208吨,与2011年基本持平,羊肉1692吨,比2011年增长2.48%;其他757.99吨,比2011年增长3.69%。

2012年,永靖县全年共完成植树造林4.33万亩,比2011年增长39.23%。育苗面积0.38万亩,比2011年下降2.56%。

第二产业

永靖县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刘家峡、盐锅峡、西河等乡镇,经营领域涉及铸钢铸造、化工冶炼、建筑建材、水电能源等各个行业。特别是铸钢铸造、化工冶炼、建筑建材行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成为三大支柱产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永靖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1.95亿元,比2008年增长11%;工业增加值11.77亿元,比2008年增长10.1%;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亿元,比2008年增长44.12%;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总额28.51亿元,实现利润1.21亿元,上缴税金1.89亿元,占永靖县财政收入的6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总额27.55亿元,比2008年增长14.17%,实现利税1.73亿元。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0206万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4841万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12.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5365万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27.45%。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8642万元,比2011年增长14.1%。

第三产业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63万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18.05%。分城乡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2431万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18.9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9932万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15.0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2450万元,比2011年增长21.6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913万元,比2011年增长11.29%。

2012年,永靖县外贸全年完成出口额69.4万美元,比2011年下降42%。2012年,永靖县邮电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04.83万元,比2011年增长14.38%。2012年,永靖县旅游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68.2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30.34%。其中外宾旅游人数1.8万人次,比2011年下降5.26%。全年旅游总收入达61860万元,比2011年增长31.52%。旅游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8.75%。

2012年,永靖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84303万元,比2011年增长18.66%。20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6053万元,比2011年增长11.24%。

社会事业

文化

2012年,永靖县全年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4803万元,比2011年增长32.14%。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771人,比2011年增长7.1%。文化产业完成投资8320万元。

教育

截至2012年,永靖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1所,其中:完全小学89所,教学点54个, 独立高中2 所,独立初中10所,职业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公办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人数29465人,其中:高中6253人,初中7864人,小学15348人。永靖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2012年高考上省定二本线考生233人。

卫生

2012年,永靖县共有医院、卫生院23所,病床数70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59人。儿童建卡率100%,单苗单针次接种率98%以上。

社会保障

截至2012年末,永靖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2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422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90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732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7107人。永靖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9.7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农民人数13.85万人,参合率为99.03%。永靖县城市医疗救助389人,农村医疗救助1926人。永靖县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7372人,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38160人。截至2012年末,永靖县各种社会敬老院6个,敬老院拥有床位78张,供养人员24人。

交通条件

永靖县按照“通达、通畅、联网”的总体要求,广泛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公路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道路通车里程不断延伸,道路铺装率不断提高,公路等级迅速提升,网络进一步优化,极大地加快了人、物、信息的流动速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城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县上累计投资1.46亿元,相继动工建设了盐锅峡库区环库南路、国防公路、段白路、刘段路、红王路、刘家峡水库环库北路等一批干线公路,实施通达通畅工程52条,全县公路建设总里程达415.524公里。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889.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62.5公里,占7.0%;三级公路229.2公里,占25.8%;四级公路239.8公里,占26.9%;全县17个乡(镇)全部通了等级油路(水泥路),川塬区75%的村通了水泥路(油路),山区61%的村通了四级以上等级公路;全县拥有道路运输企业116家、营业性车辆2137辆,乡镇通班车率达100%,开通农村定线22条,投放小客车151辆,极大改善了全县农村地区的通达和通行条件,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同时,狠抓水路运输,相继实施了刘家峡、盐锅峡库区航运工程,新建了炳灵寺、吧咪山、金河湾、魏川、白川、恐龙湾等码头,极大地改善了黄河三峡水上通行条件,全县水路运输网络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大小码头24座,通航里程达155公里,现拥有各类船舶200艘,从事旅游业的船舶达192艘,有力地促进了黄河三峡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也加快了西部休闲水乡的建设进程。

民俗风情

孔子后裔中的穆斯林

永靖地区的孔氏

永靖的粮食作物以春小麦、

炳灵寺

炳灵寺炳灵寺
永靖县县城西南35公里的积石山中,黄河转自西南流来,河北峭壁林立,上有石窟群,就是炳灵寺。

炳灵,在藏语中是十万弥勒佛洲的意思。

 恐龙足印化石群

恐龙化石恐龙化石
“科学上的重要发现都是建立在前人发现和科研成果基础之上的,地质学更是如此。”这些恐龙脚印的发现者李大庆教授说,早在1947年5月,孙健初先生在兰州海石湾地区进行石油地质调查时,在马家户沟首次发现后来被命名为马门溪龙的蜥脚类恐龙化石和鳄类化石,这是首次在该地区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 

此后的1948年、1955年和1956年,地质和古生物工作者又先后来到这里,采集到了蜥脚类、剑龙类等恐龙骨骼化石。1962年,兰州大学谷祖刚教授带领学生在海石湾地区实习时采集到了4块恐龙足印化石,可惜标本后来遗失了,这是首次在兰州—民和地区发现的恐龙足印化石。199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长安副教授等在该地区进行1︰5万红古城幅和新寺乡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兰州市红古区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8只排成一排的三趾型恐龙足印。这些发现为后来的重大发现做了重要的铺垫。 

1999年7月初,由李大庆领导的科研小组,在永靖县盐锅峡地区开展白垩纪生物地层调研工作。经过近两个月的野外地质调查,至8月底,在这一地区多处发现恐龙足印、古植物、节肢动物和虫迹化石。 

在当地居民称为老虎口的地方,科考队员们在荒山秃岭之上转悠的时候发现了两个恐龙足印。这里原为山坡上的一条小冲沟,最初发现时只是在被冲出的一小块青灰色含泥质砂岩层面上露出的两个三趾型兽脚类足印,步幅为1米,其中一个足印已经基本被风化。 

经过对足印产地的岩石性质和古地理环境分析,李大庆决定在这里进行初步挖掘。于是沿着这组足印的前进方向(上坡方向)追索挖掘,先后出现了相交的另一组兽脚类足印和一组小型蜥脚类足印。 

不久,就有了后足长118厘米,宽90厘米的接近世界最大(此前已知世界最大的足印是发现于韩国庆尚南道海边的长120厘米,宽64厘米的腕龙足印)的巨型蜥脚类足印,同时还发现了粪迹和尾部支撑痕迹。继续挖掘至2000年6月下旬,新出现的巨型足印已经成行出现,并清楚地显示出继续延伸的方向。 

此时,科考人员已经意识到这里可能会成为一处重要的古生物地质遗迹,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9月下旬,挖掘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最早发现的巨型蜥脚类足印靠山体方向和斜下方(下坡方向)出现了三组巨型蜥脚类足印。 

2001年3月,由国土资源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考察团对这里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这是一处世界罕见的、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恐龙遗迹化石产地。其足印类别和属种之多,保存之清晰完好,堪称世界之最,具有重大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在此之后,又陆续揭露出2号点、4号点和6号点恐龙足迹群,共1831枚恐龙足印以及翼龙、鸟类足迹。 

规模之大、保存之好世界罕见 

我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专家赵喜进教授认为,这些恐龙足化石群地质遗迹保存完好,清晰度高,立体感强,为国内外罕见;足印分布密集度之高,为国内外所独有。 

绝大多数产地的恐龙足印化石都是经自然作用而暴露于地表的,足印往往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永靖恐龙足印化石群完全是经过人工仔细揭露出来,保存得十分完整和清晰,立体感强;同时,在同一岩层层面上还保存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构成了足印、卧迹和粪迹共存的场面,因而非常独特。 

经专家考证确认,这里恐龙足印化石群至少包括两类巨型蜥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似鸟龙类、一类翼龙类、一类虚骨类和其他形态独特、尚未归属的足印,代表至少10个属种。这些足印是生活在距今l亿年前的早白垩纪时代的恐龙所留,在同一地点出现如此多样的食植物类和食肉类恐龙足印,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2002年4月,世界著名恐龙足迹专家、美国克罗拉多大学古生物博物馆馆长马丁—罗克里教授在这里实地考察时,在1号化石点上新识别出13只翼龙后足足迹,行迹总长为5米,并在1号点和6号点上发现有鸟脚类和蜥脚类恐龙足印,填补了国内没有翼龙足印和鸟脚类与蜥脚类恐龙足印共生的空白。 

“翼龙的足印十分珍贵,因为它是飞翔的恐龙,全世界只发现了5处足印。”李大庆说,“中国永靖是第五处发现的,也是最完整、保存最好的一处,行迹最长,有25步之多,能够反映翼龙的运动姿态。”李大庆介绍说,在永靖刘家峡发现的翼龙属于较小的类型,据分析它展翼后宽2米,形体似秃鹫大小。 

世界最大牙齿和国内最胖恐龙 

永靖恐龙足印化石群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在其附近发现了两种特别的恐龙骨骼化石:世界最大牙齿恐龙——“兰州龙”和国内最胖的恐龙——“刘家峡黄河巨龙”。 

在距永靖恐龙足印群数十公里处的同时代地层分布中,科研人员发现了较为完整的恐龙尾椎化石,包括下颌骨、颈椎、脊椎、肋骨、尾椎、坐骨、趾骨等103块化石,被命名为“兰州龙”。经中国科学院鉴定是目前世界上牙齿最大的植食性恐龙,也是新发现的新属新种恐龙,它代表了鸟脚类恐龙进化中四足行走的笨重的一个新的类型,填补了恐龙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在距此不远的刘家峡水库附近,科研人员又发现了另一种特别的化石——黄河巨龙。2002年开始发掘,前后历时3年,到2006年的研究成果显示:黄河巨龙以臀部宽大和前肢较长为特征,是国内已知最“胖”的恐龙。黄河巨龙长约20米,荐椎(臀部骨骼的中间部分)不足半米高,却宽达110厘米,123厘米长的肩胛骨最宽处可以达到83厘米,而国内以前发现的最大恐龙——马门溪龙最长可达30余米,但是身材细长,推测其体重不及新发现的黄河巨龙。 

李大庆介绍说,黄河巨龙属于原始的巨龙型蜥脚类恐龙,刘家峡黄河巨龙的发现为亚洲早白垩纪巨龙型蜥脚类恐龙再添新成员,对研究巨龙型蜥脚类的起源和早期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这个足印群为线索,我们在周围找到了一个世人未知的恐龙动物群”,李大庆说:“这为进一步研究恐龙的类别和研究足印遗迹与造迹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恐龙足印的形成条件十分苛刻 

这些恐龙足印是如何形成的呢?据专家介绍,其形成条件十分苛刻,因而是珍贵的自然遗迹。 

据地质工作者对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的推断,当时这里曾是一个暖热潮湿、多水滨湖相结合的古构造盆地。枯水期的湖泊沙滩外露并处于半潮湿状态,庞大的恐龙家族成员们爬出湖泊,经过沙滩向岸上走去,沿山爬行,松软的沙滩上就留下了它们的足印,越往岸上足印越清楚。以后沙滩进一步脱水、干燥,在足印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壳,等到丰水季节,水位上涨,迅速淹没了这片沙滩,湖水带来的泥沙覆盖了足印,经过复杂漫长的成岩作用后形成足印化石。再后来,沉积物被剥离显现出原始的足印及其填充物。 

足印化石从其产生到被固化的条件十分苛刻,如果恐龙从很干燥的地面上走过,则踩不出明显的足印,如果从很稀湿的、含水分过多的泥或沙地上走过,虽易踩出足印,但在抬脚时因难于定型而极易消失,只有在泥沙地面湿度适中时,足印才能清楚地留下来;且已形成的足印还要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埋藏,以免被自然力所破坏。这一系列条件表明了恐龙足印化石形成的或然性和珍贵性。 

专家认为,这些恐龙足印化石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意义:第一,它们可以为恐龙解剖学提供补充信息。例如,通过足印化石证实了兽脚类恐龙的脚具有抓握功能,这种结构后来被鸟儿继承了下来。第二,足印化石是恐龙生活习性的重要暗示,常常提供从骨骼和牙齿研究无法获得的线索,例如,恐龙是群居或独居的。第三,像足印一类的遗迹不可能从一个环境被搬运到另一个环境:它们能正确地指示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什么样的恐龙。第四,足印化石包含有恐龙生活习性方面的丰富的信息,它们有时可以被直截了当地解释,就像猎人可以根据脚印确定猎物的行踪一样。足印也为确定恐龙一般的外貌、身体的大小和重量提供了线索,而恐龙足印的测量可以被用来确定恐龙的步距和速度。第五,该足印群的发现对于研究该地区白垩纪脊椎动物群的面貌、行为习性以及古地理、古气候也具有重要意义。 

附近一定还有更多恐龙足印 

事实上,除了已经建立了保护棚的1号点,甘肃省地矿局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又在附近地域揭露出了4个点,但是因为保存很困难,所以又用黄土把它们盖住了。 

“其中一个点虽然盖了黄土,但是一场暴雨把土冲开了,我们又赶紧用塑料布盖上。”李大庆说:“在保护上的确有些困难,存在一些问题。用保护棚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方法,但是很费钱,资金不够。” 

“这些年我们还是做了很多事。”李大庆说,足印群发现后,甘肃省地矿局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与永靖县人民0积极配合,对这里进行了应急保护工作,包括修筑护坡、排水沟、围栏和修建钢架结构封闭式大棚等。同时,进行了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的工作。2001年12月,这里被国土资源部批建为国家地质公园。 

“虽然已经进行了5年的保护和开发,但是这里后续的工作还是举步维艰。”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局长孔得来说,一个非常突出的现实问题是,这里的交通实在太困难,公路至今未通,目前还只能走水路,也比较危险。2006年8月,全长23公里的公路终于开工建设,但是因为资金不到位,工程进度十分缓慢。 

让孔得来特别担心的是,地质公园内的2、4、6号点的大量恐龙足印遗迹在揭露后只能用砂土填埋方式进行保护,使这一珍贵自然遗迹仍然面临着风化、侵蚀和黄土塌方掩埋等多种威胁,而一些自然裸露在外的其它古生物、节肢动物和虫迹化石,至今仍遭受着风吹日晒、雨淋雪蚀,风化十分严重。 

在挖掘研究方面,专家们推测,附近还可能会有不少有价值的足印化石有待发掘。遗迹1号点400余平方米的范围内,10组足印中有6组是非常清晰连续的,足印的布局表明,当时恐龙主要是沿湖岸或由水边向陆地方向行走。这些足印很可能是一大群食植类恐龙在觅食或饮水过程中留下的,当时周围还环伺或尾随有食肉类恐龙。从目前保存足印的行走方向看,既有向山上的,也有向山下的,通过继续挖掘,肯定会有新的发现。但是由于保护和经费等原因,进一步的发掘只能停留在计划中。 

李大庆和孔得来都热切地希望,随着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这一世界罕见的恐龙足印群古生物地质遗迹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旅游景点

  景点简介  图片  
  刘家峡大坝黄河上游河段,有许多峡谷和川地相间出现,河水穿过千岩壁立的深邃峡谷,水势有如万马奔腾,景色十分壮观,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刘家峡。刘家峡位于青海与甘肃交界处,距离甘肃省会兰州市西南约八十公里。刘家峡水库有一个很大的水利发电站,可供应陕、甘、青三省的用电。

到刘家峡游览,可乘船溯流而上,河水清洌,浪花飞舞;进入峡谷后,但见两岸奇峰对峙,景色变化多端,足可与桂林山水、长江的巫峡相媲美。出峡后,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荡漾,衬以蓝天白云,别有一番湖光山色。

到刘家峡游览,可乘船溯流而上,入峡时,但见两岸奇峰对峙,笔立千仞,还以为是桂林山水,乍看也会以为是长江的巫峡,由此可见刘家峡景色多变化。出峡后,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荡漾,衬以蓝天白云,别有一番湖光山色。

  

刘家峡大坝刘家峡大坝

  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三峡恐龙足印群化石遗迹位于盐锅峡水电站上游1公里处的罗家堡老虎口恐龙湾,距县城水路43公里。在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1999年8月发现10类150组,1724个恐龙足印化石,同时还发现鸟脚印、植物、叶肢介等化石。其中至少包括两类巨型晰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鸟脚类、一类翼龙类和形态独特的虚骨龙足印,还有尚未归属的单个足印。

这些足印不仅有三趾足印和四趾足印,而且每个足印都是前足小、后足大,前后肢足印成对出现,为国内外首次发现,且新识别出的翼龙足印和鸟脚类恐龙足印在中国也是首次发现。还发现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足印出-附近多处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最大的晰脚类恐龙足印化石前脚79×112厘米,后脚150×120厘米,前后两足间步幅为375厘米,左右足印外侧边缘间距为345厘米。经考证,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恐龙足印化石。在第二化石点约80平方米的发掘面上发现17组52个足印,其中有10个巨型兽脚类足印化石,此类足印仅第三趾保存完好,趾印长达90厘米

  

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炳灵寺石窟   位于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的大小积石山。积石山虽然地处西北高原,但风景独好。炳灵寺石窟就开凿在黄河右岸的小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炳灵寺所在的积石山山岩的地质结构系细黄沙岩,易于开凿雕造,但不耐风化潮解。由于该地气候干燥,加之峭壁的高处,岩层往往突出如屋檐,对部分窟龛起着遮蔽风雨和太阳曝晒的作用,因而许多窟龛造像虽经千百年的岁月,至今仍得以相当完整地保存着。炳灵寺的所在地理位置,地处古代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佛教徒在炳灵寺建寺开窟及造像活动,在西晋时便已开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部贵族所建立的西秦政权,崇信佛教,一时内地及西域高僧云集于此,译经传法活动十分活跃,西秦境内的小积石山大寺沟,即炳灵寺石窟一带,便成了当时佛教一大胜地。  

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

  太极湖 容量2.2亿立方米,湖面17.3平方公里,在刘家峡水电站和盐锅峡水电站之间,黄河之水折向西流,形成湖面,呈S形大拐弯,湖中有大小岛屿9处,两个面积较大的河心洲沙岛,犹如一幅天然太极图形。故该水面被称为太极湖,岛屿被称为太极岛。

太极湖以北是一望无际的沙洲,洲上千亩芦苇随风摇曳,水以岛美,岛因水秀。千亩芦苇荡内,水鸟嬉戏,天鹅起舞,栖息着灰鹤、白鹤、丹顶鹤等26种2万多只珍禽益鸟,是西北地区罕见的自然景观。芦苇丛中各种珍禽益鸟栖息,岸边温棚如云,枣园、果园连片,各种树木长势茂盛,鱼塘星罗棋布,禾田阡陌纵横。

随着环湖公路的开通以及沿湖各式度假村的建成,这里已成为一处太极八卦旅游度假胜地。

  

太极湖太极湖

  龙汇世界    位于刘家峡水电站以南,东起大坝,西至祁家渡口,距永靖县城2公里。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2公里,面积2.40万亩,其中有全国闻名的“读者林”。这里因洮河与黄河交汇,高家山与雾宿山相聚,形成山水相依、四龙汇聚之势。这处亘古荒塬,集生态保护、农业观光、库区开发、培训、度假旅游等为一体,包罗万象,故称龙汇世界。
 龙汇世界三面环水,山峦叠障,位置优越,置身黄河楼上放眼望去,县城全貌尽收眼底。这里有42道湾、40多座梁,龙汇山是观赏炳灵湖、太极湖风光最佳位置。现已建成龙汇楼、迎宾楼、贵宾楼、黄河楼等客房、龙汇餐厅、游泳池、射击馆、音乐喷泉、儿童游乐场、养鹿场、龙汇阁、龙汇码头、休闲观光长廊、棋牌亭等。
  

龙汇世界龙汇世界

  黄河三峡 甘肃省永靖县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距省会兰州市44公里,西与青海接壤,东北与兰州相连,贴近欧亚大陆桥和兰青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素以刘家峡水电站、炳灵寺石窟闻名于世。黄河呈“S”形流经县域107公里,形成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构成了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4平方公里。境内自然风光俊奇秀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古今文化交相辉映,是一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胜地。

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石窟;有“黄河明珠”之称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是我国水电事业的摇篮,2004年刘家峡水电站被列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水域面积达158平方公里,占景区面积的73.8%,形成了西北黄土高原特有的“高峡平湖”风光;有以炳灵石林为代表的丹霞地貌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在我国西北地区十分罕见,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太极岛是黄河中上游最大的人工湿地,灰鹤、白鹤、釉顶鹤等26种2万多只珍禽在这里栖息;境内挖掘出的恐龙足印群化石地质遗迹规模大,种类多,遗存完整,堪称世界之最,2001年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黄河两岸有遗存丰富灿烂的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辛甸文化,被称为“彩陶之乡”,出土的“彩陶王”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景区内花儿、傩舞、贤孝、财宝神等民俗和民间文艺多姿多彩、淳朴独特,被联合国非物质遗产保护组织列为“临夏花儿采集地”。

  

黄河三峡黄河三峡

地方特产

特产  简介  图片  
  刘家峡西红柿“刘家峡西红柿”形状个大而圆、果形整齐、形美色艳、单果重300克-500克、光泽红亮,酸甜可口,每百克西红柿富含维生素A92毫克、维生素C19毫克等多种营养成分,产地分布于太极镇、刘家峡镇等5个镇,50个村。

永靖西红柿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产量高。永靖的川水地大部分土壤属于砂壤土,光照充足,水源丰富,适宜西红柿的生长。二是质量好。永靖生产的西红柿个大而圆,果形整齐,单果重0.3公斤~0.5公斤,色泽红亮,味酸甜,口感好。果肉皮层厚,耐挤压能力强,便于贮藏和长途运输。



刘家峡西红柿刘家峡西红柿

  
  刘家峡红枣   永靖大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质地细嫩、清脆、汁多、酸甜、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刘家峡红枣刘家峡红枣

  百合永靖百合以其鳞茎洁白肥厚,质棉、味甜、清香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到港澳等地。

百合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山平川均可种植,它不管是湿润的气候还是干燥气候均可正常生长,平均亩产1500公斤,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永靖百合种植主要集中的属二阴湿地区永靖东部关山、徐顶、陈井等地,这里土壤属山地黑麻土类,富含腐殖质及有机物,通透性、保水性能良好,是百合生长的理想场所。

  

百合百合

  黄河鲤鱼  黄河鲤鱼淡水鱼类的著名品种,是刘家峡水库的特色鱼种,因刘家峡水库地处黄河上游,水质无污染,适宜黄河鲤鱼生长,且肉质鲜嫩,广泛销售于西北市场及各大城市。刘家峡水库人工养殖产量近600余吨。  

黄河鲤鱼黄河鲤鱼

  红富士   永靖岘塬乡出产的红富士苹果以其皮薄肉脆、汁多味香、耐藏色鲜而深受广大城乡消费者的青睐。至目前,全县累计栽植面积1.5万亩,年产鲜果4900多万元,实现产值9900万元。  

红富士红富士

永靖草莓  永靖草莓以独特的品质,丰富的营养赢得“水果皇后”的美称。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色泽鲜红,柔嫩多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酱、果汁、果酒、罐头等。成熟早,在春末夏初的水果淡季即可上市。由于栽培方式的多样化,既使在严冬季节也可吃上美味可口的新鲜草莓。其产品已销往临夏、甘南、兰州、西宁等地。永靖草莓栽植面积大,主要集中在黄河、湟水沿岸的西河、盐锅峡、刘家峡地区,栽植面积达2500亩以上;而且草莓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已销往临夏、甘西宁永靖正在塬台灌区筹建万亩蔬菜基地,草莓已在塬台灌区安家落户,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永靖草莓永靖草莓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人工授精    下一篇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